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社区小姐和客人的人际互动

观察社区小姐和客人的人际互动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关系的互动是观察的另一个重点,也是社区考察区别于一般访谈的标志之一。但是这显然是违反规矩的,所以笔者两次看到,“鸡头”把这样做的“小姐”骂回场所里去。等客在大多数挂着旅馆、餐馆和按摩招牌的场所里,“小姐”们一般都是等在自己的房间里。

观察社区小姐和客人的人际互动

三、对于人际关系和人物表现的观察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被访者的外表、神态、表情和身体语言也是研究的另一个内容,有助于社区考察者理解“这个人”,而不仅仅是“那些事”。比如:

东北班女孩给人很职业化的感觉,到4点多打开卷门(两个门面),亮红灯,打扮:长睫毛,挑眉,衣着经常是黑色低胸,是几个发廊里面最职业化的。可是别人连“妈咪”都很严肃,中年妇女,齐耳短发,穿黄色皮衣

人际关系的互动是观察的另一个重点,也是社区考察区别于一般访谈的标志之一。在“红灯区”里,社区考察者应该而且可以观察到不同个体之间的互动:客人与“小姐”之间、“小姐”与“妈咪”之间、“妈咪”与客人之间、这些人与社区内其他闲杂人等之间的互动等。这些人际关系的互动,可以让我们比“单一访谈”更深入地把握社区内的某一个人以及某一群人。比如笔者所观察到的拉客方式是这样的:

拉客

在大多数酒吧、歌舞厅和按摩场所的门前,都有1~3个“鸡头”在门前专门负责招客,“小姐”们只是坐在场所里面待客,一般并不跑出来直接招客。但是这显然还没有成为铁定的规矩,因为在第二个地段的那些场所里,有一些“小姐”也经常在场所外面游荡。如果有男人路过,她们就会劝说一番,有时也用言语挑逗;只不过讨价还价、成交安排等事宜,仍然是由“鸡头”来做。偶尔,也有一些“小姐”会跑到公路边上去直接招客。但是这显然是违反规矩的,所以笔者两次看到,“鸡头”把这样做的“小姐”骂回场所里去。

“鸡头”们都很卖力气地、不厌其烦地招客。在第二个地段里,大多数“鸡头”都是只在自己所属的场所的门前活动。如果客人已经走过了自己所属的场所,“鸡头”一般不会死乞白赖地追着,因为这里的地盘已经有了明确的界限。但是,如果某个客人已经对某个场所里的“小姐”发生了兴趣,却又要走开,那么“鸡头”似乎就可以“合理合法”地追着他、赖着他,直到终于成交或者彻底失望。

当然,这种情况很难获得各个“鸡头”的一致认同。所以,如果前一个“鸡头”认为这个客人还有可能回心转意,因此穷追不舍;下一个“鸡头”却可能认为,这个客人已经放弃前一个场所了,是来我这个场所了,所以他也会抢上前去,积极进攻。这样,一个客人被两三个“鸡头”“围攻”的情况,也时常可见。

在第三个地段里,由于所有的场所都相对更分散一些,各自的地界似乎也不那么壁垒森严,所以这里的“鸡头”很少互相争夺客人。他们的活动范围也相对更大,经常直接站到马路上,向过往的车辆招客。在半夜12点以后,这种情况更多,因为这时是司机们嫖娼的高峰时期。

在第一个地段里,情况有所不同。因为这里的许多场所挂的是旅馆的招牌,所以它们更多的是等客,而不是招客。

等客

在大多数挂着旅馆、餐馆和按摩招牌的场所里,“小姐”们一般都是等在自己的房间里。这些场所也很少有专门的“鸡头”去外面拉客,一般都是守株待兔,愿者上钩。只不过当真有客人来的时候,“小姐”们一般都会从自己的房间里迎出来。客人走时,许多“小姐”也送一下。虽然一般都以大门口为界,但是对笔者从外面进行的查看来说,已经足以确认这个场所里有“小姐”了。

这些旅馆的老板说:“我们根本不需要专门派人拉客。我们这里是荒郊野地,除了‘小姐’什么都没有。如果不是来嫖,谁也不会跑到这里来住店。”

这里有这么多酒吧,又有拼命拉客的“鸡头”,那么怎么还会有客人到旅馆里来呢?因为旅馆的优势在于:

(1)客房的空间、卧具、装修都比那些酒吧好得多,能使客人更舒服。

(2)在酒吧里,“男客”一般都是“打炮”,大约半小时就完事走人。但是在旅馆里,“小姐”一般都陪客人一个“钟”(45分钟到1小时)。如果不是急于赶路的客人,一般都喜欢到旅馆里来。

(3)虽然没有人来“扫黄”,但是酒吧等路边场所毕竟还是太公开了,太招摇了,所以有一些“喜静”的客人还是愿意到旅馆来。

(4)旅馆里还可以冲凉。

大多数旅馆都自己备有“小姐”,但是一般也并不排外,容许一些外面的“小姐”到这里来留客。

留客

在这个开发区里,有大约30~40个“自由职业者”,当地人也把她们叫做“游击队”。这些“小姐”并不固定地属于任何一个场所,也不在任何场所里卖淫。她们总是自己租下一个旅馆的房间,然后自己出去拉客,再把客人带回旅馆的房间。

她们拉客时,往往是在各个场所的边上,既不影响人家的生意,自己也可以借光。这是真正含义上的借光,因为只有在各个场所射出来的灯光里,她们才能展览自己,才能让男人们知道,自己也是待租之女。

她们往往是按照留客次数的多少,交给旅馆老板额外的房钱。她们中间,既有单干的“个体户”,也有“鸡头”带领的“兄妹”或者“夫妻”,还有两三个“小姐”自己组织起来的“合作社”。只不过她们几乎全都是匆匆过客,很少在一个地方住到一个月,就像浮云一般地飘走了。(潘绥铭,1999)

上述的这些观察比较多地发生在一段距离之外的旁观中,还有一些观察发生在更加近距离的空间中,而且更容易跟“听”、“说”联系在一起,比如笔者在发廊里观察到的主客互动。

两个客人进来,一个瘦黑,一个白胖,派头十足。那个黑瘦的说话有点结巴,却跟老板娘说了老半天。

老板娘说:“150元小费不一定有‘小姐’愿意做。我们这里‘小姐’服务很好的,(你)这次来了下次还会来。”

“服务好了我们以后会常来的,多长时间?”(www.xing528.com)

“多长时间没有关系,玩得开心了就好嘛。”

正在讨价还价时,旁边一个老头说:“那些路边站街的100块就行了。”老板娘就说:“那些不安全,你不一定被骗到什么地方揍一顿。”

那个白胖的跃跃欲试,说:“行行,就这样吧。”黑瘦的为他挑了一个“波”很大但我认为很难看的小姐。

老板娘说:“先交费哦。”又问黑瘦的:“怎么不找一个?”

“我不行了。”

“你有儿子吗?”

“有,在家里。”

“你不行了,你儿子哪里来的?”老板娘开玩笑,学他的样子结巴,大家都笑。

“我刚刚搞了一个,不行了。”

接着,老板娘又对那个黑瘦的开玩笑,因为他问“包夜”多少钱?

“600。”

“这么贵啊?”

老板娘说:“是呀,说不定‘小姐’看上你了,一分钱不要。”

“那不可能。”

“你要高兴可以给5 000。”

过了一小时不到,那女孩下来。

“这么快?”黑瘦的问。

“他快又不是我快,问他啦。”

那个白男进来摇了摇头,两人就出去了。

女孩说:“他妈的,没见过这么色的,自己很快就出水,说这样不行,太亏了,还要我陪他。老子才不干;说去厕所,就出来了。”(黄盈盈,2004)

上述的两次观察,既不是猎奇也不是为了进行经济学的研究,而是在品味性产业中的主客关系。笔者确实从中获得了许多其他调查方法所无法提供的认识,只不过不属于本书的“论方法”的范畴,因此不再展开。

对于观察,笔者自己的体验是,观察到的内容往往是整个社区考察中最有意思的部分。稍微远距离的观察比较能够在面上来把握社区的情况,而越近距离的观察则往往越生动。

此外,不管“真实”的定义如何,亲自看到的往往更加具有真实性。与单纯的访谈相比,这里的情境是活生生的和直接感受到的,而访谈中所提供的情境则是透过被访者的表述才能得以再现的,毕竟差了一层。

为了提高观察的质量,社区考察者最好是作为一个旁人而存在,最好尽量弱化自己的存在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并尽量创造自然的情境。这种弱化操作起来并不难,或者处于一个秘密的地方秘密地进行观察,或者自己的存在不会显得特别突兀。

这里,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应该多少相互熟悉一些。完全陌生的人,如果较近距离地出现在一个时空中,不管你是否表现主动,这种存在本身所起的作用都会影响到其他两人之间的互动。

尽管社区考察者的主体性在这里要尽量弱化,但是这并不代表观察是完全被动的。相反,社区考察者不仅要用眼睛,还要用脑子进行观察。这在其他教科书中多有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