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学导论》成果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学导论》成果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艺术设计活动更侧重对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的那一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设计。艺术设计是随着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所以,艺术设计和设计艺术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我们在书中的表述一般取艺术设计之说。在艺术设计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的今天,设计的时代特征也日显突出。

艺术设计的本质特征-《艺术设计学导论》成果

当今设计界对艺术设计本质的探讨,或者说对什么是设计的回答,呈众说纷纭之势,有多种多样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基本一致的,都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是人类依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合目的的创造活动,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验技能。

一、设计的涵义

对设计内涵的理解,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不同的解释,可谓众说纷纭,难说谁是谁非,只能加以简单介绍。

1.设计的概念

设计(英文Design),作为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其含义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9](9)也就是说,设计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把自然的物质改造成符合人类需要的产品之前,在头脑中形成或制定的某种构想或规划。实际上,对设计的含义可以从多种角度来理解。

从空间范畴角度说,设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设计”其领域涉及人类一切有目的的创造活动,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验技能,与思维、决策、创造等过程密切相连。对此,美国设计家帕培勒克有过精彩论述:“几乎一切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设计。因为设计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为一件渴望得到而且可以预见的东西所作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任何一种试图割裂设计,使设计仅仅为‘设计’的举动,都是违背设计先天价值的,这种价值是生活潜在的基本模型。设计是创作史诗,是绘制壁画,是创造绘画杰作,是构思协奏曲。设计同时又是清理抽屉,是拔出箝闭牙,是烤苹果派,是玩棒球的选位,是教育儿童。总之,设计是为创造一种有意义的秩序而进行的有意识的努力。”[10](10)而狭义的“设计”则特指美学实践领域内的,甚至仅限于实用美术范畴内的各种相对独立的构思与创造过程,主要包括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展示设计等,狭义的“设计”更接近于“艺术设计”。

就词义的构成看,汉语中的“设计”,是“设想”与“计划”的意思,它原本是一个动词,后来逐渐演变为名词,指人从事创造活动之前的主观谋划过程。如《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常言:“待老夫设一计也”,就是形象的表述。在英语中,设计的对译词是“Design”,由词根“sign”加前缀“de”构成。“sign”的含义广泛,有方案、目标、方向和预兆之义,“de”是指去实施或做某事。因此,“Design”一词的语义是通过行为而达到某种状态、形成某种计划,是一种思维过程或一定形式、图式的创造过程。“Design”也曾长期被用为动词,一次大战后,尤其在包豪斯建立后,“设计”被用于某些课程的名目,如“金属设计”、“印刷设计”、“家具设计”等。从此“设计”作为名词流行起来。

从表现形态上讲,设计有两种:一种设计只属于生产过程的内部要素,产品的原型尚保留在生产者的头脑中;而另一种设计则是相对独立的创造活动,生产者要根据设计师预先设计好的图样进行加工。

“设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也有特殊的含义,如工业革命之前的“设计”,是指传统手工艺品的创作,它包含着人类对自己将要创造的产品的前期构想,以及使这种构想变为实际产品的整个制作过程,前者是“观念”的形成,后者是产品的“操作”。而在工业制品日益普及的现代社会,“设计”往往被当成“工业设计”(Industrialdesign)或“现代设计”(Moderndesign)的简称或代名词。也就是说,如果不加限制词,人们通常认为“设计”就是指“工业设计”或“现代设计”。它包括一切工业制品从材料、结构、功能、造型、色彩一直到价格、包装、销售等多方面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设计和策划。

2.现代设计的概念

现代设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既标志着人类的创造物(产品)已从手工艺生产转向了工业生产,又为设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设计随时代嬗变,当社会进入信息或知识时代,信息的处理和知识的更新同样是设计学面临的课题和挑战。21世纪后,在发达国家中新近出现,并呈蓬勃发展趋势的信息设计和新媒体艺术设计等新学科,其发展无疑都是以现代设计为基础的。

现代设计是对手工艺品以外的人造物(或设计对象)的预想、策划和创造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设计活动,使设计对象既满足人们的生理(功能)要求,又满足人们的心理(精神)需求。诚然,手工艺品也要满足这两方面的需要,其制作同样包含了某种设计过程,但它的制作方式是以个体为单位,或者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的,且设计、制造与销售往往是一体的,整个过程通常是由某个个体来完成,是自然经济的产物。现代设计则不然,它产生于现代工业革命。机械化、批量化的大生产,使生产效率成倍提高,而成本不断降低。在产品满足了人们量的需求后,人们也越加关注工业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开始了对美的追求。这也对现代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条件下,设计逐渐从过去那种设计、制造与销售一体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走向了专业化、职业化的设计之路。设计的职业化又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而此后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速了现代设计的进程。因此,工业化是现代设计产生的历史根源,而市场竞争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3.艺术设计的概念

艺术设计也是设计发展过程中特定阶段的产物,它实是设计在中国的特定表现形式。这一概念几乎涵盖了西方设计的所有内容,但又避免了与其他设计的混淆,它注重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的设计和美学效果。即艺术设计活动更侧重对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的那一部分内容进行重点设计。

艺术设计是随着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1998年,我国教育部为规范学科建设,在公布的专业目录中,将之前的设计学定名为艺术设计学或设计艺术学,并把其学科中的实践部分定名为“艺术设计”,主要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几个分支领域。所以,艺术设计和设计艺术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不过是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我们在书中的表述一般取艺术设计之说。

在艺术设计越来越趋向专业化的今天,设计的时代特征也日显突出。一方面,许多旧有的设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应用了许多现代的表现手法,给人以现代感;另一方面,又有许多艺术设计的新鲜血液或新的概念不断注入,如艺术设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于是“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也就相应被提出(图1-7)。总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加之商界对艺术设计价值认识的提高,艺术设计自身的逐渐完善和日益成熟,使之越来越科学化、系统化和专业化。

图1-7绿色设计

4.设计概念的模糊性

在对设计的概念进行了一番梳理后,我们越发感到,设计在概念上具有一定模糊性。设计本身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此也就使得“设计”一词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被频繁、过多的使用,什么都可称“设计”。如发式设计、形象设计、品牌设计、建筑设计、广告设计、美术设计、影像设计、工程设计、图形设计、装潢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软件设计、交互设计、信息设计、花卉设计、园林设计、舞台设计等,这就客观地造成了设计概念模糊性的既定事实。另外,每个国家、每个时代、每个人对设计活动的认识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表述设计概念时同样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例如杨砾、徐立在《人类理性与设计科学——人类设计技能探索》一书中,关于设计的定义就列举了十几种,主要解释有:

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造前所未有的、新颖的东西。

设计是一种针对目标的问题求解活动。(www.xing528.com)

设计是使人造物产生变化的活动。

设计是旨在改进现实的一种活动。设计过程的产物,被用作这种改进的模型。

设计作为一种专业活动,反映了委托人和用户所期望的东西。

设计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一方面,设计是创造性的,类似于艺术的活动,另一方面是理性的,类似于逻辑性科学的活动。

在美国也曾有一个有趣的设计定义,从中可看到英文表述“设计”概念的模糊性。美国伊州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JohnHeskett教授为“设计”下了这么一个定义:Designistodesignadesigntoproduceadesign(设计是指设计一个为了生产一个设计的设计)。这个句子在英文中完全讲得通,而且很完整。在汉语中也说得过去。这里的第一个“设计”是名词,指设计学科的总称;第二个“设计”是动词,表示创制过程;第三个“设计”是名词,代表具体的设计方案;第四个设计也是名词,表示特定目标。

应该指出,设计作为一个学科的存在,与日常生活中理解的设计是有一定区别的,这也正是设计学难于理解的原因。所以,我们应该力求找出设计本质的、规律性的内质,以完成艺术设计学科的界定。

5.设计概念的共同性

我们探讨设计的本质,目的是要探寻出设计的共同点,以揭示其规律性的内质。尽管目前设计界对设计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答案,但是,在这众说纷纭的回答中,依然包含共同性。即(艺术)设计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是人类依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合目的的创造活动,反映着人的自觉意志和经验技能。或者说,艺术设计是人类依照自己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的自觉的创造性劳动过程的第一步,是人类以自己时代所能获取的经验为基础,把创造新事物的活动推向前所未及的新阶段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在这一创造活动中,人的判断、直觉、思维、决策等心理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把目标指向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同时也反映着人的本质力量和对美的规律的探求。

二、艺术设计的特征

艺术设计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活动,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

1.艺术设计的意识性与自觉性

人类的设计活动与其他一切动物的生产活动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人类的造物行为是一种有意识的、自觉的创造活动。马克思说:“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替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例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肉体需要的支配之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而且只有在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11](11)的确,我们的祖先最初是以“拣”来石器进行“生产劳动”的,尽管这种“拣”已经含有意识的因素,但不具有主动性。当“拣来”的石器被不断使用时,其自身的简陋和不足逐渐被人意识和发现,于是人们开始按照自身的需要,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打磨加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工具。制造工具标志着人类的诞生,因为它表现出的是一种“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或者叫做“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而“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12](12)恩格斯也阐明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动物仅仅利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13](13)正是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从自然界的支配下一步步解放出来,并使自己成为大自然的支配者;而伴随着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深入,作为主体的人类在生理和心理诸方面也同时得到丰富和发展,主体所蕴含的无限潜力逐渐发挥了出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他们从自己打制的工具身上,从捕获的猎物身上,不仅看到了对象的使用价值,并且还看到自己意志的实现,看到自身的智慧、力量和技能,即人的本质力量、从而在内心引起满足、自豪和喜悦之情。因此,有意识的、自觉的创造行为是艺术设计的特征之一。

2.艺术设计的目的性与预见性

人类的设计活动,即造物行为始终都是一种有目的、有预见的创造活动。也就是说先有一个观念或目的,然后才有相应的行动。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蜘蛛结网,颇类似织工纺织;蜜蜂用蜡来建造蜂房,使许多人类建筑师都感到惭愧。但是就连最拙劣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要高明,因为建筑师在着手用蜡来建造蜂房之前,就已经在头脑里把那蜂房构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成果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了,已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了。他不仅造成自然物的一种形态改变,同时还在自然中实现了他所意识到的目的。”[14](14)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文中也指出:“人离开动物越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越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可见,无论是人类早期的设计创造行为——把石器打制成球状、尖状、橄榄形……还是后来的设计作品——形式各异的青铜器物、色彩斑斓的陶瓷器皿、宏伟规整的宫殿建筑……等等,所有这些创造活动,都是包含设计者预想的目的:或适用,或经济,或美观。这目的,体现着人类生活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时代的需要;这预见,反映着设计者对事物的认识、对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美的探索。

3.艺术设计的规律性与审美性

既然,人类的设计活动或造物行为是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所从事的、高度自觉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那么,人类在确定了设计目标后,都必须自觉地遵守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规律,以求很好地实现自己既定的设计目标。正如马克思所说:“这个目的就给他的动作的方式和方法规定了法则(或规律)。他还必须使自己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15](15)实际上,人类的设计活动或造物行为的目的绝非单一的,它应是多样的。它除了要满足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外,还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美的法则,也就是说还要满足人的审美要求。因为“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我们知道,人类的审美意识起初只是依附于劳动成果(工具、武器、猎物等)的使用价值之上的一种附带的精神价值,但它们一经产生,就必然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一方面满足着人类对它的需求,同时又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和感官功能,即丰富和扩展了人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16](16)平衡、对称、光滑、和谐、多样统一等这些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就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认识、掌握的。原始人在制造、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把柄光滑的工具适宜使用,开始便从实用出发,将把柄磨光,后来发现,这种磨光的器物能给人带来一种视觉的快感,于是,逐步地将“光滑”视为一种形式美的原则(图1-8)。又如“平衡”、“对称”,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发现符合“平衡”、“对称”原则的工具,用起来方便,可以使劳动效率提高。久而久之,也就将“平衡”、“对称”视为一种形式美的原则。后来,随着人类劳动实践的深入和扩大,那些具有形式美感的产品,反过来又促进了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审美的精神附加值在产品中所占的比重要求逐渐增加,以至使现代许多设计产品日趋艺术化。像悉尼歌剧院、流水山庄、景德镇瓷器等,都堪称艺术设计的杰作。因此,艺术设计在合目的的同时,也要合规律,即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设计创造。

图1-8裴李岗石磨盘

4.艺术设计的指向性与指导性

既然设计是一种设想和计划,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那么它必然对人类的造物行为具有特定指向性与指导性。艺术设计具有指导生产的作用:一方面,生产实践活动要在特定设计的基础上来完成;另一方面,特定的设计观念对设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即有什么样的设计观就有什么样的设计作品。两者在“设计—实践—再设计—再实践”的反复和循环中以求达到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之目标。艺术设计还具有指导消费的作用,设计师一般是思想先进、意识超前,且具有创造性的人。那些独特优美的产品往往能领引时代的潮流,成为消费者追逐的热点。如服装设计界每年都发布时装的流行款式或流行色,即是为了指引消费。

总之,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的产物——精神的、物质的、有形的、无形的,都是这种创造活动的产物。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类在不断突破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按照人类不断增长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创造谋求自身发展的新环境、新事物、新空间、新观念的历史,而这一切创造活动的最集中、最高级的表现形态,便是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是人类特有的创造物,是人类依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合目的的创造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