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水盆景:石示山 盆涵水的艺术成果

山水盆景:石示山 盆涵水的艺术成果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两代盆景专家应用而生,山水盆景已提到仿云林山水画意。这样,从石玩发展到盆山、盆景,近代定名为“山水盆景”,以石示山,以盆涵水。如要制山水树体盆景情况则不同。这就是水旱盆景的一种表达手法。

山水盆景:石示山 盆涵水的艺术成果

三、山水盆景

img202

图13-1 桩景形式

山水盆景(mountains and waters potted landoscape)是以石为主体,配以植物或小亭、人物、动物,表现自然山水景色为内容的盆景。这有别于树木或树桩盆景,它渊源于大自然山川和园林景观,择其一角,缩小于盈尺之地,并借用国画立意布局之技,逐步创建出自己的艺术特色。

1.盆石与盆景历史

文献记载,唐宋年间,把山石装点盆中称为盆山,都是赏石。南宋田园诗人范大成爱玩英石、灵璧石、太湖石并对景题名,如天柱峰、小峨嵋、烟江叠嶂等。元明之际,开始普遍用山石装点盆中,制成以石类为主的盆景。明代,计成在其名著《园治》中,始用“盆景”一词,是指以山石为主,放置浅型水盆中的一种盆景。明清两代盆景专家应用而生,山水盆景已提到仿云林山水画意。这样,从石玩发展到盆山、盆景,近代定名为“山水盆景”,以石示山,以盆涵水。今天,赏石仍存,石玩不衰。好石胜似玉,从地质学看,玉与石虽因质地不同,但属同类之物也。

2.山水盆景类型

山水盆景开始用深边的釉盆,只能欣赏山峰、山腰,后改用浅盆,可以完整地显现山石全部面貌。现代山水盆景的发展在制作形式上有水石盆景、水旱盆景和旱石盆景三类,造型艺术优美多变,无不引人入胜。

水石盆景是将山石置于浅水盆中,盆中贮水,配以阴生小植物或小型物点缀之,管理方便可终年放置室内。水旱盆景以山石、植物、水土为材料置浅盆内,水与土之间采用山石,辅用水泥隔离,以保证土中植物正常生长。这类盆景可再现有山水、林木之自然景观。旱石盆景是将山石置于较浅的旱盆中,并盛土,称为“浅盆薄土”造景法;讲究地形、地貌、构成缓坡草原、林片等山丘风貌。山水盆景可视为立体国画,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许多佳作已收录到《当代中国盆景艺术》专著中。(www.xing528.com)

img203

图13-2 盆景三远

3.山水盆景制作

制作山水盆景主要在于寻找大自然之山石和植物等材料,经过巧妙加工和合理布局在一个平面的浅盆上作为载体制成。给人以一种可观赏性的大自然山水之缩影。

山石种类,大体可归纳为松质和硬实两类。松质类质地疏松,有砂质石、海母石、浮水石、荧石、黑云母片层(片岩)和芦管石等。硬实类质地细密,坚硬且有一定韧性,有木化石、斧劈石、钟乳石、英石、龟纹石、太湖石、砂片石、千层石等。

制作山水盆景,首先准备有加工石块的工具和各种形状的盆体,而构思与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若搞山水岩体盆景,就可以少管树体配置,有什么石质制作什么景观,作品的意境、布局亦会受一定材料的限制,各种用材方能有效表达。借鉴画理,所谓“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是常用之技巧,只能通过对比衬托手法,发挥艺术空间以小为远、以大为近的艺术效果,如图13-2所示。定位先选主峰,再选次峰、配峰。宾主在盆景中的位置,可以居前,也可居后。主景居前时,衬景是远山,加上视觉上的远山远小,远山显得既远又小,这类山水叫远景山水。近景主体的雕琢要精细,远山则不宜过细雕刻,只着重外形处理。这是符合“远山无脉”的透视原理。

如要制山水树体盆景情况则不同。虽然也有立意布局,但其实质性的构思与动作技艺是各不相同的。因为前者的主体是山石,要擅长山石国画制艺,而后者主体是山林、树木是不可少的。这个山体长着树木、花草,还会有小屋、动物之类点缀,再现大自然的山水风光,其山体与树木融为一体,且具艺术特色。这就是水旱盆景的一种表达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