首页 百科知识 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锋隐喻:修辞格解读

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锋隐喻:修辞格解读

时间:2024-01-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帕基耶关于文学演变的一般设想来看,他对“先锋”一词的隐喻性使用就不那么令人惊异。我们记得,“先锋”一词出现于其中的那一整段话就是一个扩展开来的军事比喻。)其结果是创造了先锋这个隐喻。但是帕基耶所使用的先锋比喻不过是共同形成一个修辞“星丛”的若干要素中的一个。

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锋隐喻:修辞格解读

“先锋”(avant-garde)在法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战争术语它可以上溯至中世纪,而至少是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它已经发展出一种比喻意义。然而,先锋这个隐喻——表示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一种自觉的进步立场——在十九世纪之前并未得到始终一贯的运用。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先锋派”的称号为什么有着难以消除的现代面目。波吉奥里指出,最早在文化上使用这一术语的例子,出自加布里埃尔·德西雷·拉韦尔当出版于1845年的无名小册子,拉韦尔当是傅立叶追随者。2唐纳德·德鲁·埃格伯特使我确信,在文化上引入先锋概念至少还要早二十年,即在1825年,而且我相信圣西门的乌托邦哲学应对这个术语的这种特定用法负责。3实际上,先锋这个隐喻应用于诗歌几乎还要早三个世纪,这是我在新近出版的优秀著作《法兰西语言瑰宝》(Paris:Editions du CNRS,1974,卷3,pp.1056-1057)中查找“先锋”一词时发现的。十六世纪的下半期预示了其后古今之争的某些主题,在这个时期,法国人本主义律师历史学家埃蒂安·帕基耶(1529-1615)在他的《法国研究》中写道:

随后展开了一场针对无知的光荣战争,我要说,在这场战争中,塞弗、贝兹和佩尔蒂埃构成了先锋;或者,要是你愿意这么说的话,他们是另外一些诗人的前驱。在他们之后,旺多姆的皮埃尔·德·龙沙和安茹的约阿西姆·杜·贝雷这两位出身煊赫门第的绅士加入了队列。他们两人奋勇作战,尤其是龙沙,从而使另外一些人在他们的旗帜下投入了战斗。4

这个有趣的段落出现在弗热尔版《法国研究》(1849)的第三十八章,其标题是“亨利二世治下出现的诗人大军以及他们所引入的新的诗歌形式”。该章是法国诗歌整个发展历程这一较大画卷的一部分,就整个欧洲而言,也是撰写现代意义上国别文学史的最早尝试之一(与克洛德·富歇研究中世纪法国诗歌的博学之作《法国语言与诗歌起源材料汇编》同时,该书面世于1581年)。当帕基耶根据“进步”来讨论本国语诗歌的兴起时,他所运用的是一个革命性的历史概念——“进步”是他自己的用词(参见《论我们法国诗歌的古老性及其发展》5)。帕基耶没有排斥模仿古代的观念(这种观念为七星社的代表人物极力宣扬,这些人是他所尊敬的),但他站在现代人这一边(“我们法国诗人模仿拉丁诗人时往往堪与他们媲美,有时还超越了他们”),可以说他是一个世纪后爆发的古今之争的第一个直接前驱。《法国研究》一书的整个第四十二章全部用于比较选自法国诗人(主要是龙沙)和选自他们的拉丁榜样(卡图卢斯、奥维德、维吉尔)的一些诗歌段落。帕基耶反对夸大的、常常是有点迷信的对于古代的敬意——“我们对古代怀着有时带有过多迷信的敬意”6,他显然乐于指出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法国诗人胜过了他们的古代大师。

帕基耶的“现代”态度不仅为其比较的一般结论所表明,而且为某些极富启发性的风格性细节所表明,这些风格性细节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他对于先锋比喻的使用。因此,在怀着敬意援引了龙沙的一首诗之后,帕基耶似乎要向古代发起挑战,让古代也给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诗歌成就:“我敢肯定整个古代并不能给予我们较此更高水平的作品和更优美的诗材。”7稍后的一句话流露出同样咄咄逼人的语气,即龙沙巅峰期的作品“可与古代作品相抗衡”8。名词“抗衡”(contrecaree)来自动词“contreecarrer”(意思是“对立、矛盾、抵触”),它明显意味着斗争。但是像帕基耶这样的现代人并不认为他们真的同古代的审美理想相对立,而且说到底,他们遵循着古代人定下来的规则,他们表面上同古代人的斗争只不过是一种加强了的模仿。但即便如此,帕基耶的古代人和现代人在美学上争胜的观点对提出这个观点的时代来说,仍然是十分有意思的。(www.xing528.com)

从帕基耶关于文学演变的一般设想来看,他对“先锋”一词的隐喻性使用就不那么令人惊异。《法国研究》的作者对于斗争类比有着明显的偏爱。我们记得,“先锋”一词出现于其中的那一整段话就是一个扩展开来的军事比喻。除了“针对无知的战争”和“先锋”这个词本身,我们还看到在一句重要的话中把龙沙和杜·贝雷的行为形容成“加入了队列”(se mirent sur les rangs),实际意思就是“他们参加了战斗”(rang在军事上指‘队列’,而se mirent sur les rangs这个短语最初是指‘参加战斗或比赛’——从而有了它现今在法语中的用法:‘当或成为一个竞争者’)。我们同样还见到‘另外一些人在他们的旗帜下投入战斗’这个短语。

尽管他的观点具有“现代性”,当帕基耶利用军事意象做类比时,他的背后却有一个悠久的、可敬的传统。实际上,他的“针对无知的战争”听起来几乎像一句陈词滥调,因它非常适用于由来已久的战争象征主义。难道每一次神话的或历史的战争不都是为了光明、生命与知识而针对黑暗与邪恶的斗争吗?在试图为其祖国的诗歌发展编年的时候,帕基耶觉得有权将某些历史语言中的概念移用到早期还属探索性的文学史语言中。(历史语言直接联系着战争这种核心现实,它的主要叙事结构和戏剧特性都源出于战争。)其结果是创造了先锋这个隐喻。但是帕基耶所使用的先锋比喻不过是共同形成一个修辞“星丛”的若干要素中的一个。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在文本中都没有被特别予以强调,读者也没有获得任何可以将它们中的一个加以突出的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