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个书法家叫费瀛,善写大字。别人评价他的书法云物舒捲,蛟龙歙吐,山岳拱耸,要以一写其心中之奇。他写过一篇《大书长语》,专门讲如何写大字,其中“师授”一节写道:
刓鞠绝棋亦皆有法,而况于大书乎?草书千文,不敌楷书十字;楷书千字,不敌大书一字。愈大愈难,苟无师承,知从何处下手?必须明师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讲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渐觉有趣,欲罢不能矣。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骎骎到古人佳处矣。夫以篆、隶、小楷著名,代有其人,鲜克工署书者。苟能诣极超群,可以题署宫殿,壮观堂宇亭台,勒诸金石,垂于后世,章昭代文物之美,斯亦不朽事也。[1]
署书为秦书八体之一,就是今天所说的榜书大字,也称“擘窠书”,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写牌匾。史载汉丞相萧何为新建的未央宫苍龙、白虎二阙题署,思考了三个月。所以,古人认为署书与篆、隶等不同,别属一法。所以费瀛首先说:“苟无师承,知从何处下手?必须明师指授。”在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他在“心悟”一节并提出:“书法既得其法,必有所悟,乃能徴而自得。”费瀛讲了从师指授、教师点化和心悟自得三个阶段,俱从自身实践中来,很好地点明了书法学习的基本方法,而学法的另一面便是教法。(www.xing528.com)
书法教育一事,我们曾开宗明义:书法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然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难解矣。这就是主要靠自己学习体悟而又必须从师的道理,是教师存在的合理性,学而从师的必然性、必要性。老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呢?按费瀛的体会,一曰指授,二曰点化,三曰促悟开悟,即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书法作为技能性、技艺性教育,作为不是教会而是学会的学科,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讲授、示范、点化、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