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量检验制度及误差评估方法

质量检验制度及误差评估方法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原则是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这种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检验工作的把关和预防作用。质量检验考核制在质量检验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检验误差是很难避免的,甚至是经常发生的。造成检验误差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即漏检和错检。测定和评价检验误差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质量检验制度及误差评估方法

10.1.6 质量检验的主要制度

(1)三检制 三检制就是实行操作者的自检、工人之间的互检和专职检验人员的专检相结合的一种检验制度。自检就是生产者对自己所生产的产品,按照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技术标准自行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互检就是生产工人相互之间进行检验,主要有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流转过来的产品进行检验;小组质量员或班组长对本小组工人加工出来的产品进行抽检等。专检就是由专业检验人员进行的检验,专业检验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分工的客观要求,它是互检和自检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检制必须以专业检验为主导,这是由于现代生产中,专职检验人员无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工艺知识和检验技能,都比生产工人熟练,所用检测量仪也比较精密,检验结果比较可靠,检验效率也比较高。应当指出,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把质量体系的“最终检验和试验”作为企业中一种重要的质量保证模式,对质量检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2)重点工序双岗制 重点工序双岗制就是指操作者在进行重点工序加工时,还同时应有检验人员在场,必要时应有技术负责人或用户的验收代表在场,监视工序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这里所说的重点工序是指加工关键零部件或关键部位的工序,可以是作为下道工序加工基准的工序,也可以是工序过程的参数或结果无记录,不能保留客观证据,事后无法检验查证的工序。实行双岗制的工序,在工序完成后,操作者、检验员或技术负责人和用户验收代表,应立即在工艺文件上签名,并尽可能将情况记录存档,以示负责和以后查询。

(3)留名制 留名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入库出厂,每完成一道工序,改变产品的一种状态,包括进行检验和交接、存放和运输,责任者都应该在记录文件上签名,以示负责。特别是在成品出厂检验单上,检验员必须签名或加盖印章。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责任制。操作者签名表示按规定要求完成了这道工序,检验者签名表示该工序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标准。签名后的记录文件应妥为保存,以便以后参考。

(4)质量复查制 质量复查制是指有些生产重要产品的企业,为了保证交付产品的质量或参加试验的产品稳妥可靠、不带隐患,在产品检验入库后的出厂前,要请产品设计、生产、试验及技术部门的人员进行复查。

(5)追溯制 追溯制也叫跟踪管理,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工序或一项工作,都要记录其检验结果及存在问题,记录操作者及检验者的姓名、时间、地点及情况分析,在产品的适当部位作出相应的质量状态标志。这些记录与带标志的产品同步流转。需要时,很容易搞清责任者的姓名、时间和地点,职责分明,查处有据,这可以极大地加强职工的责任感。

(6)质量统计和分析制 质量统计和分析就是指企业的车间和质量检验部门,根据上级要求和企业质量状况,对生产中各种质量指标进行统计汇总、计算和分析,并按期向厂部和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以反映生产中产品质量的变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质量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统计和分析的统计指标主要有:抽查合格率、主要指标合格率、成品一次合格率、加工废品率、返工率等。(www.xing528.com)

(7)不合格品管理制 不合格品管理不仅是质量检验也是整个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不合格品的管理要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这一原则是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这种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检验工作的把关和预防作用。对不合格品的现场管理主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对不合格品的标记工作,即凡是检验为不合格的产品、半成品,应当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别,分别涂以不同的颜色或作出特殊标记,以示区别;二是对各种不合格品在涂上标记后应立即分区进行隔离存放,避免在生产中发生混乱。

(8)质量检验考核制 在质量检验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产生检验误差是很难避免的,甚至是经常发生的。目前许多企业对检验人员的检验误差,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缺乏“检验误差”的概念,认为只要通过检验合格的产品,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合格品,实际上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这里面还存在检验误差。造成检验误差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即漏检和错检。测定和评价检验误差的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1)重复检查,由检验人员对自己检查过的产品再检查1~2次。查明合格品中有多少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中有多少合格品。

2)复核检查,由技术水平较高的检验人员或技术人员,复核检验已检查过的一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3)改变检验条件,为了解检验是否正确,当检验员检查一批产品后,可以用精度更高的检测手段进行重检,以发现检测工具造成检验误差的大小。

4)建立标准品,用标准品进行比较,以便发现被检查过的产品所存在的缺陷或误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