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昌山水:民间艺术的宫殿

都昌山水:民间艺术的宫殿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都昌是灵山秀水,绝非文词修饰,确系史载传记及地貌。恰恰是这些代表性的山水之地,孕育了无以计数的民间艺术。走进这片山水,就走进了都昌民间艺术的宫殿,而各个区域就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展馆。因篇幅有限,载不下都昌所有文艺,只能在各类中代表性地选取。

都昌山水:民间艺术的宫殿

都昌这块田肥水润的土地,上种稻,下捕鱼,遇风调雨顺,可谓鱼米之乡。又滨湖而居,通五水达东西。这便利于人流贸易,文艺繁荣。

史载立县两千年余,在都昌今之文化艺术中可见更早遗踪,譬如:从唐初都昌县遗址王市出土了商周陶片;春秋战国时的古越文字——鸟虫字在都昌依然书写,只不过是当作艺术欣赏;民歌中多有《诗经》的四字句式,“无使尨也吠”演变为“莫等黄狗闹昏昏”……

从都昌现存的民间文艺中,可见都昌人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隋末唐初李世民的传说,演变成都昌的民间舞蹈《打岔伞》;明代的都昌高腔,成为妇孺皆知的乡曲,且化入今代的大鼓鼓书和民舞《大撒帐》,更名为“青阳腔”而被誉为国宝;源于宋盛于清的都昌鼓书,曾成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建设祖国的战斗号角,成为今人的精神食粮;民国年间的文词、采茶戏戏剧在都昌生根开花,名伶辈出;共和国初期,赣剧弹腔声播都昌南北,坐唱曲团数百个,创作了器乐曲《花操台》《打十番》等大型艺术精品;当代的各种艺术会演赛事,都昌人屡获佳绩,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高腔、舞蹈、民歌等项多次获得全省、全国嘉奖。

都昌的民间文艺,折射着历史社会面貌,反映出人们的喜与悲。一串《过山丢》,穿垅过畈,在山水间回荡,叹尽劳动人民的苦楚;一段鼓书头,“万贯家财都在这副鼓板中啊”,道出艺人的无奈和辛酸;民舞《扎化子》,把旧社会叫花子的贫穷与乞讨表现得淋漓尽致;农舞《玩春牛》,则把农民与牛的耕作情趣典型地展示;民歌《带儿》,“屎里困来尿里眠”,让人无不念及父母养育之恩;一曲“绣条大路郎骑马,绣条小路进姐房”,可见都昌妹子的心灵手巧,对爱情的美好愿望;“十想”“十劝”“十恨”,表达着对爱的执着、对家的爱护、对社会的负责。都昌的灯调,就是他乡的“情人节”“三月三”,歌手就是牵魂的神。听着都昌民歌,心灵为之融化,或爱或恨,或改邪归正,或走进婚姻

听唱都昌民间文艺,还能获得许多历史知识。在多数农民不能上学的时代,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看戏听曲获得。都昌的戏曲和各类艺术唱本中,上及“盘古开天地”,中及历朝各代,下至“打倒东洋兵”,正传野史,民间趣话,无所不包。

说都昌是灵山秀水,绝非文词修饰,确系史载传记及地貌。腹中岛山,为“晋有仙女名岛,游此因名”;西北苏山,乃苏耽修仙之处;东北武山,“大佛山,小佛山,张果老,一担担”;县城印山、南山,皆为玉帝仙气所化。土塘河、徐埠镇、周溪湖,处处碧波荡漾,润土滋人。恰恰是这些代表性的山水之地,孕育了无以计数的民间艺术。走进这片山水,就走进了都昌民间艺术的宫殿,而各个区域就是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展馆。土塘的弹腔、灯调,徐埠的文词、采茶戏,周溪、苏山的小调,大港的民舞,县城的鼓书,他们既有传统的区域所长,又相互渗透。高腔、鼓书在全县流行,以鼓书为例,岛山山系以东流行大鼓鼓书,以西多为小鼓鼓书。尤其惊喜的是,2017年,和合乡湖滨村竟组建了一个高腔曲团,老中青二十余人。其娴熟的演唱,高亢的伴奏,再现明代古风,也让今人欣赏到精美的国粹。(www.xing528.com)

笔者从童年起,到后来从事文化工作的职业,无不感到都昌乃名实相副的歌舞之乡。所访之人,多系文盲,却能张口就来,歌之蹈之,且如流水不绝……

今值都昌县政府推出大型人文风物丛书之际,是为传承和推介本土文化艺术,千秋事业,遂不敢懈怠,历时两年,主编此册文艺卷,以飨读者并艺人。

因篇幅有限,载不下都昌所有文艺,只能在各类中代表性地选取。遗憾之处和因学浅艺薄所误,期待后人居上。

刘章高

二〇一八年十月一日 于九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