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市场换技术”成为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的原因

以市场换技术”成为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的原因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一般技术进步领域,“以市场换技术”方针的影响最为深远,在加速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的重要原因。这样,“以市场换技术”成为快速提高产能的“增长的工具”,而不是技术成长的工具。但是,尽管“市场换技术”已成为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的重要原因,但在实践中仍没有根本转变,“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仍主导许多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从“以市场换技术”向自主创新的转变的紧迫性的认识。

以市场换技术”成为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加快国家技术进步。一是制订专项计划对技术落后的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以“三千项计划”和“十二条龙计划”为代表;二是由国家牵头组织科技攻关计划,如“863”计划、“973”计划和载人航天计划等;三是将技术引进与利用外资相结合,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载体,实行“以市场换技术”。三种方式针对的领域不尽相同,各有优缺点。但在一般技术进步领域,“以市场换技术”方针的影响最为深远,在加速技术进步的同时,也日益成为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在面临资金与外汇“双缺口”的约束条件下,将技术引进与利用外资相结合,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原意是对于国际上确实先进的技术,中方让出一部分国内市场,允许一部分产品内销,让外商从中方让出的市场中赚得一定利润,从而转让其先进技术。1984年,“以市场换技术”被定位为“加速我国技术进步的一项重大方针。”与单纯的技术引进相比,“以市场换技术”不但能大大降低技术引进的成本,而且在提高技术引进的效率、激励或迫使外商转让先进技术和兴办先进技术企业方面,具有其他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

“以市场换技术”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也确实获得了许多外商不肯轻易转让的先进技术。但从实施的效果来看,“以市场换技术”远未实现1981年1月国务院在《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工作暂行条例》中所设定的目标:“引进外国适用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这里自力更生的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自主创新能力。2012年12月,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周柳军在“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的技术贸易长期呈现逆差状况,每年的技术贸易逆差超过100亿美元,说明中国目前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再创新方面确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有差距。(www.xing528.com)

“以市场换技术”逐渐背离了“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的初衷,主要原因在于“以市场换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从作为“换技术的工具”逐渐演变为“增长的工具”。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目标,各地在缺乏新的、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的情况下,哪个项目的产品销路好,能快速的增加财政收入就发展哪个,因此各地都希望多上新项目,迅速见成效,而对需要长期投入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过程兴趣不大。政府或企业通过“换”这种“省钱”、速度快的办法来获得先进技术。由于对获取先进技术的目的放在能否迅速增加产能上,而不是放在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上,自然会使先进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等后续环节被忽视了,而恰恰这些后续环节才是“以市场换技术”成功的关键环节。这样,“以市场换技术”成为快速提高产能的“增长的工具”,而不是技术成长的工具。

但是,尽管“市场换技术”已成为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的重要原因,但在实践中仍没有根本转变,“以市场换技术”的思维仍主导许多产业的发展。2009年6月,《国务院关于200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就认为:“在企业经营发展方面,引导和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汽车行业为例,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大多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与国外公司合资合作,但在技术、品牌、产品制造和营销网络等方面保护中方权益、推进‘以市场换技术’的规定不健全,既影响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实施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对从“以市场换技术”向自主创新的转变的紧迫性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