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增长,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优化结构体系

农业增长,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优化结构体系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增加值持续增加。因此,从内部结构来看,林业比重略有上升,而农业、牧业、渔业变化不大,林业结构变化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反映出长江经济带林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于全国。以上数据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体系正在逐步优化升级,只是其优化升级的过程是缓慢而复杂的,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从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的总量和结构特征来看,仍处于农业结构渐进式调整及多样化生产的早期阶段。

农业增长,产业升级:长江经济带优化结构体系

近年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增加值持续增加。根据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7年长江经济带农业总产值为23925.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1.21%;2018年农业总产值为25013.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40.70%,相比较于2017年,占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同时,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7年的45702.1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47006.2,相应地随着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其占全国的比重从2017年的41.80%下降至2018年的41.39%。其中,2017年的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分别为1744.5亿元、11457.4亿元、5550.1亿元;2018年的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分别为2724.9亿元、11160.1亿元、5811.6亿元。其所占全国比重分别从2017年的35.03%、39.02%、47.94%变化为2018的50.16%、38.89%、47.91%。因此,从内部结构来看,林业比重略有上升,而农业、牧业、渔业变化不大,林业结构变化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反映出长江经济带林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于全国。以上数据表明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体系正在逐步优化升级,只是其优化升级的过程是缓慢而复杂的,需要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具体如表5-3所示:

表5-3 2017—2018长江经济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单位:亿元)

主要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种植业内部的结构调整来看,主要是由种植粮食作物调整为经济作物。2017—2018年11个省市中有多个省市的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下降,但基本都能保持在50%以上;各省市蔬菜瓜果播种面积所占比重均有所增加。从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的总量和结构特征来看,仍处于农业结构渐进式调整及多样化生产的早期阶段。具体如表5-4所示:(www.xing528.com)

表5-4 2017—2018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 (单位:千公顷)

主要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同时,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城市群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推进,产业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和劳动力资源必将迎来新的结构调整和平衡,粮食生产和农副产品生产的布局也将发生变化,在农副产品的生产数量、质量要求和品种结构上,都迎来了新的调整;再者,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对区域的国土、水、森林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也将有新的调整,这些都对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因此,总的来看,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兼业化特征明显,为保障农产品产量和效益,替代要素如化学品、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投入水平和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但近年总体呈增速下降甚至总量略减的态势。“从产品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与传统小农经济、高原特色农业、山地精品农业、平原粮食生产、江湖养殖捕捞等一起构成了农业生产的混合图景,多样化、多功能的农业转型特征初显。”[3]从经营主体及其参与形式来看,资本下乡日益普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出现,农户从传统农业经营者逐渐向涉农企业经营者、农业工人等角色转变,但整体而言,农户在农业转型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资本积累不高,其能动性尚难以充分体现。从政府的相关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来看,稳产量、调结构、优布局是主线,自上而下的政策作用力依然较强,农户在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中的创造力在局部地区得到提升,但总体仍较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