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法教学论:引导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书法教学论:引导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傅山作字示儿孙的这一番教导视为对儿孙的书法教育无疑是合乎情理的。这大概就是11种教学用书公布后,许多人提出质疑的根本原因。而引导作用较之指导作用,在书法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引导作用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为:选择历史检验、广泛认同的教学内容;形成逻辑谨严、内容完备的教学体系;做出有历史高度、客观正确的审美评价;采取旗帜鲜明、合于时代的文化态度;提出合于实际、方法科学的学习要求。

书法教学论:引导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明末清初的傅山是个奇人,书法之外,哲学、医学、儒学、佛学诗歌、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治先秦诸子,尤喜老庄,是著名的道家学者。满族入主中原后,他曾为反清复明努力过,但历史趋势下,不得不退隐了,穿上朱衣,做了道士。对于别人推荐他应博学宏词试,称病推辞,至于免试授官,终处之泰然,表现了不做二臣的品格气节。他曾以诗歌的形式,写过一篇《作字示儿孙》,诗中写道:

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

纲常叛周孔,笔墨不可补。

诚悬有至论,笔力不专主。

一臂加五指,乾卦六爻睹。

谁为用九者,心与腕是取。

永兴逆羲文,不易柳公语。

未习鲁公书,先观鲁公诂。(www.xing528.com)

平原气在中,毛颖自吞虏。

这首教育儿孙学书的诗,讲的是“作字先做人”的道理。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意味字本乎心。他举虞世南为例,虽学承王羲之,但做主仍然是心。至于颜真卿,要先学其为人,有了颜鲁公的沉雄刚毅之气,笔下一定会生出豪迈遒劲的意韵来。

傅山在诗之后的自注,便更加耐人寻味了。他说:

贫道二十岁左右,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而不能略肖。偶得赵子昂、香光诗墨,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不数过而遂欲乱真。此无他,即如人学正人君子,只觉觚棱难近,降而与匪人游,神情不觉其日亲日密,而无尔我者然也。行大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始复宗先人四、五世所学之鲁公,而苦为之。然腕杂矣,不能劲瘦挺拗如先人矣。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不知董太史何所见,而遂称孟为五百年中所无。贫道乃今在大解,乃今大不自解。写此诗仍用赵态,令儿孙辈知之勿复犯。此是作人一著。然又须知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尔辈慎之。毫厘千里,何莫非然。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12]

傅山对儿孙关于学书的这一番训诫,对于今天的书法教学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其一,他从自己的学书经历出发,讲了学唐难肖,学赵孟董其昌易似的道理。一如学正人君子难,与匪人游易。学习那些境界高的书作,下了功夫也不易得法,而那些浅俗软媚的作品,不知不觉就像了。其二,对赵孟书法进行了评价。傅山的人生经历与赵子昂有许多相似处,但人生态度却大不同。赵孟作为南宋宗室,入元之后成了二臣,仍然自得其乐,自钟其艺;傅山则由明入清,坚辞不仕。因此,傅山的眼中,赵孟是个没有骨气的人,还以西周时徐偃王生而有筋无骨作喻。显然,傅山是以人评书的,这一思维逻辑与其教育儿孙学书先做人的思想观念完全一致。不仅如此,他还扯上了董其昌,对董其昌称赵孟是“五百年中所无”提出质疑。其三,他作字示子孙,书写时“仍用赵态”,但目的是告诉子孙,不要再犯这样的毛病,以此警示子孙,作为教导做人的手段,而且再次申明,赵孟是用心学习王羲之的,是因为学问不正,所以才成了这一番模样。心手不可欺,有什么样的心性品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书迹风采。其四,他提出了自己的书法美学主张,即十分著名的“四宁四毋”。今人理解这些主张,往往只强调“四毋”,而忽略了“四宁”,也就是忽略了傅山说这些话的语境和针对性。拙与巧,丑与媚,支离与轻滑,直率与安排,只有在“痛恶浅俗”的条件下,才强调前者而摒弃后者。

把傅山作字示儿孙的这一番教导视为对儿孙的书法教育无疑是合乎情理的。他选择晋唐,舍弃浅俗;肯定颜真卿,否定赵孟;提倡作字先做人,反对做人无骨气;强调做人与作字的关系,心手之不可欺,反拨学习者的心性为主,不关所学,如赵孟用心于羲之;警示毫厘千里的道理,用“四宁四毋”挽狂澜于既倒。这些,都是内容、方式,而目的,则在学什么的比较中,讲境界,讲追求,讲态度,讲学习内容,讲价值观念,从而完成了导引的目的。

傅山教示儿孙如此,今天的书法教育亦如此。所以,书法教材的编写,编什么绝不仅仅是书家的选择、作品的选择、编排的选择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包含和显示着编写者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起着示范和导向、导引的作用。这大概就是11种教学用书公布后,许多人提出质疑的根本原因。教学的具体内容发挥着具体的指导作用,但教材体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则起着导引的作用。而引导作用较之指导作用,在书法教学中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引导作用在教材编写中体现为:选择历史检验、广泛认同的教学内容;形成逻辑谨严、内容完备的教学体系;做出有历史高度、客观正确的审美评价;采取旗帜鲜明、合于时代的文化态度;提出合于实际、方法科学的学习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