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成果

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成果

时间:2023-07-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基础。没有文化认同的经济带是难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没有文化长江作为基础,经济长江将无法持续发展,甚至寸步难行。[21]秦尊文:《推进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湖北日报》2016年2月26日。

长江经济带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基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江整个流域的文化经济交流一直频繁地进行着。从旧石器至战国时期,黔文化与长江中下游的濮、越文化多有关联,这可从境内的旧石器观音洞文化、乌江以南新石器文化以及楚国战争历史中可以看出。自黄帝直至夏商,江汉流域乃至长江上游、中游地区一直经受中原民族的扩张,生活在中游地区的三苗族、百濮人和巴人等,长期以来不堪中原人的侵扰,不断地向长江上游迁移,今日长江上游的许多少数民族就是这些古民族的后裔。先秦时期楚国有史八百年,其强盛时期的大致疆域,北至黄河,东至今日上海一带,南至岭南,西至滇、黔。云南最早的历史记载则源自楚人庄硚进入夜郎、滇池,庄硚的后人也被称为滇王。上海简称“申”,就文化渊源即来自楚国春申君的封地申县。秦汉直至近现代,因为长江水道,长江上游与长江中下游更有着密切联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的就是古人自巴蜀至荆楚经过长江三峡时的场景;湖北、湖南的西部,深受巴文化的影响,湖北东部、江西西部,被称为“吴头楚尾”;历经明清两朝的“湖广填四川”,始发地多为湖北的麻城孝感;晚清时期的“川盐济楚”,更是将长江上、中游的经济生活联系在一起。至于长江中下游之间的文化经济联系,比中上游联系更为紧密,两地在先秦时期就有水运、水路联运,“吴师入郢”展示了吴、楚之间的水战,出土战国文物“鄂君启金节”则展示了湖北江陵(楚郢都)与安徽寿县之间的水路商业联运。自东晋以来,荆(州)、扬(州)常常连称,说明两地文化经济的相互影响及相互认同。晚清时期,中国在长江上第一条轮运线路就是沪汉线。总之,先秦时代,长江各区域文化就相互影响、相互勾连。

没有文化认同的经济带是难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在今日经济带的建设中,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元素,努力挖掘、培育、扩大文化认同感。[20]

今日长江的经济建设,更需要文化长江的支撑。没有文化长江作为基础,经济长江将无法持续发展,甚至寸步难行。就现在的经济来说,除文化认同感、文化涵养之外,文化中的产业发展本就是经济的一部分,长江流域的上海、浙江、江苏、湖南、云南的文化产业较为发达,文化经济占据着各自国民经济的相当比例。为携手发展,各省份建立的“长江经济带会展投资联盟、长江经济带旅游媒体联盟、长江经济带地理信息联盟,这些属于文化的范围,也属于经济的范围。一些企业不仅自身不断壮大,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且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定位要求……可以看出,文化长江对生态长江、经济长江都具有强大的支撑作用”。[21]

【注释】

[1]姚伟钧:《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70页。

[2]李学勤、徐吉军:《长江文化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182页。

[3]陈铁民:《王维集校注》卷二《汉江临眺》,中华书局,1997年,第168页。

[4]徐吉军:《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浙江学刊》1994年6期。

[5]徐吉军:《论长江文化区的划分》,《浙江学刊》1994年6期。

[6]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4年第1期。

[7]李学勤、徐吉军:《长江文化史·序言》,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3页。

[8]《秦汉之间有“楚朝”?》,《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10月12日。

[9]季羡林:《中国古史应当重写》,《群言》1993年第6期。(www.xing528.com)

[10]李学勤、徐吉军:《长江文化史·序言》,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页。

[11]刘玉堂:《关于长江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光明日报》2005年1月13日。

[12]王生铁:《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会上的讲话》,《荆楚学刊》2014年第1期。

[13]王生铁:《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会上的讲话》,《荆楚学刊》2014年第1期。

[14]王生铁:《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会上的讲话》,《荆楚学刊》2014年第1期。

[15]王生铁:《弘扬“荆楚文化”精神助推“文明湖北”建设——在“荆楚文化与文明湖北”研讨会上的讲话》,《荆楚学刊》2014年第1期。

[16]引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7]引自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8]引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9]朱鸿亮、鲁宽民:《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鲜明特色》,《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0日。

[20]秦尊文:《推进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湖北日报》2016年2月26日。

[21]秦尊文:《推进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建设》,《湖北日报》2016年2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