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葬礼的常规做法

传统葬礼的常规做法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亲友接到丧讯后前往致哀,称为“奔丧”。这是丧葬阶段的大礼,是正式追悼亡人的仪式。盖棺时人们高喊死者称谓,随葬品多同时入棺。(六)送葬送葬,又称“下葬”,汉族传统的形式为土葬。至此,整个丧礼全部结束。我国汉族传统丧礼庞杂而烦琐,讲究及禁忌颇多。传统丧礼习俗至今在有些地区仍有残留。依照旧俗,葬后还有祭礼。

传统葬礼的常规做法

一、传统葬礼

人们重视生,所以在人生的起点及以后每年的诞生纪念日,都会举行一定的仪礼。同时,人们也重视死,这是因为死是人生的终点,不管这一生是怎么过来的,这个终结,作为人生的最后一礼,总是一件大事。我国汉族的传统丧礼,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一)停尸

停尸,也称“收敛”,即把尸体放在规定的地方,用特制的敛被盖好。头多取西向,且不能在房梁下。临死时要换上寿衣。有的还根据宗教礼仪行浴尸礼,修剪须发、指甲,裹尸,用布或纸包好其头、手等露在外面的部分。死者口内还多放有含物(叫“含口”)。停尸时间各地不同,停尸过程中通常还举行“供饭”和“点灯”等仪式。停尸是人死后的第一项仪式。

(二)招魂

招魂,也称“复魂”,由专人操办,仪式也颇讲究,其间必呼死者姓名,此礼含有最后一次挽留死者的意思。

(三)告丧与奔丧

由死者的家属将讣告送给死者的亲友等即为“告丧”,也叫“报丧”。亲友接到丧讯后前往致哀,称为“奔丧”。至亲在接到丧讯后,先哭(以回报使者),而后详问死因等,再哭,哭毕即应上路奔丧。一路哭去,见了尸体,大哭。

(四)吊丧

接到报丧后,亲友即应亲自或派人前去吊唁,即为“吊丧”。这时,死者家属要穿丧服(服制极为严格,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通称“五服”),设灵堂,守灵、举哀、朝夕及宾至都要哭灵。守灵的孝子孝女,尊卑长幼排列有序,执丧杖(俗称“哭丧棒”),有人吊丧,主人哭拜。吊丧期间,粗茶淡饭,禁忌颇多,非丧事不谈,面垢禁洗。女忌脂粉,以示哀恸。(www.xing528.com)

(五)殡仪

殡仪,又称“入殓”、“大殓”。这是丧葬阶段的大礼,是正式追悼亡人的仪式。从迁尸入棺、盖棺到吊丧者拜奠,都属殡仪。入棺之前,应写好铭及柩位,占卜好时辰,举行饰衣仪式,洗尸,按制更衣。入殓多在早上,先将庭中灯火熄灭,所用衣物、铺盖及奠馔置于堂上。先将棺内铺好,在商祝帮助下,由孝子(多为长子)抱着死者的头部,亲属守在左右两边,把尸体敛于棺。要等到死者在外儿女返家后(死者为女性,则要等其娘家人来后)才能盖棺,以便至亲向死者遗体告别。盖棺时人们高喊死者称谓,随葬品多同时入棺。殓毕,设灵堂举行奠礼(称“大敛奠”)。送吊丧者离去时,主人及主妇再哭。

(六)送葬

送葬,又称“下葬”,汉族传统的形式为土葬(有“入土为安”之说)。送葬前也要占卜时辰,而后告知亲友。送葬当天清晨,将奠馔摆放在门外,亲友来后,先举行奠仪,就中宣布各方所送之物。奠仪结束后,柩车出动。送葬行列也有好多讲究,如孝子执幡,孝女及亲友送灵等。送至墓地,穿土下棺。灵柩下穴后,主人及主妇大哭(下时不哭)。下葬之后,送葬的人们先回祖庙,主人及亲友又哭,把神主(牌位)迎回殡宫(灵堂)后,主人再至殡宫大哭(称为“虞礼”)。

送葬之后,依旧俗还举行“祔祭”,即将死者的神主依其辈分安放在祖庙相应位置上,与祖先一同受村祭的仪式。新死者的神主在祔祭后仍奉还家中安放,死后两年(称“大祥”)再迁入庙。至此,整个丧礼全部结束。

我国汉族传统丧礼庞杂而烦琐,讲究及禁忌颇多。因人、因时、因地,其内容也稍有不同。传统丧礼习俗至今在有些地区仍有残留。

依照旧俗,葬后还有祭礼。即死者埋葬之后,隔一段时间祭奠一次。先是七七祭奠,人死后每隔七天为一忌日,届时须祭奠一次,至七七四十九天为止。而后有百天祭奠,一周年、两周年和三周年祭奠。祭奠的内容包括向死者祷告,献祭品,痛哭等。三周年之后,祭礼算是全部完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传统的丧葬习俗也多种多样,如天葬、树葬、水葬、风葬、悬棺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