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社会管理:主要做法与问题

浙江社会管理:主要做法与问题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加强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与存在的问题社会管理体制是国家就各种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生活、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而制定的一系列富有约束力的规则和程序性安排,其目的在于整合社会资源协同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运行,维护社会秩序。

浙江社会管理:主要做法与问题

一、浙江加强社会管理的主要做法与存在的问题

社会管理体制是国家就各种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生活、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运行方式而制定的一系列富有约束力的规则和程序性安排,其目的在于整合社会资源协同解决社会问题,规范社会运行,维护社会秩序。

省委高度重视社会管理与体制创新,把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作为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针对社会发展新情况、新形势、新变化不断在大的方针、政策上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形成了以“和谐浙江”为目标、以“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为平台的社会管理战略决策,以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省政府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关心民生疾苦,把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调整社会关系,从源头上化解了一些社会矛盾。(www.xing528.com)

各级党委政府大力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加强基层的社会管理和群众自治,探索和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实施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机制的系统工程,逐步形成了以城乡社区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管理体系,夯实了社会管理的基础。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走在了全国前列。“枫桥经验”,舟山的“网格式管理、组团式服务”,嘉兴上虞等地的新居民事务局,杭州市的社会复合主体,温岭民主协商与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杭州市推行“五链式”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设立“人和调解中心”,湖州的基层公共安全监管模式等,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基层与群众社会管理实践创新,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规范公众参与行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我省社会管理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人民群众新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从建构社会管理基本格局角度思考的话,这些主要问题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