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解决调查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调查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最多的缺失发生在调查开始之前,因此对于调查员的种种严格要求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理层次上,笔者一贯认为,我们唯一能够打动对方的办法,只能是以“科学”为感召力,寄希望于更多的待访者会对“性”的奥秘心有所动,从而化解对方的隐私屏障。

如何有效解决调查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三、解决之道

减少缺失率,这应该说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虽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非常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笔者并无灵丹妙药,只希望提供一些经验。

首先,最多的缺失发生在调查开始之前,因此对于调查员的种种严格要求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其次,调查组给出的各种各样的诱惑(例如感谢金)不仅作用有限,而且绝不是多多益善。最后,有相当多的被访者并非仅仅拒绝我们的这次调查,而是排斥一切社会调查。

为此,笔者在技术层次上只能制定三大措施:同性别的、一对一访谈,在封闭的空间内访谈,使用笔记本电脑而且加大自答部分的比例。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在邀约待访者的短短的数分钟之内,调查者能不能把这些都说清楚,而且让对方全都理解与认同。

在学理层次上,笔者一贯认为,我们唯一能够打动对方的办法,只能是以“科学”为感召力,寄希望于更多的待访者会对“性”的奥秘心有所动,从而化解对方的隐私屏障(潘绥铭,1995:505)。这不仅很难,而且收效有限,但是舍此再无他途。

笔者希望提示读者,为了获得足够的有效回答的样本而扩大抽样的规模,这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各半。在大城市里,笔者曾经规定在一个调查点里抽取两倍于预期样本的人数。但是,这样一来,总计的缺失率也就随之提高了将近一倍,它对于该调查点的总体的代表性就大打折扣了。

作为无奈的变通之举,笔者曾经规定,如果在邀约待访者的阶段就确认缺失率会非常高,那么可以在该调查点的比邻,选定一个性质大致相同的、同属一个街道(乡镇)的调查点。这种变通的依据是,笔者的全国抽样方案直接抽到了县级单位以下的街道与乡镇,因此随机性的损失被控制在最小。

这种情况只在华南的省会城市出现过两次。也就是说,课题负责人需要制定出这种变通的上限,不得突破。

参考文献

袁方,王汉生.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王建平,张丽娟.调查中的被访者因素.见:边燕杰等.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中国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风笑天.现代社会调查方法.3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www.xing528.com)

水延凯等.社会调查教程.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张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美]Lewis R.Aiken.心理问卷与调查表——民意调查与人格评估.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C.F.Turner,L.Ku,S.M.Rogers,L.D.Lindberg,J.H.Pleck,F.L.Sonenstein(1998).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drug use,and violence:increased reporting with computer survey technology.Science,Volume 280(5365)

潘绥铭.性社会学研究及其应用.见:李强.应用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第7章中篇引言

第8章定性调查新解

第9章为什么设计,设计什么

第10章社区考察:社会学定性调查的本土尝试

第11章深度访谈的本土应用

第12章座谈会调查法的重提与反思

第13章“现场反思”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