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三大科场丑闻曝光

清朝三大科场丑闻曝光

时间:2023-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三大科场案科举考试是明清时期选官取士的基本途径。其中发生在顺治十四年、康熙五十年和咸丰八年的科场案,并称清朝三大科场案,是其中最重要的案件。清朝第一次科场案是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这次科场案,是对江南地主文人的一次重大打击。大学士柏葰,也成为清朝因科举舞弊被处死的唯一大学士。清朝三大科场案发生的时间不同,性质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清朝三大科场丑闻曝光

清朝三大科场案

科举考试是明清时期选官取士的基本途径。明代后期,政治腐败,科场舞弊现象严重。清王朝建立后,恢复科举取士,科举取士的优点和积弊也随之沿袭下来。

清朝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作三级: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省城,由皇帝派的考官主持考试。考试分三场,一场三天,一共考九天。考的人很多,考中了,叫做举人。举人有名额的规定,各个省不一样,大体上100人上下,举人里面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闱”。乡试考试的第二年,就举行会试。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会试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被录取的称为贡士。殿试在四月份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清朝的科举考试,一共进行了112科,大体上三年一次,有时候也加科,就是加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人数很多,像光绪九年,参加会试考试是16000人,取中308人。清朝112科进士,总共取中26846人。

为了杜绝弊端,选拔真才,清统治者不仅制定了相当完备的科场条例,而且严厉惩办那些徇私舞弊特别是交通嘱托、贿买关节的人员。其次数之多,处理之严,打击面之广,为科举制建立以来所未有。其中发生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和咸丰八年(1858年)的科场案,并称清朝三大科场案,是其中最重要的案件。

清朝第一次科场案是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顺治十四年丁酉科顺天(今京津地区)乡试,正主考左必善,副主考赵晋。发榜后,物议沸腾。虽然考中的不乏江南著名文士,但中举的大多数却是通过行贿而获选的富家子弟。当时士子们于贡院前张贴一副对联说:“赵子龙一身是胆,左丘明有目无睛。”京师内外舆论哗然。给事中任克溥奏参,顺治帝令将疏内有名人犯发至吏部和都察院会审。审出同考官李振邺等脏证有据;吏科给事中陆贻吉与居间博士蔡元禧、进士项绍芳及行贿中试举人邬作霖等,并皆属实。7人俱著立斩,家产籍没。同案犯王树德等25人,从宽免死,与上述七人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尚阳堡。顺天乡试舞弊被揭发后不久,工科给事中阴应节就奏参江南主考官方猷弊窦多端,以联宗的缘故,取中少詹事方拱乾之子方章钺。御史上官铉又奏参江南同考官龚勋出闱后被诸生所辱,事涉可疑。举人程度渊情弊昭著,应详细审查。在顺治帝的严旨催促下,方猷、钱开宗被正法,妻子、家产籍没入官。同考官18人,除已死之卢铸鼎外,全部处绞。举人方章钺等8人,各责40板,家产籍没入官,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审理此案的刑部尚书侍郎等也因“谳狱疏忽”,分别受到了处分。科场舞弊本来是司空见惯的事,但清统治者借此兴狱,考官及中试者顺天案中有30多人被流徙,江南案中有19人被处死,8人流徙,其中大部分是江南名士。这次科场案,是对江南地主文人的一次重大打击。(www.xing528.com)

第二个就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科场案。康熙五十年辛卯科江南乡试,九月发榜,中试者除苏州13人外,其余多为扬州盐商子弟。其中句容县王曰俞所荐之吴泌、山阳县知县所荐之陈光奎皆文理不通之人,舆论大哗。苏州生员千余人集会玄妙观,推廪生丁尔戬为首,将财神像抬入府学,锁之于明伦堂,并争作诗词对联到处张贴。两江总督噶礼将丁尔戬等拘禁,准备按诬告问罪。主考左必蕃、江苏巡抚张伯行分别奏报。康熙帝派户部尚书张鹏翮会同噶礼、张伯行以及安徽巡抚梁世勋在扬州详审。经过一年多的审讯,审出副主考赵晋与同考官王曰俞、方名私受贿赂,取中吴泌、程光奎的情况。除前任安徽巡抚叶儿思已经病故,陈天立畏罪自缢外,其余均按律定罪。赵晋、王曰俞、方名斩立决;吴泌、程光奎等均绞监候;主考左必蕃失于觉察,革职。

第三个大案件,咸丰八年(1858年),戊午科场案。这是发生在北京顺天科场案。戊午顺天乡试开场于咸丰八年八月初八日,九月十六日揭榜。十月初七日,御史孟传金上奏咸丰帝,指出此次乡试有诸多舞弊行径,奏请立案审查。又鉴于“中式举人平龄,朱墨不符”,引起物议沸腾,请特行复试。孟传金所参科场违规事共有四项,主要就是主考官和副考官徇私舞弊,互相推荐和选取有关系的考生。咸丰帝感到事态严重,遂命怡亲王载垣会审此案。平龄系满洲旗人,素娴曲调,曾以票友身份登台演戏,他不学无术,竟高中乡试第七名,舆论哗然。载垣提审平龄,讯问中举之事,其支吾不清,不久即病死狱中。查看平龄试卷,竟发现其墨卷内草稿不全,朱卷诗内有七个错别字曾被改过。经查询,乡试同考官邹石麟供称此事为他所为,他原以为错别字为誊录时笔误,遂代为改正。十月二十四日,咸丰帝指派载垣等在圆明园复查全部试卷,发现考试问题非常严重,甚至有的试卷有三百多个错别字仍然考取。咸丰大怒,著令将主考官柏葰革职,副考官朱凤标、程庭桂解任听候查办。户部尚书肃顺等人访踪查迹,案发不久就于案外访出同考官浦安与新中式主事罗鸿绎曾交通关节。咸丰九年二月十三日,载垣上奏案情。大臣肃顺等为打击政敌,不惜深文周纳,认为应该严惩科举考试主考官和舞弊者。结果,当日午后,大学士柏葰即被押赴刑场斩首,同案犯浦安、李鹤龄、罗鸿绎也被同时斩决。同时被流徙、革职、降级调用、罚俸的还有数十人。大学士柏葰,也成为清朝因科举舞弊被处死的唯一大学士。

清朝三大科场案发生的时间不同,性质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清朝前期的科场案主要是为了打击江南的汉族士人,维护满洲贵族的集权统治;后期则主要是为了整饬科举考试的弊端,具有积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