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粉丝夸!企业品牌官方微博不如粉丝自媒体?

让粉丝夸!企业品牌官方微博不如粉丝自媒体?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与其以自夸的方式塑造品牌形象,不如让粉丝来夸。然而,不少企业的官方微博死气沉沉的,还不如其粉丝中的意见领袖的自媒体玩得风生水起。总体而言,企业的消费者不一定会全部成为其新媒体平台的粉丝。当粉丝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形成自发的粉丝团组织。粉丝团创建的自媒体主要是为广大粉丝服务。第六,把粉丝变为自己的信息传播中转站。

让粉丝夸!企业品牌官方微博不如粉丝自媒体?

关键词:粉丝经济读者型粉丝;消费者型粉丝

在新媒体时代,企业的品牌形象如何并不取决于自我宣传,而是取决于粉丝口碑。只有粉丝高度认可的品牌,才能形成良好的口碑,在社交媒体中成为网友们口口相传的“业界良心”。企业与其以自夸的方式塑造品牌形象,不如让粉丝来夸。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粉丝经济学

如今许多企业都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这些营销号往往被数以万计的互联网用户加了关注,他们的数量显示在“粉丝”栏,故而被称为“粉丝”。

传统的营销模式是用广告来激发潜在客户的购买行为,新媒体时代则打破了这个营销闭环,粉丝经济成为新的热潮。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企业新媒体拥有粉丝的多少可以反映出其品牌形象的受欢迎程度。假如新媒体平台不能聚集大量的粉丝,就会逐渐丧失生命力。很多传统行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也纷纷采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提高其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影响力。

毫不夸张地说,新媒体营销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粉丝的竞争。拥有大量优质粉丝就等于掌握了一座开发潜力巨大的矿山。

尽管粉丝资源可以变现为可观的财富,但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想要玩转粉丝经济,企业应该具备六种意识。

第一,打造新媒体平台的灵魂。

对于粉丝来说,企业官微不只是一个账号,还是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朋友。在强调互动体验的新媒体平台上,那些有灵魂的官微会形成某种“人格魅力”,从而吸引粉丝关注。然而,不少企业的官方微博死气沉沉的,还不如其粉丝中的意见领袖的自媒体玩得风生水起。其中关键在于官方微博的运营者没有把官微打造成一个有灵魂的“人”。

许多企业官微小编和其他上班族一样遵循着朝九晚五的节奏,上班时就按照领导要求发几条消息,对粉丝的提问置之不理,对粉丝的求助视而不见,到点下班后就万事不管。周末双休时往往也是粉丝最活跃的时间段,但企业官微运营者没有安排人值班,导致官微变成了“死号”,以至于错过了与众粉丝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

怎样才能凝聚更多粉丝?没有秘诀,只有发扬特色与保持互动。两者其实殊途同归,都是为企业新媒体平台注入灵魂,让它“活”起来。

第二,做个内容丰富的平台。

互联网最主要的优点是信息量极大,可以给大家带来许多有用的内容。新媒体的价值同样在于这点。假如一个新媒体平台没有优质的内容,就毫无关注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新媒体运营团队除了发布产品、推广信息外,还要注意搜集和分享互联网上的好文章。这绝不是偏离营销主题的不务正业之举,恰恰是做好粉丝经济的重要工作之一。

如今是“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泛作者时代,每个粉丝都能用自媒体创作内容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使得互联网的信息更加庞杂,大家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来搜索各种优质内容。一个互联网用户不只是企业官微或公众号的粉丝,同时也是其他营销号以及各类自媒体达人的粉丝。他们的关注点极为广泛,对各类优质内容的需求十分迫切。假如企业新媒体平台能不断整理互联网上的优质内容,就相当于给广大粉丝当信息搜集助手。他们只需关注这个平台就能获得关注多个自媒体才能得到的信息。如此一来,企业新媒体的关注价值就会大大提升,自然不担心吸引不了更多粉丝。(www.xing528.com)

第三,把读者型粉丝转化为消费者型粉丝。

经营粉丝经济的核心任务无非是两点:一在于聚集大量粉丝;二在于把粉丝转化成消费者。总体而言,企业的消费者不一定会全部成为其新媒体平台的粉丝。一来有些消费者不上网,二来有些消费者上网的关注点不是寻找营销号。同样道理,企业新媒体平台的粉丝中既有消费者型粉丝,也有读者型粉丝。

消费者型粉丝本身是企业产品的使用者,属于已经笼络成功的用户。而读者型粉丝关注企业官微或公众号更多是为了看小编分享的优质内容,属于产品的潜在用户。前者的比例在粉丝中越高,企业的粉丝转化率越高,粉丝经济就运转得越好。企业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对两类粉丝都有吸引力,但只有消费者型粉丝会真正掏钱去购买企业的产品。这就需要新媒体运营团队想办法把那些只看内容不买产品的读者型粉丝转化为消费者型粉丝。除了发布优质内容外,还需要时不时组织既有趣又有福利的营销活动,激发读者型粉丝的消费欲望。

第四,与粉丝共享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互联网的核心精神之一。企业新媒体不只是一个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当粉丝积累到一定规模时,就会形成自发的粉丝团组织。粉丝团创建的自媒体主要是为广大粉丝服务。这种非正式组织并不隶属于企业,与企业是平等关系。他们组织的粉丝活动有助于企业品牌的传播,但自发形成的粉丝团组织空有强大的号召力而缺乏资金与资源。这就需要企业发扬共享精神,让粉丝团能借助企业新媒体平台的力量组织活动,达成合作共赢的效果。

作为企业的得力友军,粉丝团不但能协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庞大的粉丝群体,还能成为官方微博或公众号的优质内容来源。新媒体时代的粉丝重视参与感,把参与组织活动视为一种荣誉。所以企业做新媒体营销时应该满足粉丝的参与感,把自发的粉丝团组织变为自己的利益共同体,从不同的角度来服务市场受众。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与粉丝团核心成员共享各种资源,以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第五,运用多种新媒体传播渠道来输出价值。

如今的社会化媒体多种多样,微博、微信、QQ、贴吧、人人网、知乎、豆瓣等社交平台都有数量惊人的注册用户。一个互联网用户可能同时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活动,也可能只在一两个平台上浏览信息。也就是说,各种新媒体平台的用户并不都是一群人。这就可能出现一种现象:在微博上传得热火朝天的消息,可能在其他社交平台上少有人知。

所以,企业应当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建立据点,运用多种新媒体传播渠道来输出价值。这样才能确保营销信息覆盖面广。与此同时,企业可以让几个官方新媒体公众号进行日常互动,以这种方式来塑造各个新媒体的拟人化形象。对于粉丝来说,一群如同一家子的官博君打情骂俏、相互吐槽会很有意思,为网络生活添加许多乐趣。这样一来,企业新媒体运营团队就能更好地吸引粉丝的注意力。

第六,把粉丝变为自己的信息传播中转站。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粉丝与粉丝之间的接力。企业粉丝本身也是一个鲜活的自媒体,也有自己的粉丝群。粉丝的粉丝不一定是企业的客户,但他们可能因为粉丝的推荐而开始关注企业的新媒体平台,从而转化为新的粉丝。正是这种粉丝之间的不断传递,使得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与覆盖范围超乎寻常。

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新媒体并不只是对自己的粉丝有影响力,而且通过粉丝的二次传播,可以打通无数人脉关系链,将品牌影响力扩大到原先的10倍甚至100倍。这种新媒体时代特有的营销推广方式的成本远低于传统广告,但传播效果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与粉丝保持融洽的关系,让他们觉得你要传播的信息确有价值。这样才能让粉丝主动帮企业在各大社交平台渠道传播信息。

总之,不重视粉丝的企业,不仅会失去一个庞大的目标市场群体,也会错过许多可以利用的潜在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好粉丝经济就是新媒体营销的努力方向。连凝聚粉丝都做不到的企业,注定要被竞争越来越残酷的市场所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