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效的采购备货管理策略降低危机材料”风险

高效的采购备货管理策略降低危机材料”风险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际工作中,未及时交货往往会对需求方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其中,停产材料、供不应求的材料、使用客户少的材料、产能有限的材料等都属于“危机材料”,产品线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元器件替代、升级等工作,以降低“危机材料”带来的风险。为此,计划部门应尽量减少计划的波动,根据原材料的货期数据,及时下达计划,针对危机材料,要建立远期备货计划。

高效的采购备货管理策略降低危机材料”风险

在很多时候,虽然供需双方签订了采购合同,及时交货也成为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签了采购合同,交货却不及时的现象“由来已久”,甚至频繁发生。

在实际工作中,未及时交货往往会对需求方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比如,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任何一个元器件出现短缺,必然直接影响到生产计划的安排以及产品的上市销售。很多时候,由于供应商不能及时交货,使得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办法来协调解决缺料的问题,企业甚至付出了数倍的时间、精力与成本。

猛一看,交货不及时的表层现象在于采购合同交货期到来时,供应商无法按时交货,或交货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出现交货延期。那么,出现供应商不及时交货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即客户、市场、研发、计划、采购、供应商和材料。比如,客户催货数量多、时间紧,市场部门接到大的订单,需要增加产品产量,研发部门设计新产品,采用了新兴的零部件,计划部门调整生产计划,增加了产品产量,供应商产能有限,材料的上游原材料出现紧缺等,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供应商不能及时交货。

为了解决采购中不能及时交货的问题,我们要整合其他内外资源,并从下述四个方面予以重点改进。

1.产品线要发挥驾驭全局的核心作用

每一个产品都归属于相应的产品线,所以,产品线对于产品而言,具有驾驭全局的核心领导地位。产品线决定了产品的市场定位和生命周期定位,产品线要依据产品的不同定位,控制调整原材料采购的频率和策略,从而更好地应对随时变化的市场供求形势。与此同时,还要对不同原材料实施替代、升级、预测等工作,以应对原材料市场的变化。产品线作为产品的经营者,要对与产品相关的所有工作负责,还要高度关注产品所需的全部原材料是否能够及时交货。

具体来说,产品线可以根据产品的市场定位,决定原材料的采购方式。例如有些材料货期长、供货紧张,产品线就应建立必要的安全库存,提供必要的预测数据,以缓解未来需求的紧张压力,而对于生命周期短的产品,采购方式就应以短期内现货供应为主,要注重交货实效;产品线还要配合市场体系做出必要的中长期预测,并不断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针对产品中的“危机材料”,产品线要及时防范,切勿掉以轻心。其中,停产材料、供不应求的材料、使用客户少的材料、产能有限的材料等都属于“危机材料”,产品线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元器件替代、升级等工作,以降低“危机材料”带来的风险。

2.计划部门担当起防范风险的任务(www.xing528.com)

计划部门是将主生产计划转化为实际采购计划指令的运行部门,调整、控制材料的交货计划与库存,以达到原材料及时齐套与控制库存的目标。由于市场预测的不确定性,以及原材料供货市场的波动,计划部门所承担的防范风险的作用尤为突出。为此,计划部门应尽量减少计划的波动,根据原材料的货期数据,及时下达计划,针对危机材料,要建立远期备货计划。

3.市场销售部门提供必要的预测信息

市场销售部门的重点在于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其前提是有充足的产品供应保证以及最短的供货时间,所以,市场销售与原材料采购及时交货密不可分。对此,市场前线人员要根据销售的市场态势,及时预测和调整产品的变化,以便计划部门相应做出原材料采购的布局变动,从而为采购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支撑,以更好地确保及时交货。

4.采购部门保证及时交货

采购部门将与供应商签订的买卖合同作为交货的基本凭证,如果出现了供应商未及时交货的现象,从采购部门的角度来说,对于因供方的原因造成无法及时交货的情况,应依据合同条款向供应商索赔,或要求供应商限期补救;对于因买方原因造成无法及时交货的情况,买方自身应积极改善工作,避免以后重复出现类似的问题。

此外,采购部门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原材料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从而优化交货时间;加大订单跟踪力度,定期与供应商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重视对供货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对影响交货的因素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等。

总之,采购中的及时交货非小事,即便供需双方签订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双方的采购订单也在运转中,采购人员仍要密切关注交货动态,避免由于未及时交货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