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中国经济缩长”现象:理论界综述

解析中国经济缩长”现象:理论界综述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厉以宁是较早注意到“缩长”现象并提出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家。破解“缩长”现象之谜,是摆在中国经济理论界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王建认为,中国最特殊的国情即“二元结构”是产生“缩长”现象的主要原因。

解析中国经济缩长”现象:理论界综述

厉以宁是较早注意到“缩长”现象并提出这个问题的经济学家。2000年他在香港访问时,向国外人士提出了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中国经济发生了为期不短的通货紧缩,各类物价持续全面下跌,但是中国经济仍能保持较快的增长,而不是负增长,这是没有见过的。[6]

董辅初对当时“缩长”现象的初步分析是:第一,从价格的全面持续下跌到发生经济的负增长有一个过程并有一段或短或长的时滞。第二,“缩长”现象是否一定会导致经济的负增长,要看通货紧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目前虽然通货紧缩尚未终止,但其强度已大大减弱,有望于近期终止。第三,“缩长”现象是否导致经济负增长,还应考虑政府是否干预和干预作用的大小。第四,中国的经济增长下降缓慢和存货增加额大,与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的比重高颇有关系。[7]

王建认为,消费价格指数1999年为-2.4%,2000年为-1.3%,2001年上半年为-2.5%;城镇登记失业率1999年为3.1%,2000年为3.6%,2001年上半年为4%以下。经济增长率上升说明需求在扩张,而需求扩张一般都会带来物价上涨和就业增加,这种“缩长”的现象如果是在几个月内出现也许不足为怪,但如果是已经持续了几年而表现出一种趋势,则说明必然有重大的经济因素导致这种趋势,并且不会马上消失。不论是世界200年的工业化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还是近10年以来的世界历史,都没有出现过中国这种增长、通胀与就业关系的奇怪组合,破解中国“缩长”现象之谜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破解“缩长”现象之谜,是摆在中国经济理论界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王建认为,中国最特殊的国情即“二元结构”是产生“缩长”现象的主要原因。从产值结构看,我国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仍属于低收入国家。这种产业结构所形成的最大问题,就是当我国产业能力已经能够满足一个中等国家居民消费的时候,我国的人口主体却仍处在低收入水平,这样就造成了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循环关系的断裂。“二元结构”的另一个侧面,是城乡收入水平的悬殊差距,城市人口虽少,但是人均收入水平是农村的3倍,这样,城市人口反而成了社会消费的主体,而随着城市人口的消费进入到汽车和住房时代,中国的产业结构随之升级,进入到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时代,由此产生对劳动力的排斥。所以,在生产增长的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停滞,使社会总供需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就形成了“缩长”的局面。由此而言,破解中国经济“缩长”的局面,也需从打破“二元结构”入手。[8](www.xing528.com)

王小广认为,经济回升主要是受短期利好因素的刺激,真正反映内在增长的因素如消费、物价则呈现相反的走势,表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物价持续走低与消费增长的回落有直接关系。通货紧缩是一种内在的长期趋势,是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的综合体现。通货紧缩并不意味着经济衰退或萧条,我国的通货紧缩实际上反映为经济增长率的适度下降或持续调整,这就是所谓的“缩长”现象。在中长期结构调整和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货币增长以及利率政策本身与物价走势的关系趋弱。这主要是因为实体经济与货币经济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或者讲,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失灵。[9]

范从来运用国际经济的历史资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00多个国家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框架,对中国1999年以来的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他认为,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判断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区分通货紧缩的初始条件以及通货紧缩的速度和幅度。法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阿莱斯的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价格水平的变动与工业生产的变动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能将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简单地画等号。或者说,不能简单而笼统地将价格总水平的负向变动与经济衰退画等号,没有证据显示长期性通货紧缩一定导致实际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根据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关系方程的研究,1993—1998年,我国通货膨胀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0.182个百分点。1991—1998年,通货膨胀率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相应于潜在增长率下降0.256个百分点。仅1998年因通货膨胀率由上年的0.8%变为-2.6%所引起的GDP增长率就比潜在增长水平低了0.87个百分点;失业率比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潜在增长率下降2.116个百分点;仅1998年因失业率比上年增加11.1个百分点,所引起的GDP增长率相对于潜在增长水平下降了2.3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短期性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之间的关系是符合实证分析的:短期性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并通过失业率的上升进一步引起经济增长率下降。从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角度来看,通货紧缩时期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必须意识到短期性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的正相关关系,防止短期性通货紧缩引发经济衰退。[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