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利润真相:会计法则与人为因素的操控

揭秘利润真相:会计法则与人为因素的操控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财务学家们看来,利润是通过会计法则、制度规范由财务或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如果排除这些人被指使或其他人为操纵利润的因素,它仅仅只是一个账面的结果。比如,有一家企业作了一笔交易,卖出10万元的货,实际收入8万元,有2万为应收账款。

揭秘利润真相:会计法则与人为因素的操控

第三节 谁是第一

利润第一还是现金第一,相信每个老板都不止一次的思考过这一问题。利润第一,许多人会果断的给出这样的结论,而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中国企业史中,巨人、秦池在内的许多曾经辉煌过的企业过于关注利润,而使之凌驾于现金流之上,最终他们都由辉煌走向衰退。那么到底谁更重要呢?

现代财务理论认为现金流量是衡量公司价值的最为主要的指标,这是财务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在财务学家们看来,利润是通过会计法则、制度规范由财务或会计人员计算出来的,如果排除这些人被指使或其他人为操纵利润的因素,它仅仅只是一个账面的结果。但是,现金净流量却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量表现出来的,它不单单表现在账面上,而且还实实在在地表现在企业的银行账户中,是企业经理人员可以随时动用的企业资源。这两者类似于你投放在股市上被套牢的资金和你目前就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前者一时无法兑现以作急用,而后者却可解燃眉之急。

现金和利润都是企业必须的。但如果只能有唯一的选择,“鱼和熊掌”不可兼而有之的话,现金净流量应该作为首选,因为,一个企业的经营是在运作资源,而不是在运作账簿。有了资源,就有了一切。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米,再高明的师傅也无法施展本领。

要维持企业的长期生存,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持有充足的现金或者能够生成足够的现金。创造利润自然有利于生成现金,但应该关注的是,只有那些能迅速实现的利润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一、为什么要持有现金

企业持有现金有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的现金以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支付需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支付需要每天都会大量不断发生。虽然企业也在不断地通过销售、收回应收账款、向债权方发放债券投资其他公司的股票、偶尔出卖一种长期资产等行为获得一些现金收入,但是这种收入与需要的现金支出并不常常保持同步,有时会发生入不敷出的现象。因此,储备一定量的现金以便满足不断发生的支付需要很有必要。这样,不仅可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还可以一方面提高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另一方面使企业充分利用交易现金折扣,降低购货成本或财务费用

2.预防动机

预防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的现金以便应付发生意外事件所产生的现金需要。现代企业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因而企业未来的交易性现金需要并不总是确定的。再加上有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或人为的因素,都有可能使未来的现金需要发生异常变动。比如,一些企业的破产只是因为没有预防性现金余额。因此,为了满足未来发生意外事件的现金支付需要,企业应该持有一个较之正常交易所需要的现金量更大一些的现金余额。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资金以备满足某种投机行为的资金需要。一般情况下,企业都不会专门为投机性需要而安排现金余额,因为人们往往很难预料到未来是否会存在发生投机行为的可能性。

二、利润重要,现金更重要

1.时间角度

从时间角度出发,现金是个短期概念,利润则是一个中长期的概念。前者是基础,关系到生存的问题;后者是延续,关系到发展问题。因为事情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空中楼阁”。也就是说,中长期是建立在短期基础上的,只有短期的存在得到保证,才会有中长期存在的可能。要发展首先要生存,这个道理很清楚。所以,现金至关重要,它是一个企业的命,如果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发展?(www.xing528.com)

众所用知,国内很多外企在很长时间内都处于亏损状态,当年家乐福入驻北京时,亏损时间长达几年,但是它们并没有关门,因为它们有充足的现金。而互联网的例子却给了我们相反的启示:网络兴起时,其点击率奇高,使用网络的人呈几何数增长,但大多数网络公司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前景美好,而是在短暂的时间内惨淡收场,金融市场上的网络泡沫也随之消失殆尽。因为,很少有人为其支付现金,网络公司因为没有充足的现金而必然倒闭。

在国内,很多企业缺乏对现金的重视,一味追求利润,追求市场,结果是由于摊子铺得太大,现金在需要时周转不过来,导致了企业的倒闭。巨人就是这样“轰然倒塌”的。

2.财富的量化角度

从企业财富的量化角度看,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不是通过企业赢利状况,而是通过赢利所实现的企业的现金性收益来表现的。由于“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现金不能及时收回,使得企业的账面利润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也就是说,企业的赢利能力高低不能完全解释企业财富是否增减。如果要使企业赢利能力完全等价于企业财富的增加,就必须保证企业赢利的绝大部分是通过现金来实现的,即要保证交易的现收现付。投资者认为:一些收益引起的现金流量不能维持经营,带来了会计账面的利润但并未使现金增加,这样的收益是低质量的。他们将现金性赢利作为企业赢利质量的决定因素,因为投资者放弃现时消费而投资于企业项目,其动机是期望在未来能取得高于现时投资及消费的机会成本的投资回报,这种回报只能是未来可用作消费的现金。所以,企业财务目标就必须是营业现金流量最大化,也就等同于具体的现金性收益最大化目标。

现金(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和一般等价物,是最为灵活的支付方式。在你进行谈判交易时,没有哪个对手会同意你用未来不可预期的或者现实账上存在的利润作为付款条件。如果企业或所有者未来所得到的不是现金,而只是企业的账面利润,那么无异于什么也没有得到。

三、现金比利润更真实

一个企业账面上显示有很高的利润,并不能说明这家企业就没有倒闭的危险,因为利润=收入-费用,而现金=收钱-付钱。因为有赊销行为的存在,收入可能不等于收钱,费用也可能不等于付钱。利润是“算”出来的,现金是实实在在的。根据不同的算法可以有截然不同的利润水平;但现金却只有一种算法,那就是有一分加—分,有一元加一元,没办法掺假。

企业的利润高低并不意味着其现金的多少,利润只能影响现金流量的范围以及正负区域各占的比重,但是,企业的现金流量最终是多少,却是应收款、应付款及存货的管理所决定的。

比如,有一家企业作了一笔交易,卖出10万元的货,实际收入8万元,有2万为应收账款。假设这批货的成本和其他费用共为4万元,其中其他费用为1.5万元,该企业在完成交易时只支付了其他费用1万元。此时,这家企业的利润是6万元(10-4),现金流为7万元(8-1)如果,该企业实际收回6万元,则现金流为5万元(6-1)。此时的5万元才是企业真正持有的、能够用于自己花销、支配的。因此,企业应该确保现金流量(而不是利润)。

四、投资评价关注的焦点

投资评价关注的焦点是现金流量增量。投资评价是财务决策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因为没有投资,也就投有资产,从而也就没有未来现金流的转换。在评价投资项目好坏时,必须以所投资项目增加的现金流量为依据,即从现金流量增量的角度来评价项目本身。

五、现金流量决定企业价值

现金的流动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涉及到生产经营过程中资源的使用效率、耗费水平、获利程度。只有以现金净流量作为保障的企业净利润才是企业真正获得的、可以支配的收益。

企业价值源于什么?它源于资产的综合使用效率,源于管理水平等等。但这些都最终地表现为现金流,即现有资产创造未来现金流量大小的能力。现金流量大小因此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有价值的主要标准。这就是标准的财务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