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生态推进扶贫模式的主要做法

大生态推进扶贫模式的主要做法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左后旗大生态推进大扶贫模式是由政府统筹规划、主导推动,社会资本和农牧民为受益主体的农村牧区扶贫模式。一是通过招投标承担生态扶贫建设项目,吸收贫困农牧民参与生产建设各环节务工,主要是组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草原恢复、水利工程项目等。为了更好地保留地域特色生态系统,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生态系统。

大生态推进扶贫模式的主要做法

科左后旗大生态推进大扶贫模式是由政府统筹规划、主导推动,社会资本和农牧民为受益主体的农村牧区扶贫模式。其目标是通过建设生态、改善生态,构建生态友好型社会,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从根本上打破长期制约农牧民生存发展的瓶颈,从而通过构建生态大格局推进大扶贫,达成农村牧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组织实施过程

1.组织保障

科左后旗成立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旗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农牧、林业水利、财政、发改、扶贫开发及苏木镇(场)为成员单位,负责全旗生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出台相关实施文件。其中,旗政府办负责协调各成员单位,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组织工程招投标、农牧民技术培训、工程监督、技术指导、检查验收以及扶贫成效评估,各苏木镇(场)负责辖区内项目的土地落实、群众引导动员、贫困户选定和帮扶措施制定。

2.规划保障

科左后旗先后出台了《科左后旗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方案》《科左后旗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科左后旗生态扶贫规划》《科左后旗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科左后旗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对全旗土地进行详细调查,立足自然条件细化功能分区。在明沙区实施封禁保护,结合飞播进行自然修复;在土地沙化地区立地较好的区域实施人工造林工程,对低植被地区实施封山育林工程,对沙化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退化沙化草牧场设立封禁保护区,通过发放草原奖补资金,建设饲草料基地,推广家畜舍饲圈养;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区域,结合当地资源培育林果、药材、旅游、种苗花卉等生态产业;在原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集中区域实施生态多样性保护工程,设立自然保护区;绿化村屯、城镇、园区及道路,改善人居环境;在耕作区推广高效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资金保障

科左后旗大生态建设资金以整合农牧、林业、水利、财政、发改、扶贫开发等部门项目资金为主,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广泛吸引社会(企业)资金进行工程建设,同时引导农牧民自筹资金或利用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深度融入,分享收益。即生态工程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由中标公司承建,建设成果归土地经营者所有,农牧民通过提供土地、参与务工获得收益,形成了政府、社会资本、个人等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4.技术保障

强化技术培训,推动农牧民生产转型。定期组织开展“科普之春”“科普大篷车”“送科技下乡”等活动,针对农牧民生产转型所需的粮改饲技术、高效节水农业技术、舍饲养殖技术、果蔬栽培技术、抗旱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合作社管理、服务业岗位技能等实用技术技能开展培训。全旗先后举办培训1000多场次,受益农牧民15万人次以上,组织农牧民观摩学习20次,参加学习农牧民达到40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和项目说明书20万册。

5.利益保障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保障社会投资主体(企业)利益,广泛吸引社会(企业)资金实施生态扶贫项目。一是通过招投标承担生态扶贫建设项目,吸收贫困农牧民参与生产建设各环节务工,主要是组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草原恢复、水利工程项目等。其中,林业扶贫项目实行3年验收管理,达到验收和扶贫成效评估标准,逐年按4∶3∶3比例兑付资金。二是通过流转土地从事果树栽植、植物药材种植、绿化树种苗木培育、花卉种植以及旅游服务业等生态扶贫项目,吸收贫困人口的政策帮扶资金和土地入股、参与务工。(www.xing528.com)

通过获得草原奖补资金、退耕还林资金和公益林补助资金,让渡沙化土地经营权参与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建设项目区农牧民收益。各类补助资金由部门审核,苏木镇(场)落实到户。政府统一规划治理,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种植多年生牧草、建设饲草料基地等恢复林草植被,农牧民获得生态扶贫项目建设的成果,成为林地、草场所有权人,增加资产性收益,并可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持续增收。政府鼓励、引导农牧民利用生态奖补资金投入饲草料基地建设,通过进入养殖产业链获得收益。同时,积极为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农牧民提供参与林地和草牧场建设的就业与务工机会,保障其获得稳定收入。

6.成果保障

建立健全生态成果保护机制。建立森林、草原、河流、湿地、耕地等资源台账;健全资源监督机制,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团体、利益关系人和农牧民广泛参与资源监督,确保有效监督资源破坏行为;落实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依法打击破坏草原、湿地、森林等资源的违法行为,切实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整合森林公安、草监所、公益林管护大队和生态防护员组织等力量形成管护网络,协助林权所有者开展管护工作。将符合聘用条件的贫困户纳入生态护林员队伍,对人员实行每年一聘,动态管理,由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培训。各苏木镇(场)林业站对生态护林员进行日常管理考核和年度考核。

(二)具体做法

科左后旗实施大生态建设以来,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开发与利用并举,强化分类分区治理,完善保障机制,探索生态建设、保护、开发利用的新机制、新途径,实现生态改善与贫困农牧民增收融合并进。

1.加强生态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人工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区域采用针阔结合、多树种结合的乡土树种混交林,使林木能近自然生长,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在半流动沙区采用近自然林模式,逐步恢复科尔沁疏林草原风光;在流动沙丘地段实施综合治沙造林,栽植杨树。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区域,建设人工网格沙障,并在网格内栽植樟子松作为先锋树种进行固沙,辅以封育措施,逐步恢复林草植被再过渡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二是封山育林。改变片面要求行列式、整齐划一、单一树种的造林模式,根据植物垂直分布的特性,因地制宜采取多树种无规则近自然林造林模式。通过一系列营林建设使纯林转变为混交林、同龄林转变为异龄林,初步形成科尔沁沙地植被自然分布,乔灌、针阔相结合,接近自然的混合型、多层次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生态群落,植被得到全面恢复。三是设立自然保护区。为了更好地保留地域特色生态系统,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生态系统。通过自然保护区建设储备珍稀物种,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生存环境,建设保护研究典型生态系统的自然演进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从而形成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四是禁牧舍饲。在加强棚舍、窖池等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相关技术基础上,在破坏严重区域和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实施全年禁牧、舍饲圈养。制定优惠政策、发放草原奖补资金,引导农牧民为牧而农、退牧还草、种草养畜,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推进饲草料种储建设为草原承载力减压,使草原生态系统修复与黄牛产业发展兼顾并进、可持续发展。五是高效节水农业。通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整合项目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变原有低效的大水漫灌方式,把喷灌、滴灌等和水肥结合起来,切实提升肥料的效力,节省水资源,延长灌溉周期,降低灌溉成本。

2.注重开发利用,实现富民增收

一是发展经济林产业。鼓励农牧民依托退耕还林地块、采伐迹地及农牧户庭院,栽种大果榛子、锦绣海棠等本地适生果树品种,发展经济林产业,提升群众在生态建设中收益水平。引导农牧民从事林下种养业,特别是给予项目区贫困户政策帮扶资金及技术支持,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原则,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发展苗木花卉产业。通过林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式,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家庭苗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林木种苗产业及种植玫瑰、萱草、七色草等花卉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三是发展蒙药材中药材种植产业。利用当地土地、气候、水源、生态环境等适宜种植药材的有利条件,加大野生药材基地培育和推广力度。建设黄芪板蓝根山药苦参等中草药材种植、采收基地和集散中心。通过封育补植,建设天然麻黄草采收基地,以“政府+企业+农户”、生态产业扶贫资金补贴、搭建技术指导平台、订单回收平台等方式,鼓励贫困户通过加入合作社、流转土地或务工收入方式参与药材种植。四是发展旅游产业。立足既有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景区生态开发建设,实施“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旅游+”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景观道路建设将乡村风情、草原风光、湿地公园、特色森林旅游景点、沙漠景区、科尔沁马文化蒙古族文化元素贯穿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深度开发旅游体验项目、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品牌。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过程中,精心设计贫困人口参与方式,创造贫困人口就业机会,如扶持农牧民发展家庭旅馆、特色蒙古族餐饮、民族手工业、生态旅游服务业等增加收入。

3.绿化美化家园,打造宜居环境

科左后旗统一规划实施村屯绿化工程,将城镇所在村屯、重点道路沿线村屯、景区周边村屯的提档升级与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以村屯园林化、景观化为方向,以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为目标,建设宜居生态乡村,打造和谐幸福家园。重点村屯绿化合理搭配针阔、乔灌、花草。同时将全旗境内国省旗镇村五级道路列入绿化范围,各级道路实施分类治理。对好通高速、大广高速、国道304线、甘库公路、甘金南北线等主要公路实施宽幅绿化带工程,对村村通水泥路两侧多行绿化,对公路交叉点、高速与主要干道交叉点、重点公路沿线城镇村屯边界节点重点绿化,形成线点结合的“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