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成果

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成果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土地流转集约化管理之后,凯旋村引进了公司进驻来进行石斛产业的发展。东川区干热河谷特色农业生产与高寒山区特色药材种植并重,干热河谷地带发展特色蔬菜、水果优势突出,高寒山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基地建设总面积达11624亩,已粗具规模并形成迅速增长的趋势。晋宁区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蔬菜、花卉种植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鲜花生产基地、昆明市主要的绿色蔬菜出口生产区。

长江经济带其他地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成果

(一)赤水市凯旋村石斛竹林产业助村民脱贫致富[19]

贵州省赤水市围绕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旅游业,在2017年11月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脱贫摘帽的县级市。位于赤水市复兴镇的凯旋村是当地利用特色种植业帮助群众脱贫的示范村。该村因地制宜,发展石斛产业,种植的金钗石斛是当地特有的石斛品种。在土地流转集约化管理之后,凯旋村引进了公司进驻来进行石斛产业的发展。当地扶贫办副主任姜维介绍,在赤水市境内很多村也采用了村民土地流转的方式,让村民都成为石斛产业的股东,提高了增收的效益。当地根据竹林资源以同样的方式发展了竹林产业。集体经济经营的竹子被加工成为竹板进行销售,收益可观。除此之外,凯旋村还依托当地砖石奇观的景点,将园区与景区深度融合,发展了自己独有的旅游项目。很多村民在石林景点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

(二)四川省雅安市扛起川茶振兴发展大旗[20]

雅安市以全域茶园绿色创建为抓手,以茶叶集中加工区建设载体,促进雅茶产业绿色发展、提档升级,努力把雅茶产业培育成“千亿川茶产业”的排头兵,扛起川茶振兴发展的大旗。2019年年底,全市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已稳居全省前列。位于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的万亩茶叶脱贫产业示范基地,茶树漫山遍野,茶园成片相连,依托良好的茶叶品质,爱国村百姓靠种茶脱了贫,茶产业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荥经县牛背山镇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黄金茶种植产业,近5000亩黄金茶园不仅绿了山坡,还成为当地群众实现致富奔小康的“金叶子”。百丈镇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提高旅游吸附力和经济带动能力,积极打造浪漫茶旅体验,发展更深层次的特色亮点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三)云南省昆明市打造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品牌[21]

昆明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打好“绿色食品牌”。东川区干热河谷特色农业生产与高寒山区特色药材种植并重,干热河谷地带发展特色蔬菜、水果优势突出,高寒山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基地建设总面积达11624亩,已粗具规模并形成迅速增长的趋势。晋宁区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蔬菜、花卉种植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鲜花生产基地、昆明市主要的绿色蔬菜出口生产区。富民县积极建设“果蔬美食名地、健康养生福地、休闲度假胜地”。嵩明县依托“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助推农业生产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生态化改造,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准控制、专业制造和品质管理,发展精准农业和质量农业、种养殖一体化循环农业、节水型农业,推进农村绿色光亮工程。

【注释】

[1]彭新宇.论特色农业的理论内涵及发展模式[J].湖湘论坛,2006(5).

[2]李维生.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7(3).

[3]郝利,王苗苗.北京沟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

[4]赖亚兰.重庆三峡库区生态脆弱带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00(1).

[5]方创林,黄金川.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4).

[6]苏维词.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

[7]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65.

[8]丁瑾.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战略探讨[J].经济视野,2014(18).(www.xing528.com)

[9]刘彦,张旭.我国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产业透析,2012(6).

[10]伍世良,邹桂昌.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五个基本问题[J].自然资源学报,2001(4).

[11]刘力,于爱敏.世界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1(1).

[12]李文华.中国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8.

[13]李金良,贺洪海.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J].经济师,2000(5).

[14]郝广华,孙晓强.跨越式发展特色农业[J].经济与管理,2001(6).

[15]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9.

[16]吕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3).

[17]王建农,邓祖龙.特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J].农业经济问题,1997(2).

[18]朱贤林.发展特色农业的现实对策[J].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2(1).

[19]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06939766787285529&wfr=spider&for=pc.

[20]https://www.sohu.com/a/397915509_100161566?_trans_=000014_bdss_dklzxbpcg P3p:CP=.

[21]http://www.zgxxb.net/news/dongtai/2018/1023/1810239421096165794k743796i7342 j0a.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