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部交易存货抵销及损益处理,4900万元未付账款和陈旧存货影响分析。

内部交易存货抵销及损益处理,4900万元未付账款和陈旧存货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期末未对外出售,则存货中包括的未实现交易损益也应抵销。期末此项交易产生的尚未支付的账款为4900万元。A公司期末对存货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商品已经部分陈旧,其可变现净值已降至1840万元。

内部交易存货抵销及损益处理,4900万元未付账款和陈旧存货影响分析。

1.内部商品交易

销售方确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但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看,该营业收入及营业成本均不属于集团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应进行抵销。若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期末未对外出售,则存货中包括的未实现交易损益也应抵销。

【例6】A公司是甲公司的子公司,甲公司拥有其58%的股份,2018年3月16日,A公司向甲公司销售商品一批,成本价为700万元,销售价为1000万元。

要求:

(1)假设至年末,全部未对外出售,编制甲公司2018年合并报表有关抵销分录。

(2)假设至年末,全部对外出售,编制甲公司2018年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3)假设至年末,对外出售60%,编制甲公司2018年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4)假设甲公司购入后,作为固定资产用于行政管理部门使用。采用直线法按5年计提折旧(不考虑残值),编制甲公司2018年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解析】(1)

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700

存货 300

(2)

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1000

(3)

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880

存货 120

(300×40%)

(4)

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700

固定资产 3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45

(300÷5÷12×9)

贷:管理费用 45

【例7】“八个干果”饮料有限公司是大胡饮料集团(母公司)的子公司,母公司占其70%的股份,2018年11月6日,母公司向“八个干果”饮料公司销售商品一批,成本价为500万元,销售价为800万元。至2018年年末,“八个干果”饮料公司已将该批商品全部对外销售,销售价为999万元。

从表19-1可以看出,若不进行抵销,此项交易体现为集团营业收入为1799万元,集团营业成本为1300万元。但实质上集团的“真实收入”为999万元,“真实成本”为500万元,即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各“虚增”800万元。合并报表抵销分录如下:

表19-1 

(1)

借:营业收入 800

贷:营业成本 800

(2)若上述内部交易至年末子公司并未将该商品对外进行出售,则集团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虚增”的金额分别为800万元和500万元,同时,子公司存货项目“虚增”300万元。合并报表抵销分录如下:

借:营业收入 800

贷:营业成本 500

存货 300

【名师点睛】若母公司以成本价销售或低于成本价销售,应如何编制抵销分录?

抵消分录的原理是未实现关联交易损益,所以与销售价的高低没有关系,均应进行抵消。

借:营业收入

存货

贷:营业成本

税务角度,由于母、子公司均为独立纳税主体,子公司该批存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800万元,因合并报表抵销的300万元应于合并报表抵销分录中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录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5

(300×25%)

贷:所得税费用 75

(3)从前两种情况下的抵销分录可以看出,不管存货是否对外出售,内部交易虚增的“营业收入”800万元已既成事实,均应进行抵销。若期末存货对外出售80%(即剩余20%),则剩余存货包括的内部交易损益应予以抵销,金额=300×20%=60(万元),倒挤营业成本=800-60=740(万元)。分录如下:(www.xing528.com)

借:营业收入 800

贷:存货 60

营业成本 740

若期末存货剩余30%,分录如下:

借:营业收入 800

贷:存货 90

(300×30%)

营业成本 710

(800-90)

【名师点睛】也许您会问“母公司只持有子公司70%的股份,为何抵销时不是按70%的比例进行抵销”?按持股比例抵销是“所有权理论”下的产物,目前我国及国际会计准则主要采用“实体理论”,在企业集团经济实体的角度,此项商品交易应全额进行抵销,而不是按所持子公司股份比例进行抵销。

【例8】甲公司本期个别利润表的营业收入有5000万元,系向其子公司A公司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该产品销售成本为35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30%。A公司在本期将该批内部购进商品的60%实现销售,其销售收入为3750万元,销售成本为30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20%,并列示于其个别利润表中;该批商品的另外40%则形成A公司期末存货,即期末存货为2000万元,列示于A公司的个别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此项交易产生的尚未支付的账款为4900万元。

要求: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解析】期末剩余存货包含的未实现关联交易损益= (5000-3500)×40%=600(万元)。应抵销的营业成本倒挤=5000-600=4400(万元)

借:营业收入 5000

贷:营业成本 4400

存货 600

借:应付票据应付账款 4900

贷: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 4900

本期合并报表中确认营业收入 3750万元。

本期合并报表中确认营业成本=3500×60%=2100(万元)

本期期末合并报表中列示的存货=3500×40%=1400(万元)

2.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考虑

【例9】甲公司2017年12月10日将一批成本为800万元的商品销售给子公司乙公司,售价为1000万元。2017年年末仍未对外出售,该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60万元,乙公司计提了4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解析】从集团层面,该批存货并未发生减值,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进行抵销。

借:营业收入 1000

贷:营业成本 800

存货 2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40

贷:资产减值损失 40

【名师点睛】若该批存货期末的可变现净值低于800万元,例如为790万元,乙公司计提了21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则即使从集团的角度看,该批存货也发生了10万元的减值,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2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

【例10】甲公司系A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本期向A公司销售商品2000万元,其销售成本为1400万元;A公司购进的该商品当期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而形成期末存货。A公司期末对存货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商品已经部分陈旧,其可变现净值已降至1840万元。为此,A公司期末对该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60万元,并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列示。

【解析】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2000

贷:营业成本 1400

存货 6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16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60

【辨析】假设期末对存货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商品可变现净值已降至1320万元,A公司计提了68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

合并报表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2000

贷:营业成本 1400

存货 60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6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600

(大于未实现关联交易损益600万元,从集团角度,该存货发生减值损失8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