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塞上才女:20年苦练书法成名

塞上才女:20年苦练书法成名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塞上才女自风流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姑,20年坚持苦练书法而成名。她就是榆林市补浪河乡“治沙英雄女民兵连”第四任连长边兆芳。边兆芳自幼刻苦好学,尤其是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近十年来,边兆芳先后参加了各类书法大赛14次,有近30篇作品获了奖,200多篇在国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地委副书记黄文选、榆林市市长杨颖德等领导为书展剪了彩,并挥毫写下了“敢拼搏,巾帼可胜须眉”“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才子自风流”等赞语。

塞上才女:20年苦练书法成名

塞上才女自风流

一位普普通通的村姑,20年坚持苦练书法而成名。荣获全国“怀远杯”毛笔书法大赛二等奖,成为陕西省硬笔书法研究会、中国硬笔书法习字会、中国书法爱好联谊会会员。她就是榆林市补浪河乡“治沙英雄民兵连”第四任连长边兆芳。

1974年春,年仅16岁的边兆芳,告别了宁静的校园生活,带着立志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心,来到了女子民兵连,同50多位姐妹们在荒无人烟的大水湾安营扎寨,开始了植树造林、治理沙漠的艰苦战斗。

边兆芳自幼刻苦好学,尤其是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校里,她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小书法家”,黑板报下常有她的倩影出现。来到连队后,虽然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她的兴趣和爱好却没有变,她把写字作为业余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暑去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边兆芳家境贫寒,为了练习写字,她省吃俭用,把家里给的零花钱几乎全部买了纸、墨、笔等书法用具。一次,她母亲从40里外来到连队看望她,特意给她带了20个鸡蛋,让她补补身子。母亲走后,她请假到集镇上卖掉了鸡蛋,买了笔和墨。贫寒的家庭给她的钱远远不能满足她练字的需求,她就以沙漠为纸,柳条为笔,任意挥洒。连队没有电,她就在自制的煤灯下通宵达旦,埋头苦练。她练字像入了魔,不管走到哪里,手里总是拿根柳条,利用工余时间,哪怕是三、五分钟,也要在田间地头练上几笔。一位家住城里的乡干部,被她的刻苦精神所感动,从城里为她带来了几本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名家的字帖,她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喜悦的泪水像断线的珍珠,激动的半晌说不出话来。从此,这几本字帖成了她无言的“老师”,她反复临摹,悉心钻研,逐步掌握了字的间架结构和名家的书法风格和技巧。(www.xing528.com)

1984年,边兆芳带着自己的“作品”,跋涉了70公里的沙漠,来到榆林找名师指点。当她把自己近千幅写在报纸、废纸、烟盒等五花八门的“作品”展现在各位“大师”面前时,竟使这些“文化人”们惊奇得目瞪口呆,他们的思维怎么也不能将这些“作品”与一个农村姑娘联系起来。地区群众艺术馆的一位领导,当即表示为她免费提供书法资料和用具。地区书法协会破格吸收她为理事。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近十年来,边兆芳先后参加了各类书法大赛14次,有近30篇作品获了奖,200多篇在国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发表。1992年3月6日,榆林地区书法协会在榆林市“星元图书楼”专门为她举办了个人书法展。地委副书记黄文选、榆林市市长杨颖德等领导为书展剪了彩,并挥毫写下了“敢拼搏,巾帼可胜须眉”“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才子自风流”等赞语。的确,边兆芳通过刻苦努力,打破了属于“文化人”的疆界,闯入了“男子汉”的领地,做出了令“须眉”们叹服的事业。

现在,边兆芳已成为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在艺术的海洋里,她将继续描绘更美更好的明天。

(原载于《中国民兵》1994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