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松紧:书法教学论中的重要概念

如何松紧:书法教学论中的重要概念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松和紧是书法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对概念。有的指执笔、行笔的过程,松是放松,紧是不放松。不放松、不轻松则不畅达、不自然。其实在这两者之间,就结字而言,同样有松紧的问题。一字的结构组合或松或紧,松则疲弱,没精打采,紧则亢奋,透不过气。所以要松紧适度。但如何松、何时松,如何紧、何时紧,便成为一种需要理性把握的能力了。所谓中宫收紧,就是所有的笔画向中间聚拢,外围松、形长,中间紧、收敛。

如何松紧:书法教学论中的重要概念

松和紧是书法学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对概念。有的指执笔、行笔的过程,松是放松,紧是不放松。不放松、不轻松则不畅达、不自然。有的指作品达成的状态,松是松懈,紧是拥挤,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或气脉中结,或紧致窒闷。其实在这两者之间,就结字而言,同样有松紧的问题。一字的结构组合或松或紧,松则疲弱,没精打采,紧则亢奋,透不过气。所以要松紧适度。但如何松、何时松,如何紧、何时紧,便成为一种需要理性把握的能力了。

“松”字的繁体字写作“鬆”,本义是鬓发蓬乱的样子。古人不论男女,束发盘头,都要整束讲究,鬓发蓬乱便是有失体统,便与礼相悖,所以不能、不可。所以松就是不紧,就是不严格,就是解开、放宽、不整束。作为做人的常礼,头发不可蓬乱,对于字而言,也不可乱了法度,但可以不紧,可以宽松。什么是紧呢?唐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中说“团和密致曰紧”。没有“松”字,但有“宽”字。“疏散无检曰宽。”[23]而“检”指的就是约束和法度。所以,对于一个字中如何组织安排笔画关系,可以松,也可以紧。清人苏惇元《论书浅语》中说:“结构之法,须四围笔势向中间环拱,则字紧结不散漫。”[24]

黄自楷书九十二法

在中国书法史上,对北魏楷书的评价有一个共识,叫“中宫收紧”。古人把一个正方的空间分为九等份,称为九宫,居于正中的那个格子称为中宫。所谓中宫收紧,就是所有的笔画向中间聚拢,外围松、形长,中间紧、收敛。如果把魏楷和唐楷做一个比较,特点则一见便知了。其实同是魏碑,不同风格也有区别。《始平公造像记》紧,《郑文公碑》松。同是唐楷,也有区别。欧阳询紧,颜真卿松。以“平”字为例。就字本身而言,这个字笔画不多,变化的空间较大。《始平公造像记》的“平”字,所有的笔画都连在一起,完全是“团和密致”,加之笔画浓重平直,紧的感觉明显,显得刻板而死气沉沉;《郑文公碑》则不同了,他安排那两个点与横和竖都不直接交叠,加之笔画筋力遒曲,松的感觉明显,充满意趣,显得活脱而姿态非凡。所以,在一个字之内,所谓紧,就是联结紧密;所谓松,就是笔画各得其位,独立风神。《始平公造像记》中“父”字不止一个,与《郑文公碑》的“父”字放在一起比较,对这种紧与松的情态趣味的理解便会更加深切了。(www.xing528.com)

欧阳中石先生讲过一个“泉”字的写法。他说这个字上部的“白”字,如果让中横与两边的竖连在一起,字便死了,了无精神,如果不与两竖相连,像眼睛中眼眸的顾盼,字便有了精神色彩。这中间的横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写法,不妨一试。至于对于一字何处当紧致,何处当宽松,恐怕并无一定之规,只可在书写中注意笔画之间的松紧关系,从结构的角度巧于安排了。

《始平公造像记》与《郑文公碑》“平、父”字比较

“泉”字写法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