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李伯相论援救越南事宜书(1883年)

上李伯相论援救越南事宜书(1883年)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李伯相论援救越南事宜书宫太傅伯中堂钧座:叩送旌麾,瞬逾一月,伏维礼祺康泰,永卜佳城。此事关系至巨,似宜为朝廷切实言之,不必稍避嫌疑也。南北洋各口,乃各国通商之公埠,法人必不遽图侵犯,即有战事,亦仅在越地而已。此次中国出师,原不过广张声势。而论声势之壮盛,兵轮一号,可抵陆军一二营。今者法军侵逼越南,自称并无与中国为难之意,不过欲使越人践甲戌

上李伯相论援救越南事宜书(1883年)

上李伯相论援救越南事宜书(1883年)

宫太傅伯中堂钧座:叩送旌麾,瞬逾一月,伏维礼祺康泰,永卜佳城。大事已终,渥膺眷倚,曷任企慕。昨闻越南事急,朝命督师往援,未审如何定议。窃思法越构衅,法使宝海已有分界保护之议,而法廷忽翻成约,决计济师。我出使大臣来电,与宝海来言,皆谓一二宵小之谋,非其通国之公议。法廷亦必不肯以全力图越,苟知中国志在必争,自当返而变计。此固理势之必然者。傥中国竟置勿理,彼一二宵小,必自鸣得计,益肆鸱张。我虽不愿决裂,务存退让,彼且得步进步,终迫我以不得不决裂之势。自莫如先示以不能退让,张我虚声,俾彼之议院,犹豫而不敢定谋;彼之绅商,疑沮而不肯集饷。未始非釜底抽薪之良法也。然福成愚以为当如前此钧议,荐刘军门铭传率万余人前往,已足伐敌谋而壮声威;中堂宜早还北洋,或暂驻南北洋适中扼要之地,调兵选将,兼筹全局。庙堂既便于谘询,各使亦可来会议,较之局于一隅,偏主一事者,相去远矣。廷议或又以钧座威望最隆,方略最广,呼应最灵,姑借此一行以牵制法廷之议,冀如烟台约事之速了,诚能一劳永逸,岂不甚善?惟既图大举,后难为继,究系孤注。设彼未遽就范,则旷日持久,骤难转圜,亦非长计。此事关系至巨,似宜为朝廷切实言之,不必稍避嫌疑也。一得之愚,谨陈大略如左:

一、请荐刘军门铭传为督办也。刘军门在诸将中,韬略优长,声望夙著。惟退居有年,恐其无意出山,似宜密请朝廷优以礼数,假以事权,驰往前敌,总统诸军,相机援越。其智略气概,必可詟服远人。所有分驻南北洋之铭军,皆其旧部,若南北洋各拨十数营,尚于防务无损,万一有警,不妨临时补募。且我军虽往救越,而法使驻京者自若也,法商在各埠通商者自若也,则并无决裂之形。南北洋各口,乃各国通商之公埠,法人必不遽图侵犯,即有战事,亦仅在越地而已。夫以刘军门之才,与铭军之习战,且得滇、粤官军为之援应,而法兵不过一二千,又在山险箐密崎岖之地,火器不甚得力。揆诸众寡之势,未必彼胜我负。法人心孤气馁,当可设辞讲解,似不至骤出于战也。

一、规画全局不可惜巨费也。中国征兵遣将,本意实不在战,然一动大众,则弁勇之运送有费,粮械之转移有费,将士之犒赏与一切杂用有费。或者以虚糜帑项而惜之,不知所筹在天下大计,得失之机,有不可以数计者。昔英人之救土耳其也,广调战舰,进泊黑海,而俄约以成;俄人议伊犁之约,多遣师船,屯驻海参崴等处,迨和局既定,然后徐退。盖凡两国交涉,虚实之机,互相为用,欲求实事之无损,不能不藉虚声,而欲播虚声,仍当课之实事。以西人消息甚灵,虚声固无幸获之理也。且非特此也,方今各国皆掷数千万亿之巨费,治火器、造铁舰、习技巧,无稍顾惜,而究之实有战事者,或数十年不一觏。然使因其不用而不为,则其国必危且弱;而其终也,转不能不出乎战。殆亦时势使然,虽圣人不能违也。今如添调万余人援越,除正饷因其原额无庸重筹外,所有转运赏犒及杂用各费,似可核定岁需若干,奏明由部拨款,毋使阙乏。若谓其本不出于战而多此一举,稍存顾惜之意,恐所失不仅什伯于此者已也。

一、兵轮船宜酌调也。此次中国出师,原不过广张声势。而论声势之壮盛,兵轮一号,可抵陆军一二营。兵轮虽远涉重洋,用煤而外,尚无大费,若陆军往返跋涉,其费不啻倍蓰。故多调陆军,不若多调兵轮之费省而威壮也。虽中国兵轮尚单,各守其地,未能多调,然兵轮本贵变动不居,涉历风涛以资操练,乃足化呆著为活著。今由船政派往廉琼洋面巡防者,既有“济安”、“飞云”两船,此外如北洋之“扬威”、“超勇”、“威远”、“镇海”四船,似尚可抽调一二;江南之“靖远”、“澄庆”、“登瀛洲”、“测海”、“威靖”、“驭远”六船,尚可抽调二三;浙江之“元凯”、“超武”两船,尚可抽调其一;福建之“伏波”、“振威”、“艺新”、“福星”、“扬武”五船,尚可抽调其二。如此则兵轮已近十号,再辅以广东善后局之小兵轮,遴派水师统将,前往督率,与吴军门全美会同操防,梭巡粤越洋面,在各省偶尔借拨,断不因暂少一二船而有损防务,而越事之藉其声势,则可与万人之陆军相等,亦且相辅并行,固事半功倍之策也。至“定远”铁甲船,本有三月来华之信,似宜电催,以免再有稽延。国家不惜巨帑,购此利器,正须及时而用,不可失也。

一、宜筹定驻营之地,与进兵之路也。今援越之兵,除广东、云南诸军,各由陆路出关外,如再派大枝劲旅,则陆路之艰阻,与海道之便捷,其劳逸相去,奚啻十倍。昔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阯,由合浦缘海而进,大功以成。厥后水军入交,皆用此道。诚以廉州北海一口,形势稳便,海道顺利,驶往越南各海口,皆不过一二日海程,必以此为会师之地也。窃谓宜就廉州北海,择地驻军,定为老营,辅以水师,声威益壮,然后相机进止,必有不战屈人之威。至由海入越之途,当以海防之桃山一口为最扼要,然有法军驻泊,恐启衅端;此外则有安阳海口、涂山海口、多渔海口、太平海口、望瀛海口、神符海口,皆系北圻要隘,处处可以登岸。是宜临时审酌,非可豫为遥度也。(www.xing528.com)

一、强敌之隐情宜审明也。方今法国议院,分党角胜,莫适为主。其持议欲吞全越,与意在适可而止者,众寡之数,本无悬殊。特彼素料中国不尚远略,姑为此举以相尝试,不过一二桀黠无赖,不顾大局者主之。然通国上下隐谋,仍在养精蓄锐,报德之仇,备德之患,而不愿敝其力于远方。若须多用兵饷,或能发而不能收,则彼计所决不肯为。且法国地居四战,与英、俄、德、意、奥诸强国境壤相接,其水陆兵额虽多,各守要地,势难撤调。即调兵赴越,而远涉重洋四五万里,其饷费必加十倍。近闻法廷定议济师,以千五百人为限,其饷以五百万佛郎为限。法非不富且强,而兵饷之数,仅能如此者,非惟势有所格,亦见其上下之情,徘徊瞻顾,未肯为孤注之一掷也。审乎此,则启衅之事,断可无虑矣。且法廷虽撤宝海,而又未派员来代,或者故留一活著,徐观形势,再定进止,固未可知。傥中国能出其不意,命将出师,自足间执法廷主议者之口,而隐戢其欲逞之心。彼议院因疑生沮,或且渐改成说,而千五百人可不尽来,即从此黩武之议亦益绌。此其机括甚微,而转移甚捷也。

一、中国如发军援越,宜筹所以措辞也。今者法军侵逼越南,自称并无与中国为难之意,不过欲使越人践甲戌旧约耳。其言近似有理,中国欲正辞以折之,则近于挑衅,欲顺受而听之,则终非长计。是宜告法人曰:“越南本中国属邦,私与法盟,未告中国,又擅立亏损中国之约,故将进兵问之,断无与法为难之意。”此一说也。或正告法人曰:“北圻诸省,中国频年劳师旅,斩荆棘,冒霜露,所代为戡定者。今越南不能自理,以致土寇纵横,中国不忍其民之涂炭,仍以兵力抚定其地。俟道路疏通,与各国徐议通商,自无不可。”此又一说也。二说者审时度势,参酌用之。而为之将帅者,尤贵有能战之才,可战之具,而不轻于一试。盖中外文告,既无与法开衅之辞,万一偶有战事,犹可以将士械斗为解,虽剧费口舌,似终无损两国之好也。

一、导越南联络英、德诸国也。近闻总理衙门欲仿朝鲜之事,导越南与各国立约通商,此虽要著,然已稍后而失其时。盖越南之经营此事,如在二十年前,仅足比今日之朝鲜。朝鲜如再不与各国立约,俟至二十年后,亦当如今日之越南。固由时地不侔,难可执一而论。今法已踞越之南圻,取越之东京,翦越之南定,势如破竹,危如累卵。中国即为代约各国,各国知不得已而求之,未必喜出望外。而法人亦必多方阻难,或且市恩各国,以遂其包揽之私。是其事之难办,当数倍于朝鲜,即幸而有成,恐所议条约,必不能如朝鲜之多获便利也。虽然,知其无大效而为之,犹愈于不为。且德为法之仇敌,而英人注意滇边通商,又忌法之得越者也。中国果能代为介绍,俾英、德各国,与越南立约通商,则法人无所挟以歆动各国。或再导越南使臣,历聘英、德,隐动法人顾惮之心,即遇各国有所评断,亦必归曲于法。法人恐无益于实而有损于名,则其议院之谋自变矣。

以上数端,皆就时势所宜,稍抒臆说。至于抚用刘永福以联指臂,电商出使大臣以资辩论,妥筹商务以操利柄而定和局,客冬已详议之。盖事势至迫,措注愈艰,于此而欲求万全,转恐终无一全,只可权利害之重轻而决择行之耳。伏求中堂主持至计,勿稍顾虑,大局幸甚。恭叩礼祺,伏惟崇鉴。四月初二日,福成谨上。

(选自《庸庵文外编》卷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