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造业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中国的价值链分工

制造业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中国的价值链分工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价值链分工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使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和重整进程中,跨国企业获取比较优势并在不同价值链环节寻求更大的经济收益成为可能。

制造业全球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中国的价值链分工

1.经济全球化仍为当前世界发展的主旋律

(1)过去数十年是全球化快速席卷世界的黄金发展时期,未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仍然不会改变。目前,对外投资已是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全球经济体相互依赖的主要方式。根据联合国颁布的《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2015年全球FDI上升38%,达1.76万亿美元,表现出强烈的复苏态势,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见,对外资的旺盛需求仍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为了避免被动地靠引进国外资金来参与到全球化分工中,中国也积极参加国际化合作,利用优势产业进行对外投资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融入经济的全球化大潮中。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趋势,目前至少已经出现了以下明显的变化:一是以出口商品为主,正在演变为投资与贸易一体化,即输出资本带动商品就地销售;二是以吸收外资为主,正在演变为吸收先进技术和高级人才为主;三是利用别人的市场支撑自己的经济增长,正在演变为利用自己的市场进行全球化扩张。

(2)经济全球化的形式有所改变,价值链分工模式成为主流。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加速自由流动,生产活动的组织和国际分工更为强调价值链条。资源以最优化的方式配置在产品的价值链环节上,发达国家控制了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发展中国家布局制造业环节,同时中间产品贸易超过了最终产品贸易。因此,价值链分工引起全球生产和贸易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促进了国际分工格局、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强化了世界各国经济依存度,有利于中国跨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生产体系,形成更有效率的竞争模式并实现转型升级。

2.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价值链分工(www.xing528.com)

(1)对于中国而言,制造业的全球化发展,使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获得了巨大的红利。具体体现为:一是为中国企业发展提供了利基丰厚的市场,为大量的过剩劳动力提供了比较利益显著的就业岗位;二是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出清,由此吸收了中国丰富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过剩产能;三是中国企业逐步实现了产品升级、工艺(流程)升级,甚至一定的功能升级;四是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本地企业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学到了管理技能和各种知识,逐步掌握了应对世界市场的经验和创建独立品牌的微观基础。

(2)当代制造业国际分工边界的逐步扩展表现为价值链的升级,制造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分工成为制造业国际分工的主流。全球化以来,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模式经历了“产业间国际分工—产业内国际分工—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历程,制造业国际分工边界经历了“垂直分工—水平分工—网络化分工”的逐步升级。在“研发—加工装配—销售—服务—废物处理再循环”制造业价值链一体化的全球生产体系中,核心跨国公司对全球范围资源配置的控制力度加强,促使制造业国际分工突破产业和国家边界转向产品内部。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解构和重整进程中,跨国企业获取比较优势并在不同价值链环节寻求更大的经济收益成为可能。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全球价值链分工大格局下,要实现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就需要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深化的动态过程中确定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路径,以获取更高价值和更多环节的价值链分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