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百姓金融:征信管理简介及最新进展

百姓金融:征信管理简介及最新进展

时间:2024-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第3号令发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全国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已全部进入该系统。自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都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升系统功能。

百姓金融:征信管理简介及最新进展

当前,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加快个人和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已成为社会共识。中国人民银行正在积极推动我国的征信体系建设,包括草拟征信法律法规、促进征信机构发展和规范运行、建设全国统一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工作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一、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中的重要事件有哪些

(1)2004年12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进入试运行阶段。

(2)2005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2005年第3号令发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3)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

二、企业征信系统如何演变

人民银行于1997年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2002年建成地市、省市和总行三级数据库体系,2006年7月人民银行将该系统升级改造为全国集中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即实行全国集中建库,各金融机构一口接入,从而实现了全国金融机构在全国范围内信息共享。目前全国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企业已全部进入该系统。截至2006年底,企业系统共收录借款人496.6万户,开通查询网点6.5万个,全年日均查询量达到6.8万次。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后,其防范信贷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和为货币政策传导服务的功能将大大提高。

三、征信系统信息应用怎样

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后应用迅速扩大,金融机构已将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作为贷前审查的固定程序。部分银行还把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纳入了个人和小企业贷款电子流程,信息使用方式也从简单查询发展到了建立定量模型阶段,初步实现了个人和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的量化管理和风险定价。

四、征信系统信息征集范围如何变化(www.xing528.com)

目前,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录的信息主要是银行信息,即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在金融机构的借款、担保等信贷信息以及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自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以来,人民银行一直都在与相关部门积极协商,扩大数据采集范围,提升系统功能。为落实《国务院信息办关于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关于人民银行牵头“以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为服务对象的有关企业和个人征信部门间信息共享和政务协同任务”的要求,2005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了与相关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协调工作的力度。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除了主要收录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外,逐步向收录非银行信息方面拓展,即收录企业和个人基本身份信息、民事案件强制执行信息、环保信息、缴纳各类社会保障费用和住房公积金信息、已公告的欠税信息、缴纳电信公共事业费用信息、个人学历信息以及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律师)等对公众利益有影响的特殊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信息。

五、人民银行对信用信息处理的流程和原则是什么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到上述信息后,按数据主体(即企业和个人)对数据进行匹配、整理和保存。也就是将属于同一个企业和个人的所有信息整合在其名下,形成该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档案,并在金融机构查询时生成信用报告。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只是进行客观展示,不做任何修改。

六、征信系统已发挥或即将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采集各类银行和非银行信息的目的,首先是帮助商业银行核实客户身份,从信贷活动的源头杜绝信贷欺诈、保证信贷交易的合法性;其次是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状况,帮助商业银行确定是否提供贷款及贷款金额大小、利率高低等因素,以及奖励守信者,惩戒失信者;再次是利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络及其对企业和个人信贷交易等重大经济活动的影响,提高法院税务工商海关等政府部门的行政执法力度;最后是通过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约束性和影响力,培养和提高企业和个人遵守法律、尊重规则、尊重合同、恪守信用的意识,提高社会诚信水平,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

七、征信系统建设的前景如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原则,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水平。加快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征信法规建设;二是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三是积极发展专业化的社会征信机构,逐步开放征信服务市场;四是加强征信市场监督管理;五是抓紧制定信用服务行业标准,推动信息共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