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都昌:探寻朱元璋的胜迹

都昌:探寻朱元璋的胜迹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余星初说起朱元璋,都昌人都会脱口说出“朱元璋大战鄱湖十八年”。大战鄱阳湖,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决定其命运的一场战役。友谅围攻八十五个日夜,未能夺得南昌。这对朱元璋来说,正是天赐良机。经过周密计划,朱元璋调兵遣将,与陈友谅拉开了鏖战鄱阳湖的架势,决一胜负。这场战斗在都昌留下的不少遗迹和传说都成了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令后人怀古追念。相传朱元璋曾驻足此山,脱下袍服晾晒,岛因此得名。

都昌:探寻朱元璋的胜迹

余星初

说起朱元璋都昌人都会脱口说出“朱元璋大战鄱湖十八年”。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大战鄱阳湖,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决定其命运的一场战役。当时,青田名士刘基刚刚投奔朱元璋就献计:“明公据有金陵,甚得地势,但东南有张士诚,西北有陈友谅,屡为明公患。为明公计,必须扫除二寇,方可北定中原。”元璋蹙额道:“这两人势颇不弱,如何可以剿灭?”刘基答道:“御敌当权缓急,用兵贵有次序,张士诚一自守虏,尚不足虑。陈友谅劫主称兵,地据上游,无日忘金陵,应先用全力,除了此害。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造成王业,明公曾亦设此想吗?”朱元璋茅塞顿开,连称:“先生妙计,很是佩服。此后行军,全仗先生指导。”此时的陈友谅以江州为大本营,既袭得太平,急谋僣号,遣壮士椎杀其主徐寿辉,假采石五通庙为行宫,自称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封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太尉。陈友谅遂大集舟师,自江州直指应天(南京),舳舻蔽空,旌旗掩日,差不多有数十里。警报飞达应天,元璋问计于基:“依先生高见,计将安出?”基答道:“天道后举者胜,我以逸待劳,何患不克?”陈友谅夺取应天计划遭受重大挫折,于是图近舍远,放弃应天,指挥五六十万大兵,掉头鄱阳湖,专攻南昌城。友谅围攻八十五个日夜,未能夺得南昌。这对朱元璋来说,正是天赐良机。经过周密计划,朱元璋调兵遣将,与陈友谅拉开了鏖战鄱阳湖的架势,决一胜负。

鄱阳湖大战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友谅忿其疆场日蹙,大作舟舰”到“八月壬戌友谅计穷……在别舸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前后五个月。其中友谅围南昌八十五天,真正交战只有两个月时间。朱元璋取得鄱阳湖大捷,乘胜举兵,剿灭张士诚,收降方国珍,摧枯拉朽,中国南方略定后,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四日即皇帝位(此时朱元璋四十一岁),国号“明”,是为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自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投奔郭子兴,在濠州起兵,至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历时十六年。

朱元璋决战鄱阳湖,劲敌陈友谅败亡。这是灭元兴明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在都昌留下的不少遗迹和传说都成了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令后人怀古追念。

左蠡,即老爷庙,在县西南端彭、蠡二水交汇处,蠡水左侧即为“左蠡”。那里有明太祖剑刻的“水面天心”四个大字,说明此处为鄱阳湖最重要之地,形胜江石。据载,“元末,明太祖与伪汉(陈友谅)战于鄱湖,初失利,走湖滨,遇老人舣舟近岸,太祖得济,赐以金钚,返顾之则鼋也”。明太祖感激,封鼋为“将军”。由于此地险恶,“行舟过此,往往风涛叵测令人忧”,故刘伯温留有诗句:“山头出云山下雨,扬澜左蠡何时平?”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曾王孙应民意建庙三间,使庙高居湖上以安其神,于是“覆舟之患乃息”。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南康知府狄尚上报朝廷,嘉庆帝加封“显应”,于是庙号“显应元将军庙”。远近百姓为便于称呼都叫其“老爷庙”。庙门设大鼋一尊,联想南京明陵,陵内大道两旁,列有许多石雕大鼋,可见明太祖朱元璋将大鼋作为大明建国的标志性神圣之物,令人景仰。

多宝寺。县志载:“多宝寺,在治西北三十里桃源乡,唐开元时建,旧名伏牛院。”蔡氏《明史演义》第140页就明太祖微服私访游幸多宝寺一事写道:“相传太祖微幸多宝寺,步入大殿,见幢幡上尽写多宝如来佛号,故语侍从道:‘寺名多宝,有许多多宝如来。’”(www.xing528.com)

“国号大明,无更大大明皇帝。”学士江怀季闻言,知明太祖意在属对,便脱口回答。明太祖大喜,将其擢为吏部侍郎。迨入游方丈,明太祖见有纸条贴门首,上书维扬陈君左寓此。君左少有才,脱略不羁,曾与明太祖有一面之交,明太祖立呼相见。君左出谒毕,明太祖笑问道:“你当初极善滑稽,别来已久,犹谑浪如昔吗?”君左默然。明太祖又问道:“朕今已得天下,似前代何君?”君左道:“臣见陛下龙潜时候,饭糗茹草,及奋飞淮泗,与士卒同甘苦,犹食菜羹粝饭;臣以为陛下酷肖神农,否则何以尝得百草?”明太祖鼓掌大笑,令他随行。偶过酒肆,明太祖又出对道:“小村店三杯五盏,没有东西。”“大明君一统万方,不分南北。”君左随声应道。明太祖又大笑,并语君左道:“你随朕入朝,做一词臣如何?”君左道:“陛下比德唐虞,臣愿希踪巢许,各行其志,想陛下亦应许臣。”太祖乃不加强迫,与他告别自归。

朱袍山。鄱阳湖水中一岛,属和合乡管辖,方圆约二十亩露出水面。相传朱元璋曾驻足此山,脱下袍服晾晒,岛因此得名。

柴棚。明太祖决战鄱湖,曾“移舟泊柴棚”,并在此建亭,称“御亭”。明万历邑令王天策有《重建柴棚御亭碑记》。

围里。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载:“治东十一都玉溪港西,传是明太祖征友谅于鄱阳湖所筑,尚存围埂数丈,坚硬无敢平者,平辄不吉,围周环多水池。”

圣驾墩。王天策《重建柴棚御亭碑记》云:“治西十五里有圣驾墩,在太平山下。”民间传“明太祖征友谅时驻驿于此,军士筑土为墩,一夕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