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艺术语言:艺术导论

现代艺术语言:艺术导论

时间:2024-01-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所有关于艺术的争论,已十分突出地指向一个焦点:对艺术精神与艺术语言两者关系的把握。也就是说,这是人格的感情和情感的机能。而现代艺术正是从这种通过艺术语言的借喻、隐喻作用来抒发和折射一种现代内在心态起步的——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历程,表明康德的美学是有其可信的实践基础。由此可见,作为人类天性中的理、情,欲构成艺术语言的内在动力。

现代艺术语言:艺术导论

今天所有关于艺术的争论,已十分突出地指向一个焦点:对艺术精神与艺术语言两者关系的把握。  

康德指出:“心灵的一切机能或能力可以归结为下列三种,它们不能从一个共同的基础再作进一步的引伸了,这三种就是:认识机能,愉快及不愉快的情感和欲求的机能。”——这段话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人格在理论上的一次完整概括。并且进一步成为艺术精神内在机制和结构的初步把握?  

这种把握中所包含和总汇的西方近代思想,是从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理性主义肇始的。继后,莱布尼茨发展了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的唯理论的衣钵。概括地说,唯理主义企图以严整的数学体系和方式来建构对世界的统一认识。并以明晰、纯洁的语言形式作为这种统一认识的理性表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莱布尼茨同时也看出:在严整的数理理性构成世界的另一个侧面或层面是:朦胧、暧昧和模糊的感性世界。这一个世界是人类的情感天地和美学景观。也就是说,这是人格的感情和情感的机能。正是对这一机能的研究,具有一种完全不同于理性王国性质的美学,他的后人鲍姆加登也正是据此首创“感觉学”(Aesthetica即美学)奠定和开辟了以后美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和地盘。与此并行的英国经验主义,从洛克、贝克莱、休谟和布尔克在各自学说中,将情感作为心灵和感知生活的一个独特的心理区域,又更加鲜明地空兀出来。这么两个方面震动了康德,使他的美学作为这两种理论倾向的综合产物——不仅仅在于他对人的理性能力的考察,界定了人类理智和伦理领域特定范围,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情感的艺术人格,并将理性与欲求为其轴心,统摄在一个特有的判断理论中,这在西方的艺术实践中也都有不同方面的映现?  
(www.xing528.com)

早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内已经开始把基督教对上帝的宗教信仰转换为对整个自然的情感,开始把人像同风景一起在绘画中揉合起来,画面的氛围有一种从希伯莱的“原罪”精神笼罩中解脱出来,而俯面于大自然时所产生的惊慌失措的狂喜意绪和梦幻般的画境,从乔尔乔内开始,后来卡拉瓦乔、马奈、塞尚,有一种抒情意味的风景、静物画以及日常家室庭院的景物画,展示出与叙事性的人物历史题材迥然相异的美的风貌。从巴比松画派到印象画派也都是这种人格情感的转换,也就是说,将对人格神的信仰转换为对自然的普遍情感,并进一?将这种内在的人格情感世界转换为对自然风景的直接表露。用语言本身的形式抒情代替了画面上自然物象的人格抒情。而现代艺术正是从这种通过艺术语言的借喻、隐喻作用来抒发和折射一种现代内在心态起步的——近现代艺术发展的历程,表明康德的美学是有其可信的实践基础。  

由此可见,作为人类天性中的理、情,欲构成艺术语言的内在动力。这里须指出:一方面,我们不是在抽象笼统地谈论人的理情欲,从人类发生学角度来看,这种理情欲是作为一种原始混沌的未分因素整合在自然化的人格中。但一旦人正如德谟克利特所说的那样的作为一个善于模仿的存在,而理情欲则是藏在模仿本能背后更深刻的天性本能,是一种模仿的表面形式中,参与、诉诸生命与自然交融、体验的冲动,这种冲动在原发的层面上,进一步升华为对冲动本身的感知和复现。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所具有的,正是这种自然化的冲动,并在洞穴墙壁上绘出在冲动支配下的感受图像——其中包融原始生活全部理性、情感和本能的自发因素。另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人格的理、情、欲亦是历史文化发展,经过长期筛选、积淀而成的人的具体产物——它既不是荣格的固定原形的不变的移置,也不是浮在历史文化表面上的漂流物,而是一种无形的?变化中的历史内容——这种内容表现为人类以历史具体样式深化了人格本身:理性的逻辑功能、情感的判断意向和本能的原发动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机制。并且这种人格在它独特的艺术和美的王国中展现为:布瓦罗和安格尔的世界;德拉克罗瓦和卢梭真诚的情感、想象的天地和20世纪的艺术景观。同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人格结构和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