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洱茶品质评价方法和关键因素

普洱茶品质评价方法和关键因素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洱茶的审评方法可采用对样审评和盲评两种方式。针对不同形态的普洱茶原料及产品具体的审评方法及品质因子的鉴评,介绍如下。(二)普洱茶(熟茶)散茶1.审评方法外形审评:扦样后,取代表性茶样100~200克置于评茶盘中。普洱茶紧压茶的内质审

普洱茶品质评价方法和关键因素

普洱茶的审评方法可采用对样审评和盲评两种方式。针对不同形态的普洱茶原料及产品具体的审评方法及品质因子的鉴评,介绍如下。

(一)大叶种晒青毛茶

1.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扦样后,取代表性茶样100~200克置于评茶盘中。把盘后,用目测和手感等方法,观察比较茶叶的条索(嫩度)、色泽、整碎、净度等。

内质审评:从评茶盘中称取具有代表性的茶样5克,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审评杯锯齿口,加盖,浸泡4分钟;冲泡时间到,将茶汤按照冲泡的顺序和速度依次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次序为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审评汤色的明亮或混浊,香气的纯度、持久性和高低,滋味的浓度、顺滑度和回甘度,最后将杯中的叶底移入叶底盘中或杯盖上,通过观察和按压审评其色泽、嫩度、整碎和形状等。

2.品质因子的鉴评

晒青茶作为加工普洱茶的原料,其品质对普洱茶成品的影响很大。晒青茶的外形审评包括条索、色泽、匀整、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包括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1)外 形

条索:以紧直、肥硕、重实的为好,条索粗松、轻飘,身骨轻的为差。结合看嫩度,含芽量多的嫩度好,但普洱茶原料应有一定成熟度,尤其是用作加工普洱茶熟茶的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色泽:外形色泽黄绿、深绿、墨绿或青绿等,色泽均匀一致、润度高的为好,花杂不匀者为差。

匀整(或整碎):茶条完整、匀齐为好,茶条短碎、不匀齐为差。

净度:不含梗、片或稍有嫩茎,没有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为好,含梗、片多,有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多为差。

大叶种晒青茶外形常用的审评术语有紧直、粗松、肥壮、细嫩、显毫、墨绿、深绿、黄绿、油润、匀整、老嫩不匀、短碎、匀净等。

(2)内 质

汤色:以黄绿明亮为好,汤色深暗、浑浊较差。

香气:以清香、花蜜香浓郁,香气持久为好,香气粗老或有青浊气,带烟、焦味等为差,有异杂味者为劣质茶。

滋味:以滋味浓厚、回甘、生津的为好,滋味淡薄,苦、涩味重且无回甘、生津或带酸味的为差,有异味、怪味者为劣质茶。

叶底:以柔软、肥嫩、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有红梗红叶、焦片、欠匀整为差。

大叶种晒青茶内质常用的审评术语有:香气——嫩香、花香、蜜香、清香、青气、高爽、浓郁、纯正、平和、粗老、闷味、浊青等;汤色——浅绿明亮、黄绿明亮、绿黄尚亮、黄亮、深黄、欠亮、浑浊等;滋味——浓醇、浓厚、鲜醇、醇厚、鲜爽、纯和、平和、粗淡、青涩、回甘、生津等;叶底——柔嫩、柔软、嫩绿、黄绿、匀齐、有光泽、肥厚、粗壮、花杂等。

(二)普洱茶(熟茶)散茶

1.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扦样后,取代表性茶样100~200克置于评茶盘中。把盘后,用目测和手感等方法,观察比较茶叶的条索(嫩度)、色泽、整碎、净度等。

内质审评:从评茶盘中称取具有代表性的茶样5克,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审评杯锯齿口,加盖,浸泡5分钟;冲泡时间到,将茶汤按照冲泡的顺序和速度依次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次序为: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审评汤色的明亮或混浊,香气的纯度、持久性和高低,滋味的浓度、顺滑度和回甘度,最后将杯中的叶底移入叶底盘中或杯盖上,通过观察和按压审评其色泽、嫩度、整碎和形状等。

2.品质因子的鉴评

普洱散茶的外形审评包括条索、色泽、匀整、净度四项因子,侧重条索和色泽两项因子;内质审评包括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四项因子,以香气、滋味为主。

(1)外 形

条索:以紧结、肥壮、重实的为好,条索粗松、轻飘,身骨轻的为差。结合看嫩度,含芽量多、显毫的嫩度好,但普洱熟茶的原料应以有一定成熟度的为好。

色泽:色泽是衡量普洱茶(熟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子,色泽的好坏与加工有密切的关系。熟茶的外形色泽以褐红乌润、乌棕或棕褐、红褐等且均匀一致的为好,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适度且均匀”;色泽泛暗绿色、发黑或呈现出花青色,花杂不匀为较差,表示在后发酵过程中“发酵过度或不匀”。

匀整(整碎):茶条以较匀齐,上、中、下三段茶的拼配适当,没有脱档现象的为好;反之则为差。

净度:以不含梗、片或稍有嫩茎,没有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为好;以含梗、片多,有茶类或非茶类夹杂物多为差。

普洱茶(熟茶)散茶外形常用的审评术语有紧细、紧结、紧实、肥壮、粗大、显毫、油润、褐红、深棕、稍灰、匀整、净度好等。

(2)内 质

汤色:比汤色的深、浅、亮、暗、浊、透的程度。以红浓明亮、红亮剔透为好,深红色为正常,汤色深暗、浑浊较差。

香气:比香气的纯度、持久性及高低。以陈香馥郁或陈香浓郁为好,陈香纯正为正常,带酸味者为差,异味、杂味者为劣质茶。

滋味:比滋味的浓度、顺滑度、回甘度。以入口顺滑、浓厚、回甘、生津的为好,不苦、不涩、不酸、醇厚回甜的为正常,带酸味、苦味重、涩味重的为差,异味、怪味的为劣质茶。

叶底:以柔软、肥嫩、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为好,色泽花杂、暗淡、碳化,或用手指搓如泥状为差。

普洱茶(熟茶)散茶内质常用的审评术语有:香气——陈香、浓郁、浓纯、纯正、平和、持久、带酸味等;汤色——红艳、红浓、深红、褐红、明亮、红暗、尚亮等;滋味——浓醇、醇厚、醇和、平和、回甘、甘爽、顺滑、绵稠等;叶底——褐红、细嫩、肥嫩、粗实、柔软、匀亮、匀齐、欠匀、花杂、碳化、泥状等。

(三)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

1.审评方法

外形审评:普洱紧压茶具多种规格形状,外形审评其形状是否端正,棱角(边缘)是否分明、整齐、光滑,厚薄是否一致,松紧度是否适度。如果是分里、面茶的紧压茶,还要审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

内质审评:将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整饼(块)拆散或撬取不同部位的茶样,在评茶盘中混匀后称取有代表性的茶样5克,置于250毫升的标准审评杯中。采取二次冲泡法:第一次注入沸水至审评杯锯齿口,加盖,浸泡2分钟。冲泡时间到,将茶汤按照冲泡的顺序和速度依次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留于杯中。第二次注入沸水至审评杯锯齿口,加盖,浸泡5分钟,再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依次审评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比较两次冲泡的汤色、香气、滋味,审评汤色以第一次冲泡为主,审评香气、滋味以第二次冲泡为主。普洱茶紧压茶的内质审评以滋味、香气为主,汤色、叶底为辅。

2.品质因子的鉴评

(1)外 形

砖茶和饼茶为例。砖茶应形态端正,长方形或正方形不等,棱角分明,切面整齐,茶面平整、光滑,厚薄一致,松紧适度,茶条清晰可见,不起层掉边。饼茶应形态端正,呈圆形,大小规格不等,边缘光滑、整齐,茶面平整,无凸凹不平现象,茶饼中间厚边缘薄,松紧适度,不起层脱面。

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外形常用的审评术语有形态端正、周正、变形、棱角分明、边缘光滑、脱边、松紧适度、茶面平整、茶条清晰、起层脱面、包心外露、油润、有光泽、枯暗、显毫、匀净、黄绿、深绿、墨绿、褐绿、黄褐、红褐、棕褐等。(www.xing528.com)

(2)内 质

①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内质要求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叶底肥厚、鲜嫩、匀整。不同时间的普洱生茶由于受到贮藏环境的影响,品质变化差异大,汤色会由黄绿逐渐变为橙黄、橙红、红亮、红浓明亮等,香气类型也会发生转变,无杂味,滋味变得醇和,叶底泛红。

②普洱茶(熟茶)紧压茶:内质要求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香浓郁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爽滑,叶底肥嫩柔软、红褐有光泽、匀齐一致。

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内质常用的审评术语有:汤色——黄绿、绿黄、橙黄、橙红、红浓、深红、明亮、尚亮、浑浊等;香气——馥郁、浓郁、浓纯、纯正、纯和、平和、持久、高爽、高扬、清香、花香、蜜香、甜香、陈香、药香、粗气、闷气、酵气、杂异气味(霉气、酸馊气、蛤气、油烟气、腐气等);滋味——浓醇、醇厚、醇和、平和、平淡、粗淡、回甘、生津、较苦、略涩、顺滑等;叶底——黄绿、红褐、柔软、肥嫩、粗大、匀齐、匀亮、花杂、红梗、朴片等。

(四)普洱茶袋泡茶(生茶、熟茶)

1.审评方法

(1)外形审评

取普洱茶袋泡茶包置于评茶盘中,评价外包装及滤纸质量和包装规格。

(2)内质审评

取出一袋茶包拆除外包装后置于150毫升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审评杯锯齿口,加盖,浸泡3分钟后上下抖拉茶袋,继续浸泡至5分钟时,将茶汤按照冲泡的顺序和速度依次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叶底的审评主要是看茶包的滤纸是否完整无破裂,最后也可以拆开滤纸观察茶渣的色泽、嫩度、匀整度。

2.品质因子的鉴评

(1)外 形

包装的材料、图案设计、包装方法、防潮性能及所使用的文字说明符合食品通用标准,内袋滤纸薄而质量好。

普洱茶袋泡茶外形常用的审评术语有包装规范、不规范,包装材料符合、不符合食品标准,滤纸质量优、较优、差等。

(2)内 质

普洱生茶袋泡茶的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浓郁,滋味鲜爽;普洱熟茶袋泡茶的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香浓厚,滋味醇厚。冲泡后,内袋完整不破裂、提线不脱离包袋等。

普洱茶袋泡茶内质常用的审评术语有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其中,汤色、香气、滋味术语可分别参考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叶底——滤纸无破损、有破损,掉线,滤纸薄而均匀、较均匀,滤纸过滤性好、较好、差等。

(五)普洱茶膏(生茶、熟茶)

1.审评方法

(1)外形审评

取普洱茶膏置于评茶盘中,评价茶膏的造型、规格、色泽等。

(2)内质审评

取代表性茶膏0.3克置于150毫升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审评杯锯齿口,加盖,浸泡20秒后搅拌茶汤,继续冲泡至30秒时将茶汤按照冲泡的顺序和速度依次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及溶解速度。

2.品质因子的鉴评

(1)外 形

茶膏外形造型完整、光滑,色泽褐黑、油润(存放时间长的表面可能泛白霜)。

普洱茶膏外形常用的审评术语有造型完整、不完整,光滑、油润、褐黑,规格标准、不标准等。

(2)内 质

普洱生茶膏的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浓郁,滋味鲜浓;普洱熟茶膏的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陈香独特,滋味醇厚。

普洱茶膏内质常用的审评术语有汤色、香气、滋味。其中,汤色、香气术语可分别参考普洱生茶、普洱熟茶。溶解性有好、较好等。

(六)普洱茶粉(生茶、熟茶)

1.审评方法

(1)外形审评

评审时,取普洱茶粉置于评茶盘中,评价茶粉的包装规格、质量等。

(2)内质审评

评审时,取代表性普洱茶粉0.3克置于150毫升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审评杯锯齿口,搅拌茶汤,加盖,将茶汤按照冲泡的顺序和速度依次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及溶解性。

2.品质因子的鉴评

(1)外 形

普洱茶粉外形颗粒均匀、色泽鲜活(生茶粉鲜绿,熟茶粉褐红)、嫩度较好。

普洱茶粉外形常用的审评术语有:颗粒均匀、不均匀;鲜绿、褐红;色鲜活、尚鲜活;嫩度好、较好;匀净等。

(2)内 质

普洱生茶粉汤色黄亮,香气鲜爽,滋味鲜醇;普洱熟茶粉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馥郁,滋味浓厚。

普洱茶粉内质常用的审评术语有:溶解性好、较好等;汤色、香气、滋味术语可分别参考普洱生茶、普洱熟茶部分的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