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国际贸易及产品流向的解释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国际贸易及产品流向的解释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H-O理论则是以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产品的流向。(一)H-O理论的基本假设H-O理论对贸易模式及贸易收益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之上的。(二)两个重要的概念理解H-O理论,首先要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这一结论称为H-O定理,也就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简单来讲,H-O定理认为要素禀赋决定了国际分工和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国际贸易及产品流向的解释

1919年,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F.Heckscher)在《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首先提出各国劳动要素的差异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后他的学生俄林(B.G.Ohlin)发展了这一理论,并在1933年出版的《区域间贸易和国际贸易》这一著作中系统阐述了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因此也被称为H-O理论或赫—俄理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理论只是用单一要素的生产率差异来解释国与国之间为何会发生贸易行为,以及为什么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可以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增加贸易各方的产量,并提高各自的福利水平,但是如果假定各国之间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是相同的,也就是单位生产要素的效率世界各地是一样的,那么绝对成本论或比较成本论就无法解释贸易发生的原因。而H-O理论则是以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以及产品的流向。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以用于生产的要素总量,这些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等。H-O理论认为,即使两国生产技术完全相同,即要素生产率没有差异,只要两国间生产要素禀赋不同,就仍然有开展贸易且从贸易中获利的基础。从贸易利益的角度来看,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仅指出自由贸易可使贸易双方都获利,但并没有说明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如何分配,因而并不能解释为何会有那么多人反对自由贸易。H-O理论则进一步说明什么样的人会从贸易中获利,什么样的人会因为贸易而遭受损失。

(一)H-O理论的基本假设

H-O理论对贸易模式及贸易收益的分析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即2×2×2模型);

(2)生产要素在一国内部可以自由流动,在国家间不能流动;

(3)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4)两国消费者的偏好相同;

(5)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不能获取规模经济效益,也就是单位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

(7)假定没有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贸易限制。

(二)两个重要的概念

理解H-O理论,首先要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

(1)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多种生产要素的投入,由于产品属性不同,因此不同产品需要不同的要素投入比例。H-O理论假定仅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若一种产品相对于另一种产品投入更多的劳动和较少的资本,则该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另一产品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根据投入要素的不同,产品还可以分为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土地密集型,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在不同的产品对比中才有意义,离开与其他产品的对比,要素密集度就无从谈起。例如,生产A产品需要5单位的资本、1单位的劳动,据此并不能断定A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当生产B需要10单位的资本、1单位的劳动时,相对于B而言,A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2)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而言,某种生产要素的丰裕与稀缺程度。如果一国的劳动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比率高于另一国家,则该国就是劳动要素丰裕的国家。要素丰裕度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各国要素禀赋因历史因素、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而各有不同,因此在要素丰裕度上也会有差异。要素丰裕度同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离开与其他国家的对比,就无法判断一国的要素丰裕度。

(三)H-O理论的分析(www.xing528.com)

1.H-O理论的主要结论

基于上述假设条件,H-O理论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生产成本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且生产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和要素投入的比例。

(2)在两个国家有不同的要素丰裕度,而同时两种产品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的情况下,分工和贸易才会产生,且分工和贸易的基本格局是:劳动丰裕的国家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丰裕的国家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3)充分的国际贸易将使两个国家原本存在的要素价格(利率工资率)差异逐步消失,各国要素价格将趋于一致。

2.H-O理论的分析

(1)H-O定理。H-O理论的基本结论之一是如果不存在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一国会出口相对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产品,进口相对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一结论称为H-O定理,也就是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简单来讲,H-O定理认为要素禀赋决定了国际分工和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要素禀赋决定了一国要素的相对价格,而要素相对价格又影响到产品的生产成本。每种要素的价格是由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在需求偏好相同的条件下,供给充裕的生产要素比供给不足的生产要素价格低,因此,劳动丰裕的国家劳动价格相对便宜,因此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并因此具有比较优势;相反,若该国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则会因为资本相对稀缺而导致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因此不具有比较优势。在这里,比较优势的形成于劳动生产率无关,只与各国的要素禀赋直接相关,要素禀赋是各国在某产品上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2)H-O-S定理。H-O-S定理又称为赫—俄—萨学说,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H-O模型的基础上,对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进行的分析。这一定理可以视为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其主要结论是:在符合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国际贸易不但会使各国产品价格相等,还会导致不同国家要素价格相等。基于此,H-O-S定理又称为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该定理的基本逻辑是:依据H-O理论的假设,虽然两国间的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但是两个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通过产品的自由贸易间接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从而使得两国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得以缓和,生产要素价格呈现均等化趋势。进一步来讲,一个劳动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分工的结果是更多地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这需要更多的劳动投入,因此低廉的劳动价格有被拉高的趋势。相反,另一个国家更多地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对劳动的需求相对降低,原本因稀缺而价格偏高的劳动也因此出现价格下降的趋势。只要贸易按这一格局继续进行下去,各国的要素价格将不断趋于一致。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在于证明了各国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家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可以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另一方面,说明了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国际贸易如何影响贸易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不过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产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各国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完全实现。

(3)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依据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丰裕要素的价格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下降。如果贸易前后各国的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要素所有者的真实收入与要素价格就会呈同方向变动。据此,国际贸易将会使贸易各国丰裕要素收入上升,稀缺要素的收入下降。例如,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家劳动的报酬会相对上升,而资本的报酬则相对下降。由此可见,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会产生影响,贸易各国的收入差距会因自由贸易而缩小。由于不同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受自由贸易的影响不同,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获益,而进口替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受损,并非所有人都是自由贸易的赢家,因此会有人反对自由贸易。然而事实上,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而进行的自由贸易可以使贸易国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即使收入在不同部门间的分配有差异,也可以通过政府的适当调节,将贸易收益在丰裕要素所有者和稀缺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再分配,那么各要素所有者都能从贸易中获利。以自由贸易对不同部门收入影响不同为由反对自由贸易是站不住脚的。

(四)对H-O理论的简评

与李嘉图的理论一样,H-O理论也是以比较优势作为两国分工和贸易的基础,不过在两个理论下比较优势产生原因不同,比较成本理论认为是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H-O理论认为是要素禀赋的差异。相对于比较成本论的单要素分析,H-O理论认识到除劳动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使贸易理论更有普遍性和说服力。此外,H-O理论论证更为严谨,科学性较强,许多关于国际贸易的认识都与该理论有关,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制定贸易政策时都会参考这一理论。

在有进步性和重要贡献的同时,H-O理论也有如下缺陷:反对劳动价值论,使比较成本说进一步庸俗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国际贸易都是自然形成的产物,缺乏历史的研究方法,弄不清楚在国际贸易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经济、政治社会力量;假定技术是不变的,这与事实不符,由此也得出了与实践相违背的结论;它不符合当代工业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存在和发展进一步破坏了新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