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景认知理论:社会情境信息提升评价工具效度

情景认知理论:社会情境信息提升评价工具效度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对于情景评价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已经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1990年教育研究领域中情景认知理论的兴起,为情景评价测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从总体上看,情景认知范式强调胜任特征评价中应包含更多的关键社会情景信息成分,从工作情景中去理解和评价个体在跨情景下工作表现上的差异。这样的评价工具会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度。

情景认知理论:社会情境信息提升评价工具效度

就有关情景评价测验的信度效度研究而言,以往研究都发现,情景评价测验中由于情景特定性因素的存在,测验很难达到象其他类型测验那样的内部一致性要求。但是,对于情景评价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已经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为什么情景评价测验的内部一致性低,但是不会影响情景评价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呢?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并没有很好的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1990年教育研究领域中情景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 Theory)的兴起,为情景评价测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以往的测评方法中,大多遵循信息加工范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Paradigm),信息加工范式更多地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分离背景独立信息上,这种范式把个体在情景间的绩效变异都看成是“噪音”,认为个体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把与实际工作情景独立的知识应用到特定情景中去;而情景认知范式则认为如果要很好地评价个体的管理胜任能力,在评价情景中应该包含更多的社会性成分(Roth,1998;Boreham,Samury,1999),这种范式把个体在情景间的变异更多地看出是一种积极的因素,期望个体在面对不同的社会和背景情景时,反应是变化的,是适应性的。这与现代个体差异理论研究的内容比较一致,在Schunn,Reder的研究中,他们认为个体间的差异更多的来自于对情景及策略的适应性维度(Schunn,Reder,2001)。从总体上看,情景认知范式强调胜任特征评价中应包含更多的关键社会情景信息成分,从工作情景中去理解和评价个体在跨情景下工作表现上的差异。这样的评价工具会具有更高的生态效度(Roth,1998)。(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