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藏医药知识转化的关键环节:转译、转换和宜化

藏医药知识转化的关键环节:转译、转换和宜化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藏医药传统知识转化成功的关键在于转化过程中的转译、转换和宜化3个环节。宜化宜化,就是对已经转译、转换过的藏医药原创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内地的诊疗需求进一步与现代治疗方案进行融合,实现对现代治疗手段的联合或替代的目的。

藏医药知识转化的关键环节:转译、转换和宜化

藏医药传统知识转化成功的关键在于转化过程中的转译、转换和宜化3个环节(见图4-17)。

图4-17 藏医药传统知识的知识转化的关键环节

Fig 4-17 Key links of knowledg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e knowledge

(1)转译

转译是指将传统上用藏语表述的药材基源、采集和炮制方法、药物配方原理、医学理论、临床治疗经验等藏医知识精华,翻译和转化为汉语或其他语言表达出来,让非藏医药专业人员能够初步理解和接受的过程。转译过程是一个将显性或隐性的藏医药知识通过翻译者的知识加工和重组,使之转化成另外一种显性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藏医药传统知识社会化和外显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懂藏、汉(英)语的现代药学专业人员和懂藏医、现代医学的医学人员才能完成。

转译要忠实于传统和事实。对于药学翻译来说,翻译者既要实地资源考察、药材采集、基源鉴定,还要与传统藏医一起进行药材的炮制、加工,一起进行制剂的加工,才能真实理解藏药的实际情况。对于医学的翻译来说,则更要困难的多,一般需要有医学基础的人员,在取得藏医临床医生认同的情况下,对藏医临床过程进行观摩和学习,才能对藏医理论和实际技巧有一定的真实理解。现实状态下,和通晓现代医学的藏医专家进行对话沟通可能有助于转译的快捷、清晰和准确,只有不断地与临床和理论造诣颇深的藏医学专家进行沟通校正,才能做到转译的“信、达”,单纯由藏医的书籍文献进行现代医学转译往往会失去原意。

在复合型人员缺少或缺失的情况下,转译的工作需要通过团体的力量来实现,即由藏医药专家、现代医药专家、藏汉(英)翻译人员、现代医药政策法规人员组成的团队在密切交流互动的情况下才可以完成这项工作。

(2)转换(www.xing528.com)

转换的过程就是将翻译过来的藏医药原创的基础理论、临床治疗经验以及特定药物的临床价值等通过现代的试验(实验)方法开展研究的过程,通过将传统和现代医药学对接,实现对翻译结果的微观证据的还原以及临床患者在现代诊疗体系下的临床价值的再定位,是从现代医学体系的角度对传统知识的再认识的过程,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阐释传统医学的科学内涵”“中医药转化医学”[7,8]过程。《世卫组织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中也曾经提出,“通过对传统和补充医学的研究与开发,……鼓励知识的产生、转换和传播。”[9]

转换过程有传统医学理论—现代医学理论、传统医学理论—现代临床应用、传统临床应用—现代临床应用等的不同转换模式,这些转换模式与现代“转化医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跨传统和现代医学体系的转化,而不仅仅是现代基础研究到现代临床应用[10,11]。其中,传统临床—现代临床的转化是主要途径。从“青蒿治疟”到青蒿素的发现、“柳树皮止痛”到阿司匹林的发明都是利用现代天然药物化学药方法开发新药的经典模式。传统藏药在藏药材的天然植化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研究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走传统临床—现代临床的知识转化模式是目前最佳的选择,即植化研究作为药品质量控制手段,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研究作为传统药物现代临床价值判断依据的模式,其中基础研究包括药效、药理和毒理学研究,临床研究包括方向探索性研究和确证性研究。就具体研究技术而言,需要借鉴现代的药理毒理方法和临床研究方法。如何在此基础上体现出传统理论和传统药物的特点,更好地指导药物的临床使用,肖小河教授的“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毒理研究成果[12]和“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3]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3)宜化

宜化,就是对已经转译、转换过的藏医药原创的知识和技术根据内地的诊疗需求进一步与现代治疗方案进行融合,实现对现代治疗手段的联合或替代的目的。宜化过程实质上是二次转换的过程,要将药物的原有治疗价值在现代诊疗环境下再次“调适”,根据目标客户的临床应用需要,实现藏、中、西治疗方案的有效组合,使其与现在临床诊疗实际一致。宜化过程也是一个基于对目标客户需求而进行的二次研发和知识组合化的过程,既包括对原知识(信息)编码的基础上基于对客户需求的理解进行二次编码的过程,也包括对原医药技术进行再次研发改进的“微创新”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产出成果是将藏医药的技术和知识纳入到现在通行的诊疗方案(通过团体标准、规范、共识、指南、临床路径等形式)之中并得到临床医生(不仅是藏医师)的认同和使用。

考虑到治疗的经济性,在一个疾病治疗方案中即使藏、中、西治疗措施同时出现,其功能应不可以出现重叠,这一方面要求藏药或藏医治疗技术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才能在这个综合方案中获得被使用的机会;另外一方面要求对藏医药原有方案做相应取舍,不能把所有藏医整体方案都原封不动地移植到现代治疗方案中。宜化的过程也是需要大量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研究才能明确各个藏医的药物和技术与同类中西药相比的优劣势和替代补充效果,才能明确组合后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和经济性。

上述转化过程也适合于传统技术的转化,但传统医学技术的转化比药品的转化还要复杂,是一个知识转化+技术创新的过程。如藏医传统的药浴技术、金烙技术、放血技术等,这些都是藏医的特色治疗技术,在现代医疗条件下,这些特色技术在内地很难获得使用的机会,这其中有器具的问题、医学理论的问题、操作手法的问题等,因而需要通过研究发现其核心原理,然后在不改变其核心要素的情况下,对藏医的特色技术进行传承和改良性创新,使得其在现实医疗环境下可以被便捷、高效地应用,有时甚至直接借用现代的设备或技术进行操作。对于治疗技术来说,尤其需要关注宜化的过程,因为治疗技术往往对场地和设施有相应的场景化要求。以藏药浴为例,传统的藏药浴是全身浴为主,对水温和辅助热炕等有相应的严格的要求[14]。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内地诊疗场所的条件不同,有些医疗机构不具备这种开展全身浴的场地要求,因此也就出现了腿浴、局部蒸汽浴等改良的藏药浴样式,例如有些内地医院的药浴科室应用改良过的中药熏蒸治疗仪代替藏药的药浴设备进行藏药熏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