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定瓷釉色:视觉效果和品质的关键

定瓷釉色:视觉效果和品质的关键

时间:2024-01-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因为定瓷白胎白釉,如果在釉料配方上使用长石釉,或者釉中CaO含量低于22%,定瓷产品的视觉效果和釉面质量将不伦不类,这也从反面证明了以上的论点。在定窑古瓷片中,对釉面进行刻痕和硬度试验,与现在用长石釉进行对比,长石釉则不及定瓷古瓷片之釉。真正的定瓷白釉,我们称之为“活釉”。自2006年以来,笔者对定瓷白釉石灰釉进行了实验,并获得成功。

定瓷釉色:视觉效果和品质的关键

一、定瓷白釉

谈到定白瓷白釉,先从定瓷产品的装饰技法说起。现代定瓷依然师承古法,以刻花、印花、雕花的刀法直接在坯体上采取阴阳刻技法进行。因为是半成品浸釉、高温一次烧成的工艺,釉面的薄厚、釉面的质量,当然也包括定瓷产品的胎质,直接影响产品的美观。从化学分析来看,把定窑白釉确定为石灰釉是有理论根据的。从古定瓷釉面的分析来看,含着相当的CaO的成分。所以,在研究定瓷白釉的时候,绝不能在长石釉上下功夫,否则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古代定窑选择相当好的石灰釉,但它不是选择石灰岩作为基础原料,而是选择风化已久的CaO含量高的白色粉状原料配比而成。笔者(蔺占献)根据多年对定瓷遗址方圆二十几里的考察,无论是在丘岭和遗址附近,还是河流冲刷后的遗存物中,尤其是在某一山坳中就发现了很多这种白色粉状土,经有关化验得出的结论,其成分与古代定瓷的釉色成分十分接近。但是由于矿藏分散,且不便于采掘,储藏量偏小,大部分搞现代定瓷的人已不再对其进行研究。现代定瓷白釉所含CaO是以石灰岩(图16-5)作为主要原料之一,但从严格意义的仿古效果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因为定瓷白胎白釉,如果在釉料配方上使用长石釉,或者釉中CaO含量低于22%,定瓷产品的视觉效果和釉面质量将不伦不类,这也从反面证明了以上的论点。因为在釉中含有相当量的石灰石,使定瓷产品釉面硬度和耐腐蚀性、抗酸碱性大大增强。在定窑古瓷片中,对釉面进行刻痕和硬度试验,与现在用长石釉进行对比,长石釉则不及定瓷古瓷片之釉。另外,由于古定瓷釉料富含钙质,在古代烧成技术上虽为氧化焰烧成,但必定会产生还原气氛和弱还原气氛,而钙含量高之釉极易吸烟,所以在大量的古瓷片中,瓷片的釉色就有区别,或一窑多色,这是在当时的烧成条件下才产生的结果。就连现代技术的烧成方法,一窑的颜色细分起来也有区别,有白中泛青、白中泛黄之色,不过是色差小了许多而已。

>>图16-5 石灰岩(粉状)

>>图16-6 定窑梅花口刻花瓶(作者:陈文增)

现代定瓷的生产烧成设备大都采取了液化气梭式窑来烧成,氧化气氛充足,若用长石釉作为装饰,根本就没有定瓷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刻花产品,定瓷刻花没有釉色的衬托,只是白色一片,再好的刻花技法也产生不了釉色与刻花装饰效果的互动。真正的定瓷白釉,我们称之为“活釉”。既为活釉,除了有着明显的视觉效果,相互映衬,其质朴而又高雅之特点,就是通过釉色的灵动,再加上高超的装饰艺术,一眼看上去图案清晰,花叶奔放,其面与点、整体与局部呈现动感和灵性(图16-6),这才是定瓷白釉装饰的至高点。为了达到这种高品质,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必须对定瓷白釉重新进行试验和确定。自2006年以来,笔者对定瓷白釉石灰釉进行了实验,并获得成功。在现实的烧成条件下用液化气梭式窑一次烧成,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二、定瓷色釉

定窑是继唐代邢窑后以生产白瓷为主的宋代官窑,而定瓷色釉据文献记载,也只是兼烧,即黑定、紫定、红定之说。从现在发掘的众多的定瓷片来看,关于色定并不多见,所以发现一件完整的而又具定窑装饰特点的色定产品和瓷片(图16-7),就显得非常珍贵。在定窑生产的鼎盛时期,在白瓷胎上彰显黑色釉、紫色釉以及产生兔毫油滴,实是当代的一个创新之举。1998年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承担省科技研发项目“定窑陶瓷色釉及艺术瓷产品”获得成功。

>>图16-7 定窑黑釉划花盘瓷片标本(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收藏

>>图16-8(1~3) 当代色定

>>当代色定

>>图16-9(1~2) 当代兔毫、油滴

(一)色定之基本特点

定瓷色釉的研究与开发,是以古定瓷色釉残片为依据,黑定黑如点漆,油滴星光灿烂,兔毫光幻迷离,紫定趣味神奇〔14〕

定窑的色釉产品与其他当代窑口的色釉产品相比,差别首先是白胎着以黑釉、紫釉、红釉、油滴、兔毫,其特点是胎体较薄,釉层较厚,但光润透亮。黑定、紫定、红定(图16-8)色泽一致,平滑细腻。兔毫、油滴(图16-9)一般施于茶盏,尤其是在器型的口沿处,因釉色的高温流动,口沿釉层较薄,颜色有明显区别。上乘产品的口沿呈色为紫金红色边(图16-10),犹如现代高档日用盘、碗镶了金口一样,呈现一种自然美。因为定瓷色釉产品在高温作用下釉层流动性较强,釉厚而不死板,闪烁着一种动感,而兔毫、油滴则是定窑色釉产品中少之又少的。无论是黑定、紫定、红定都会在高温烧成时产生窑变。不同的烧成温度和气氛,包括烧成时间等因素,产品釉色都会产生变化,所有其变必有规则,而其变往往差在毫厘分寸之间。作为兔毫、油滴茶盏,外侧圈足往上施以半釉(图16-11),所谓半釉也不是产品部位的一半,而是根据产品器型,根据其审美而不为规矩所限。这样在高温作用下,产品圈足部分形成垂釉(图16-12)。在收藏界,尤其是茶道一族颇为欣赏。在品茶论道之时,手把一定窑茶盏,内薄外厚,其内釉色万千,外垂釉之处手感大方,如托一件宝物,给人一种厚重之感,加之釉色灵动闪烁,确有一份大雅所至的感觉

(二)色定定论与争鸣

关于色定中的紫定和绿色陶器(有人称为“绿定”)众说纷纭,笔者仅就紫定、“绿定”之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图16-10 色定口沿呈色

>>图16-11 定窑油滴盏(施半釉)

>>图16-12 定窑兔毫盏(垂釉)

1.什么是色定?色定即定窑白胎施以矿物质着色剂作为颜色釉的瓷器。有人说紫定并非是窑变,而是另一种着色剂,本人不敢苟同。所谓紫定,历史上早有定论。说得简单一点儿就是:在古定窑遗址附近,蕴藏着一种特殊的黄土,采掘面就在曲阳县涧磁村村南偏西一侧(岗北村东侧),当地叫“大营黄土”。我们把整个厚达两米左右的土层分为三个层面,即上、中、下三层,由于挖掘面不同,又是次生黄土,所含成分区别很大,其颗粒度与淘洗后的残渣也都不同。其外观颜色也有区别:上层土色黄,土质较细;中层土黄中带深,土质稍粗;下层土黄中带红,颜色加深,土质相比偏中层更显稍粗一些。所有这些原料的粗细、粒度配比、颜色的不同,都说明其物理性能与化学成分肯定不同,我们在研究开发的理论基础上就是根据大营黄土这一原料,根据黄土中含铁成分的高低,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点,其结果分析如下。

同地黄土分为三层,直接用三种层面的黄土原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如下,见表4-1:

表4-1

>>图16-13(1~2) 紫定碗(定州市博物馆收藏)

2.紫定。某些人说自己发明了定瓷紫釉,本意是个人发明了一种配方,以论证定窑色定中的紫釉紫如葡萄。而现实是既没有佐证,又无理论根据,如此空谈是不尊重历史的。紫定、红定就是以当地一种黄土挂釉,由于釉层的厚薄、烧成温度的高低、烧成气氛的不同以及釉原料土层的变化,因而产生变化。之所以为定窑窑变,就是因为釉土中含铁的成分和铁着色在高温下氧化铁呈色的不稳定,而产生窑变。前几十年,当地村民以烧粗瓷为业,就是以此土挂釉,产品釉色就有多种变幻;而在定瓷色釉中,即黑定、红定、紫定,不过是淘洗加工、选料、施釉要求工艺更加严格而已。紫定即为酱紫色(图16-13),也称为酱釉,但紫定的范畴是有一定范围的,以深浅有所区别而已,而不是现在谁发明了什么,古有之,现在也有。

3.红定。所谓红定最为难得,其主要呈色有其独特的特点。严格来说,它不是我们日常习惯的红色,也不是枣红、深红、紫红,若从视觉来看,它不是紫,也不是红,而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由于高温下的化学作用,产生特定的定瓷红,即为红定。因为相对于紫色和黑色来说,红定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色定中透着一种发红的颜色,而这种红色显得那样高雅深沉。因其稀有性,所以更显珍贵。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1996年曾在煤烧倒烟窑中得一红定盘,这就是红定仿制品—定窑岁寒三友印花盘(图16-14)。直至现在,众多仿造者,无一人仿做的红定如此完美无缺。(www.xing528.com)

4.黑定(图16-15)。黑定黑如点漆,是取特定的黄土层,淘洗挂釉而成,见下表:

黑定配比实例

>>图16-14 定窑岁寒三友印花盘

(仿宋代)

>>图16-15 定窑黑釉圆腹瓶

(作者:蔺占献)

5.关于“绿定”之说。首先阐明,所谓定瓷是瓷而不是陶。中国几千年的陶瓷文明,经过时代的沿革,从粗放到文明,从土陶—粗陶—粗瓷—细瓷—细白瓷,一部陶瓷史就是中国的发展史。陶和瓷本来是两种含义,瓷是瓷,陶就是陶,不能把陶说成瓷,更不能把瓷说成陶。而“绿定”一说就站不住脚了。

唐代三彩(图16-16)相当兴盛,以后在民间有很大的发展。唐三彩是陶器上彩,其主要釉中含有大量的铅,因其烧成温度低,又广为民间所用陶制器皿,即所谓的琉璃釉,其配制相应要简单得多。有人说定窑有“绿定”(图16-17),例证是今曲阳县定窑遗址文物保管所有一绿釉文物,被人称为“绿定”。既是定瓷肯定是瓷器,而这一文物完全是陶器,坯体疏松,也没有瓷化,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把“绿定”否定了。说是绿陶器尚可,说是“绿定”瓷器,那可要贻笑大方了。那么这件陶器从何而来?我们不妨这样推断,自唐以来,三彩盛行,民间施琉璃釉陶众多,民间偶尔烧成,以铜氧化物着色烧成为绿釉陶器,也是可能的。当然,具体这件文物及其他有关称为“绿定”陶器从何而来,有待于进一步考察论证。如说有“绿定”,我想在定窑遗址发现有绿色瓷片,或近似绿色瓷片,或说是由于窑变而得之绿色瓷器才有定论。如今尚无,不如否认,以免贻误后人。

>>图16-16(1~2) 三彩莲纹净瓶、黄绿釉墨书款桃(定州市博物馆收藏)

>>图16-17 定窑绿釉剔花鸭莲纹枕

(定州市博物馆收藏)

6.兔毫、油滴。兔毫、油滴(图16-18)在定窑产品中也不多见,中国古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冯先铭先生早有论述〔15〕。宋代建窑兔毫盏,胎体为粗瓷胎,且胎体较厚,胎质富含铁质,再挂以黑釉,而形成兔毫。其原理是铁的结晶,是铁元素在釉中的饱和而产生结晶。兔毫、油滴的配方,其配制并不神秘,之所以不得要领,是因为没有实践,要掌握配釉的基本原理,必须亲自动手反复试验,尤其是对釉层的厚薄、上釉的方法、釉的粗细以及釉料的选择和烧成的把握。兔毫、油滴的原材料也是就地取材,就是常见的黄土。前面介绍了大营的黄土,就用这单一黄土完全可以配成油滴、兔毫釉,关键在于操作的工艺方法和烧成的温度、时间。但此釉由于充分熔化,完全形成玻璃状态,因此,胎体的结构和抗变能力以及胎体能否经受住釉体的张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在釉配方和坯体配方中要注重这项因素。另外,施此釉的产品造型也要结合釉的特点。

在实验中,油滴釉与兔毫釉为同一种釉的配方,温度在1290℃即为结晶釉,1310℃即为兔毫釉。一般窑炉都有温差,可分为上下层装窑即可。定窑油滴不同于锌的结晶,晶核的大小与分布在于釉料的粗细。根据一般烧制产品的烧制温度,也可以适当调节釉料的配方。如加上一些当地其他富含铁的红土(图16-19)以及用石灰石作为附加成分进行配比,从而得到满意的结果。

油滴釉呈小鳞片状或是星状(图16-20),点点滴滴,悬浮的结晶表面在光的反射作用下,可以看到内在的油滴和星光闪闪。如果结晶很小又众多,那就成了无光釉了,油滴应给人以其恰到好处的是有松胎状态的光泽和翡翠的美丽。

>>图16-18 油滴瓷片标本

>>图16-19 当地红土

兔毫是油滴的延伸,形成油滴继续提高温度,各个晶点在包含当中快速分解,沿着重心在一个面上流动进而形成放射状,因釉色像兔毛的光泽(图16-21),毫毛蓬发而柔和,因而得“兔毫”一名。

注释:

>>图16-20 油滴特写

>>图16-21 兔毫特写

【注释】

〔13〕裴秀娟,石振江,金宝元编著:《日用陶瓷工厂技术员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4〕陈文增:《定窑研究》,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15〕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