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常讲,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的监督控制主要有财务监督、质量审核和检查考核等活动。

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11.2.3 质量成本的控制

企业质量成本控制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的,其工作的关键是支持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实施,有效地实现企业质量成本计划目标。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活动主要有两类:自我控制和监督控制。

11.2.3.1 自我控制

企业质量成本的控制,首先是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自我控制,即各部门内部按计划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方案,有效地实现企业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具体的控制活动主要有:①明确企业质量成本的计划控制目标和质量成本管理方案;②实行预防控制,严格对待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程序,有效实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方案;③对偏离企业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的项目,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和实施改进措施;对于行之有效的活动,可采取标准化的方式建立程序,巩固取得的成绩。

11.2.3.2 监督控制(www.xing528.com)

企业各部门能否自觉、有效地按计划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方案和进行自我控制,还需要有监督机制加以约束。通常讲,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中的监督控制主要有财务监督、质量审核和检查考核等活动。

(1)财务监督 企业各责任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效果,财务部门最清楚。因此,企业质量成本管理中实施财务监督,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控制手段。

(2)质量审核 作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之一,对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审核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审核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成本管理程序和计划期内的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要求,其结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二是审核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程序文件、计划期内质量成本管理方案以及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是否完善、正确和符合企业质量管理及经营发展目标的要求。因此,质量审核是监督企业各部门对质量成本管理活动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善的重要控制手段。

(3)检查考核 企业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是否按规定的质量成本管理程序以及计划期内质量成本管理方案的要求落实实施,完成其相应的职责,还需要企业经常进行检查考核。为此,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必须密切合作,将质量成本计划控制目标层层展开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责任岗位,并制定严格的考核细则,与奖励制度、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考核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的工作业绩,从而达到企业质量成本控制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