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利益与实践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利益与实践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因此,必须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使竞争性贸易的不稳定性尽可能保持稳定,并促进这种稳定。协议性分工导致市场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成本下降。对于各国从协议性分工中所得到的利益,我们以日本和美国在卡车和轿车上的分工为例,用图5-3来分析。由此可见,协议性分工给日本和美国的都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的收益。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的利益与实践

协议性国际分工理论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大多数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成员国间分工的理论,都是依据古典学派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但小岛清认为,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如果仅仅依靠比较优势原理进行分工,不可能完全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反而可能会导致各国企业的集中和垄断,影响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分工的发展和贸易的稳定。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扩大市场来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必须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使竞争性贸易的不稳定性尽可能保持稳定,并促进这种稳定。

协议性分工理论的内容是:在实行分工之前两国都分别生产两种产品,但由于市场狭小,导致产量很小,成本很高。两国经过协商后,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两国达成相互提供市场的协议,实行协议性国际分工。协议性分工导致市场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成本下降。协议各国都享受到了规模经济的好处。协议性分工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地实现,而必须通过当事国的某种协议来加以实现,也就是通过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把协议性分工组织化。

对于各国从协议性分工中所得到的利益,我们以日本和美国在卡车和轿车上的分工为例,用图5-3来分析。图中有四幅小图,其中图(a)、图(b)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生产卡车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图,图(c)、图(d)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生产轿车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图。横坐标、纵坐标如图所示。假设日本和美国轿车与卡车的生产技术和资源配置都相同,因此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完全相同。在未实现协议性分工之前,两国各自生产100辆卡车和100辆轿车。市场狭小,产品的成本很高,假设都等于2万美元。经过协商后,日本专门生产卡车,其产量由100辆扩大到200辆,同时满足本国和美国市场的需求。因生产规模扩大带来的规模收益的递增,日本卡车生产成本由2万美元下降到1.5万美元。与此同时,美国专门生产轿车,其情形与日本的卡车生产相同。由此可见,协议性分工给日本和美国的都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的收益。

图5-3 协议性国际分工的效应分析(www.xing528.com)

尽管协议各国都享受到了规模经济的好处,但是要使协议性分工取得成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实行协议性分工的两个(或多个)国家的要素比率没有多大差别,工业化水平等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对象的商品在各国都能进行生产;(2)作为协议性分工对象的商品,必须是能够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商品;(3)对于参与协议性分工的国家来说,生产任何一种协议性对象商品的成本和收益差别都不大,否则就不容易达成协议。

因此,成功的协议性分工必须在同等发展阶段的国家建立,而不能建立在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同时,发达国家之间可进行协议性分工的商品范围较广,因而利益也较大。另外,生活水平和文化等方面互相接近的国家和地区容易达成协议,并且容易保证相互需求的均等增长。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通过协议性分工获取规模效益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在区域内企业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最优的情况下,因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导致生产规模再扩大反而会因平均成本的上升而出现规模报酬递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