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胜两大误 (读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两大误 (读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一误二误——毛泽东读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的批语[解析]司马迁写作《史记》的体例,“世家”本是记侯国封建的创始人及其世代相承的事迹。毛泽东在《史记·陈涉世家》中,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迹,作过不少圈画,说明这篇传记是他多次读过的。司马迁总结其教训,一是功成忘本。

陈胜两大误 (读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原文]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陈王以朱房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主司群臣。诸将徇地,至。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其所不善者,弗下吏,辄自治之。陈王信用之。诸将以其故不亲附,此其所以败也。

——摘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一误

二误

——毛泽东读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122页) (www.xing528.com)

[解析]

司马迁写作《史记》的体例,“世家”本是记侯国封建的创始人及其世代相承的事迹。陈涉的功业虽不及项羽,但他是首先起义的人。司马迁在该篇里说:“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又在“自序”里说:“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周失其道而‘春秋’作,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可见司马迁因为陈涉是首先领导农民起义的领袖,特别尊重他,把他和当时所谓圣人的汤王、武王、孔子并列,所以破例地把他列入世家,并列在汉初诸世家的前面,表示褒扬的意思。

毛泽东在《史记·陈涉世家》中,用红、黑两种颜色的笔迹,作过不少圈画,说明这篇传记是他多次读过的。传记中说:“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胜、吴广起义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及“陈涉虽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等处,毛泽东都在句旁画有着重线说明他对陈胜、吴广团结士卒顽强战斗的作风,蔑视封建统治的反叛精神和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十分重视的。

陈胜的失败是令人痛惜的。司马迁总结其教训,一是功成忘本。陈胜在耕田时,对另一农民说:“苟富贵,无相忘!”就是假如富贵了,你我不要相忘。这说明他并不嫌弃跟他同样穷困的人。后来他称了王,富贵了,那个农民特地赶去找他。那个农民住在陈胜的王宫里,跟人谈陈胜穷困时的情况,陈胜认为那是丢了他的脸,就把那个农民杀了。其次,他所信任的,既不是有才能的人,又不是正直的人。他用朱房做中正,就是管人事的;用胡武做司过,就是管监察的。文武官员的考绩升迁和黜退刑杀都掌握在这两个人手里。这两个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任意加以罪名,不送法官处审理,擅自审判处置。这样,君王所以维系统治的用人和刑赏大权都乱了,陈胜派出去的将官就不敢再亲附他,自己有了地盘和实力就各自独立,陈胜的势力孤弱,这是失败的又一个原因。在这两段原文中,毛泽东都用粗重的红铅笔画上着重线,并分别在天头上批道:“一误”、“二误”,表明他是很注重司马迁的叙述的。事实正是这样,这两个失误使陈胜本来在军事上占有很大优势、望风披靡的情况转为失败,其政权仅仅维持了6个月便夭折了。

毛泽东是少有的能够居元首之位仍自觉且顽固地保存农民本色的伟人。真是: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