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话假话 试题解析及答案推导

真话假话 试题解析及答案推导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小伙伴做题时喜欢刨根问底,所以命题人围绕此点,设置了无法完全推出每句话实际真假情况的陷阱,因此小伙伴们做真话假话试题时,切记“每步匹配”。题11答案为B项。进而可知,甲的话为真话、丙的话为假话,排除D项。

真话假话 试题解析及答案推导

题1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甲。

乙:丁。

丙:乙。

丁:¬丁。

其中,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甲和丙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甲做了好事。

题2 答案为B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赵:¬赵。

钱:李。

孙:钱。

李:¬李。

其中,钱与李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赵和孙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赵捐了款。

题3 答案为B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周:¬周。

吴:王。

郑:吴。

王:¬王。

其中,吴与王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周和郑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周捐了款。

题4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丙。

乙:甲∨乙∨丁。

丙:¬丙。

丁:¬甲∧¬乙∧¬丙∧¬丁。

其中,甲和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乙和丁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丙作案。

题5 答案为D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必然红(¬一)。

乙:可能红(一)。

丙:蓝(一)→黄(三)。

丁:蓝(一)。

其中,甲和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3真1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丙和丁的话必然为真话,进而可知,蓝队第一、黄队第三。

题6 答案为B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1)∃甲→参;(2)∀甲→¬参;(3)蔡(¬参)。

其中,条件(1)与条件(2)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条件(3)必然为假,进而可知,蔡明参加了夏令营,条件(1)为真。

题7 答案为E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同→申。

乙:班(申)→学(¬申)。

丙:班(申)。

丁:∃同→¬申。

其中,甲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3真1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乙和丙的话必然为真话,进而可知,班(申)∧学(¬申)。

题8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同→团。

乙:丁(¬团)。

丙:∃同→¬团。

丁:乙(¬团)。

其中,甲和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3真1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乙和丁的话必然为真话,进而可知,丙的话为真话,甲的话为假话。

题9 答案为D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第一个杯子:∀杯→水。

第二个杯子:二(苹)。

第三个杯子:三(¬巧)。

第四个杯子:∃杯→¬水。

其中,第一个杯子和第四个杯子上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第二个杯子和第三个杯子上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第三个杯子中必然有巧克力

效用思维

本题在得出“第三个杯子中必然有巧克力”后,没有先看其他语句的真假情况,而是直接寻找答案。这里运用了效用思维(每步匹配)。

每步匹配有多种理解,本处是指,遇到真话假话试题时,每得出一个确定情况,就去做选项匹配。解题的目的是得出答案,而不是把题目推理完!很多小伙伴做题时喜欢刨根问底,所以命题人围绕此点,设置了无法完全推出每句话实际真假情况的陷阱,因此小伙伴们做真话假话试题时,切记“每步匹配”。

题10 答案为D项。

比赛队伍只有三支,丙的话相当于,有的奖牌不是辽宁队拿的;而甲的话相当于,所有奖牌都是辽宁队拿的。因此,甲和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丁所言必然为假,从而可得,第一名(¬辽)∧第一名(¬山),则第一名为河北队,排除A、B、C三项;乙所言必然为假,从而可得,辽宁队不只拿了一个奖牌,则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是辽宁队,排除E项。

高能提示

小伙伴们解真话假话试题时,不要忘记题干所给的范围条件,有了这个条件后,有些语句就可以翻译成其反面。例如,本题范围条件为“只有辽宁、山东和河北三个参赛队”,从而丙的话就可以翻译成:有的奖牌不是辽宁队拿的。

小伙伴们如果实在不会翻译,则可采用假设选项的方式,逐一代入题干条件之中。其实,对于所有真话假话试题来说,如果难以发现题干条件之间的关系都可采用假设法来解题。

题11 答案为B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张:班∧学。

李:体→生。

陈:¬班∨¬学。

郭:¬生∧体。

其中,张和陈的话、李和郭的话分别都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其中,张和陈的话、李与郭的话,分别都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又因为这四句话间无其他关系,必然2真2假。

题12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张→李。

乙:张∧¬李。

丙:王→¬赵。

丁:¬王∧¬李。

其中,甲与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3真1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丙和丁的话必然为真话,王和李均未进决赛。

正如题9所述,本题也无法推出全部情况,需要运用效用思维(每步匹配)解题。

题13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丙→乙。

乙:甲∨丙。

丙:¬乙∧丙。

丁:乙。

其中,甲与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3真1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乙和丁的话必然为真话,从而可知,乙作案,进而可知,甲说真话、丙说假话。

题14 答案为E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张:余(清)→方(清)。

李:∀人→¬清。

王:余(¬清)。

赵:方(¬清)∧余(清)。

其中,张和赵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李和王的话必然为假话,从而可知,余(清),此时,若方(清),则张的话为真话。

题15 答案为B项。

注意本题的相反陷阱,寻找的是“都不可能为真,除了”,即“可能为真”的选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设→违。

乙:违∧¬设。

丙:设∧¬违。

丁:设。

其中,甲与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乙和丁的话必然为假话,排除C项和E项,从而可知,¬违∧¬设,排除A项。进而可知,甲的话为真话、丙的话为假话,排除D项。

题16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①∃人→计;②∃人→¬计;③所(¬计)。

其中,条件①与条件②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条件③为假,从而可知,所(计),进而可知,条件①为真、条件②为假,即∀人→计。

题17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Ⅰ:∃人→入。

Ⅱ:∃人→¬入。

Ⅲ:总(¬入)。

其中,条件Ⅰ与条件Ⅱ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条件Ⅲ为假,从而可知,总(入),进而可知,条件Ⅰ为真、条件Ⅱ为假,即∀人→入。

题18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1)∃乡→完;(2)∃乡→¬完;(3)李(¬完)。

其中,条件(1)与条件(2)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条件(3)为假,从而可知,李(完),进而可知,条件(1)为真、条件(2)为假,即∀乡→完。

题19 答案为B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煤→存。

乙:∃煤→¬存。

丙:大(¬存)∧宏(¬存)。

其中,甲与乙的结论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丙的结论为假,从而可知,大(存)∨宏(存),进而可知,甲的结论为真、乙的结论为假,即∀煤→存。

题20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1)∃考→通;(2)∃考→¬通;(3)何(¬通)∧方(¬通)。

其中,条件(1)与条件(2)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条件(3)为假,从而可知,何(通)∨方(通),进而可知,条件(1)为真、条件(2)为假,即∀考→通。

题21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张:∃人→及。

李:∃人→¬及。

王:班(及)∧学(及)。

其中,张的话与李的话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王的话为假,从而可知,班(¬及)∨学(¬及),进而可知,李的话为真、张的话为假,即∀人→¬及。

题22 答案为D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Ⅰ:甲∨乙。

Ⅱ:¬丙→¬丁。

Ⅲ:¬甲。

其中,条件Ⅰ与条件Ⅲ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条件Ⅱ为假,从而可知,¬丙∧丁。

高能提示

本题的条件Ⅰ和条件Ⅲ之间的下反对关系,是比较罕见的,且只在真话假话试题中出现,所以很多小伙伴觉得陌生。题23和题24也是此类关系(《管综逻辑27讲》第15讲和《经综逻辑通关宝典》第15章中有汇总说明)。

这里建议目标较高的小伙伴单独记忆,而其他小伙伴如果记不住,也可以采用假设法解题。本题将选项逐一代入,也能解题,只不过速度会稍慢一些。

题23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1)山南∨江北;(2)¬山北∧¬江南;(3)江南;(4)¬山南。

其中,条件(1)与条件(4)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条件(2)和条件(3)必然为假,从而可知,冠军队为山北队。

高能提示

本题通过条件翻译,也可快速解题。本题的范围条件规定只有这四个队伍,所以条件(2)可以翻译成,冠军队是山南队或江北队,从而条件(1)与条件(2)等价,因此这两个条件必然都为假,从而可知,条件(4)为真、条件(3)为假,进而可知,冠军队是山北队。

题24 答案为D项。

因为范围条件规定,冠军在这四人中,所以张的话可以翻译成,冠军是甲或乙或丁。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张:甲∨乙∨丁。

王:乙。(www.xing528.com)

李:甲。

其中,王和李的话分别都可以推出张的话,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分别令王和李的话为真,都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所以王和李的话只能为假,从而可知,冠军只能是丁。

题25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1)王∨陈。

(2)可能不王。

(3)一定王。

(4)陈。

其中,条件(2)和条件(3)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2真2假,从而条件(1)和条件(4)必然也是1真1假。又因为条件(4)为真可以推出条件(1)为真,所以令条件(4)为真,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所以条件(4)为假,从而可知,条件(1)为真,录用的是王。

题26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人→¬作。

乙:∃人→作。

丙:¬乙∨¬丁。

丁:¬丁。

其中,甲和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2真2假,从而丙和丁的话必然也是1真1假。又因为丁的话为真可以推出丙的话为真,所以令丁的话为真,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所以丁的话为假,即丁作案,从而可知,丙和乙的话都为真。

题27 答案为C项。

题干仅知吴和王的话为矛盾关系,结合限定条件可以得知,周和郑的话必然1真1假,但往后便难以推理,从而可以采用假设法。选项相对简单,此处假设选项。

A项,此时仅王的话为假,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排除A项。

B项,此时仅吴的话为真,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排除B项。

C项,此时周和吴的话为真,郑和王的话为假,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也符合上述四者的关系,因此可能为真。

根据效用思维(已知答案,其余不看),可不用验证D项和E项。

高能提示

本题也可采用如下方法解题:

因为周和郑的话必然1真1假,从而,实际捐款者的情况就只有以下两种:

周的话为假,郑的话为真,此时捐款者为周和吴,此情况不违背吴和王所言的关系。

周的话为真,郑的话为假,此时捐款者为郑和王,此情况不违背吴和王所言的关系。

此时,仅C项符合上述要求。

题28 答案为C项。

题干仅知甲和丙的话为推出关系,但往后便难以推理,从而可以采用假设法。要素相对简单,此处可假设要素。甲、乙、丙、丁四个要素中,甲和丙重复较多,因此根据效用思维(关注特殊),可优先关注。

若中标公司为甲,则甲和丙的话均为真,因此甲必然没有中标,从而甲公司的话为假,排除A项和E项。

若中标公司为丙,则乙和丙的话均为真,因此丙必然没有中标,从而丙公司的话为假,排除B项和D项。

效用思维

本题运用了效用思维(关注特殊)。

特殊有多种理解,在本题型中是指,当某要素或条件重复次数较多(尤其独特的重复)时,优先从该要素或条件入手解题。

题29 答案为E项。

题干中没有条件间关系可供切入,从而可以采用假设法。选项相对简单,此处可假设选项。

A项和C项,不论该城是“真城”还是“假城”,真城国民和假城国民都会回答“是”,从而无法得知所到城市的属性,所以排除A项和C项。

B项和D项,不论该城是“真城”还是“假城”,真城国民和假城国民都会回答“否”,从而无法得知所到城市的属性,所以排除B项和D项。

根据效用思维(已知答案,其余不看),可不用验证E项。为减少疑惑,此处特做分析,但小伙伴们要明白,这样非常不应试。

E项,若此城为“真城”,则真城国民和假城国民都会回答“是”;若此城为“假城”,则真城国民和假城国民都会回答“否”。从而可根据回答内容,判断出所到城市的属性。

高能提示

本题也可通过“定性排除”的方式确定答案——A、B、C、D四项都是“人”的属性,无法推断出“城市”属性。

题30 答案为C项。

根据张庄和李村人的说真话和说假话的情况,可列表如下:

题干中没有条件间关系可供切入,从而可以采用假设法。要素相对简单,此处可假设要素。

若当天是星期一,对于张庄的人而言,因为当天他会说假话,所以他会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对于李村的人而言,因为当天他会说真话,所以他会说“前天是我说谎的日子”。因此当天确实可能是星期一,而题目所问为“可能为真”,根据定性思维(任意支为真,整个选言命题为真),可知C项确实可能为真。

根据效用思维(已知答案,其余不看),可不用验证其余要素。为减少疑惑,此处特做分析,但小伙伴们要明白,这样非常不应试。

若当天是星期二,张庄的人会说“前天是我说实话的日子”,李村的人会说“前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若当天是星期三到星期六,两人都会说“前天是我说实话的日子”;若当天是星期天,张庄的人会说“前天是我说谎话的日子”,李村的人会说“前天是我说实话的日子”。

高能提示

观察选项会发现,星期三、星期四和星期五分别都在两个选项中出现,若实际日期在上述三天中,则会有两个选项为真。例如,若实际日期为星期三,根据定性思维(任意支为真,整个选言命题为真),则C项和E项均为真。因此,实际日期必然不是上述三天。

题31 答案为A项。

根据两人的说话情况,可列表如下:

题干中没有条件关系可供切入,从而可以采用假设法。此题无法快速判断哪种方式更简单,因此都可采用。

若孩子是男孩,则第二个人的后半句话为假话,从而其必然不是父亲,只能是母亲,进而其前半句话只能是真话。综上,孩子说的是“我是女孩”,此时,第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即其也只能是母亲,此点违背题干要求,因此,孩子只能是女孩,排除C项和D项。

因为孩子是女孩,所以第二个人的后半句话为真话。先假设第二个人为母亲,从而其前半句话为假话,即孩子说的是“我是女孩”,进而第一个人说的是假话,即其也只能是母亲,此点违背题干要求。因此,第二个人为父亲,同时,第一个人为母亲,排除B项和E项。

管综真题警戒线

题32 答案为E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第一个选项:∀选→支。

第二个选项:二(额)。

第三个选项:三(¬进)。

第四个选项:∃选→¬支。

其中,第一个和第四个选项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第二个和第三个选项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二(¬额)∧三(进)。

高能提示

其实,本题命题不够严谨。选择某个选项不需要支付游戏币,仅仅表示选择某一个选项会如何,并不包括“选择所有选项”的这种可能性,因此,直接将第四个选项的内容提炼为“∃选→¬支”并不正确,但若不按此方式提炼,则本题无解。

题33 答案为B项。

注意本题的相反陷阱,寻找的是“除哪项外,均可能为真”,即“必然为假”的选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冰:手。

彩:冰→¬彩。

电:¬手→¬电。

手:冰∧彩。

其中,彩电手机部门经理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如下做减法:

所以,冰箱电脑部门经理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手∧电,B项与其违背。

正如题9所述,本题也无法推出全部情况,需运用效用思维(每步匹配)解题。

题34 答案为D项。

本题范围条件规定,做好事的只有一人,因此,乙和丁的话提炼为“丙”“甲”即可。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乙。

乙:丙。

丙:¬丙。

丁:甲。

戊:¬甲→¬丁。

其中,乙和丙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4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所以,其他人的话必然为假话,进而可知,¬乙∧¬甲∧丁,因此做好事的人是丁。

高能提示

对于本题,如果没有想到条件的翻译方式,也可采用假设法,把选项逐一假设代入。

题35 答案为D项。

注意本题的相反陷阱,寻找的是“一定为假”的选项。

本题甲的话可变为,乙∨¬甲,从而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乙∨¬甲。

乙:¬乙∧丙。

丙:甲∨乙。

丁:乙∨丙。

其中,甲和丙的话为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从而乙和丁的话必然为假,D项与其违背。

正如题9所述,本题也无法推出全部情况,需运用效用思维(每步匹配)解题。

高能提示

本题所用关系在真话假话题型中比较罕见,小伙伴们可单独记忆(《管综逻辑27讲》第15讲和《经综逻辑通关宝典》第15章中有汇总说明)。如果确实难以发现,也可以采用假设法。本题假设选项逐一代入,也能得出答案,只不过速度会稍慢一些。

题36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断定一:小  出。

断定二:小∨出。

其中,若断定一为真,则断定二为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1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从而断定一只能为假,进而“小  出”包含的两种情况均不能成立,排除B项和C项。断定一为假,则断定二为真。综上,排除断定一包含的两种情况后,断定二只剩下“小∧出”这一种情况。

题37 答案为A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1)女青师≥5;(2)女中师≥6;(3)女青师≥7。

其中,若条件(1)为假,则条件(3)为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2真1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从而条件(1)必然为真。

正如题9所述,本题也无法推出全部情况,需运用效用思维(每步匹配)解题。

题38 答案为B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王:纳∧生。

赵:生→智。

李:纳∧生→智。

其中,若赵的话为真,则李的话为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所以赵的话只能为假,从而可知,生∧¬智,排除A、C、D、E四项。

正如题9所述,本题也无法推出全部情况,需运用效用思维(每步匹配)解题。

高能提示

本题变形后,也可运用下反对关系解题。令纳∧生=t,则题干条件可变为:

王:t。

赵:生→智。

李:t→智⇔¬t∨智。

其中,王和李的话是下反对关系,必然有1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2假,从而赵的话必然为假。

本题两种解析所运用的关系均较为罕见,小伙伴们可单独记忆(《管综逻辑27讲》第15讲、《经综逻辑通关宝典》第15章中有汇总说明)。如果确实难以发现,也可以采用假设法。本题假设选项逐一代入,也能破解,只不过速度会稍慢一些。

题39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陈:∀人→¬送。

李:∃人→送。

张:¬李∨¬汪。

汪:¬汪。

其中,陈和李的话是矛盾关系,必然1真1假,而题干限定条件为2真2假,从而张和汪的话必然也1真1假。又因为汪的话为真可以推出张的话为真,所以令汪的话为真,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所以汪的话为假,从而张和李的话为真。

题40 答案为B项。

注意本题的相反陷阱,寻找的是“可以确定没有中标”的选项。

题干中没有条件间关系可供切入,从而可以采用假设法。要素相对简单,此处可假设要素。

若赵是中标者,则三句话都为真,因此赵不可能是中标者;若钱是中标者,则三句话都为真,因此钱不可能是中标者。

此时,B项仅剩李没有验证,因此假设李是中标者,则条件(1)为假,条件(2)和条件(3)为真,因此李不可能是中标者,此时B项中三个人都不可能中标。

当然,本题假设情况也是可以的。

如前述,赵、钱均不可能是中标者,因此条件(1)必然为假。

假设条件(2)为真,则条件(3)为假,即周或吴中标,此时,满足题干限定条件要求,因此排除C、D、E三项。

假设条件(2)为假,则条件(3)为真,即孙中标,此时,满足题干限定条件要求,因此排除A项。

高能提示

对于本题,小伙伴们往往存在两个误区,这里特意纠正一下:

第一,确定某人不是中标者后,是不可以排除没有该人的选项的,因为没有中标的一共有5人,选项仅罗列了3个人,因此,若某项虽然没包括某非中标者,但包括了其他3个非中标者,也依旧是答案。此类选项的设计,在形式逻辑题53中也有涉及。

第二,如果假设某物后,不与任何条件违背,只能证明其可能为真,不代表就是唯一。例如,假设条件(2)为真,条件(1)和条件(3)为假,此时会发现当“周”或“吴”是中标者时,确实能满足这种情况,但这只是可能的情况之一;当“孙”是中标者时,完全可以得出条件(3)为真,条件(1)和条件(2)为假。所以,如果你通过这种方式选择了A项,建议你再看一下《管综逻辑27讲》第15讲和《经综逻辑通关宝典》第15章中的相关阐述。

题41 答案为D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东局:西(3)→北(4)⇔西(¬3)∨北(4)。

西局:南(2)→西(¬1)⇔南(¬2)∨西(¬1)。

南局:南(¬2)。

北局:北(4)。

其中,若南局的话为真,则西局的话为真,而题干限定条件为1真3假,从而可做如下减法:

不符合限定条件的要求,所以,南局的话必然为假,进而可知,南(2),排除B项。

同理,若北局的话为真,则东局的话为真,所以北局的话必然为假,进而可知,北(¬4)。

此后,无法继续推理,但题干仅剩两句话,因此,假设“东局的话为真”或“西局的话为真”。

假设东局的话为真,西局的话为假,从而可知,西(1),结合北(¬4),从而可知,北(3),因此可知,东(4)。因此,东区并非必然在第一,也非必然在第三,也非必然在北区之前,排除A、C、E三项。

高能提示

本题属于假设法的第二类过程。题目所要寻找的是“一定为真”的选项,也就是“在任何假设情况下”均为真的选项,而A、B、C、E四项均违背“东局为真”的情况,所以,无须再验证“西局为真”的情况。对该过程不熟悉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管综逻辑27讲》第15讲和《经综逻辑通关宝典》第15章中的相关阐述。

题42 答案为C项。

题干条件可提炼为:

甲:经济→管理。

乙:经济∧管理。

丙:管理→经济。

丁:¬管理→¬经济。

戊:¬经济→¬管理。

其中,甲和丁、丙和戊的话分别等价,并且,上述五句话具有如下推出关系:乙的话为真,可推出甲和丁的话为真;乙的话为真,可推出丙和戊的话为真。上述五句话可构成的真假数量情况有三种,分别是5真0假、4真1假、2真3假,可推出C项可能为真。

高能提示

本题也可根据经济与管理的组合进行判断。经济与管理可构成的情况有四种,经济∧管理(此时5真0假),经济∧¬管理(此时2真3假),¬经济∧管理(此时2真3假),¬经济∧¬管理(此时4真1假),可推出C项可能为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