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算法式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之处

算法式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之处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主义者们都是忙碌的,他们整天忙着预测下一个月、下一季度、下一年度的经济波动状况,忙着讨论和制订各种各样的刺激或紧缩政策。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算法式的立场与主流微观经济学立场之间的不同。因此,经济体需要政府的存在和干预。

算法式政策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之处

3.提高对短期波动的容忍度,增加对中长期经济变动的关注。

凯恩斯主义者们都是忙碌的,他们整天忙着预测下一个月、下一季度、下一年度的经济波动状况,忙着讨论和制订各种各样的刺激或紧缩政策。当然,无论从事任何职业,原则上讲,勤快总是好事情,总不至于要受到谴责。可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这个批评向来都有。因为,批评者们认为,频繁的政府干预扰乱了市场的自然秩序;其中某些问题不是市场所固有的,而是干预政策本身所引起的。

这样的批评不无道理。然而,这样的批评需要深入下去,因此我们需要进入算法轨道

在笔者看来,凯恩斯经济学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建立在静态均衡的框架上。这种框架暗示,均衡是一种常态,并且是可持续的;而失衡状态则源于某些具体的、次要的、为数不多因而相对罕见的缺陷、特质或者错误;所以,只要采取某些干预措施把这些非常情形予以抑制、剔除或者纠正,经济就可以重回稳定的均衡状态。凯恩斯经济学更是暗示了类似于“经济可以以单一的速度持续增长”这样的命题。在这些方面,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具有一致性。频繁地进行政府干预的做法显然是根据这种理论框架所得出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对于那些妨碍均衡实现的特质,如果它是顽固的,则需要持续地予以抑制;如果它是不断变换表现方式的,则需要经常进行监测、发现和治疗。反之,假如宏观经济指标(诸如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表现出不稳定性,则就反推出“经济出了问题”,于是,有关的逆向操作也就提上了日程。假如增长率降低了,就考虑实施刺激政策;假如通货膨胀抬头了,就进行紧缩。

针对以上做法要提出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假如经济的“自然增长”(也即不考虑宏观经济政策情况下的增长)原本就不是匀速的,这种做法还是合理的吗?经验数据显示,一些小型经济体的增长率有时波动得非常剧烈。由此可以推知,大型经济体的增长率表现得比较稳定,显然是其各个部分相互对冲的结果。然而,算法的视角还告诉我们,既然是对冲的结果,也就不能指望正好把波动完全对冲掉,因为国家的规模无论多大,都是有限度的。即使跨空间的对冲可以比较彻底,跨时期的对冲则绝不可能很彻底。在全球化浪潮和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之下,更难以实现匀速的增长,因为结构性因素愈益突出了。倘若我们认识到这种种困难的存在,试图实现匀速增长和永久稳定的意图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是意志主义的,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强加,频繁的操作加上时滞因素与不可观察的因素,可能导致因果关系全面紊乱。调控部门常年处于紧张和疲劳的状态,容易发生误判和误操作,而微观当事人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则热衷于寻租和投机。

面对此情此景,该怎么办呢?笔者的建议是,并不是不要调控,只是,调控者应当后退一步,应当提高对于短期波动的容忍度,而不要过分介意一时一地的指标涨落。要给市场喘息和进行自我调整的空间。调控动作的频繁度要降低(甚至可以应用某种比例法则,设置操作频率的上限),规则性要提高。调控者也要善于休息和观察。调控区间的加长既有利于调控者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提出更为精准和更为高效的政策,也有利于抑制寻租活动。假如审视和变更调控政策的周期长达数年,大部分急躁而贪婪的寻租者们很可能会等不及。这种对于政策动作频率的管理与上述比例管理是相互一致的。(www.xing528.com)

对短期波动的更多容忍,意味着政府可以腾出精力,致力于关注中长期的稳定与发展问题。“管住进程”“确保流量”的思路仍然是主要的,不过,关注的重点是中长期的进程与流量,而不是要确保短期的流量一定要呈现出“整齐划一”的状态。短期管理着重于维持核心流量;越是“非核心的”流量,其波动幅度则可以越大。危机绝不是天天都有的,也不是年年都有的。“自然的”危机一般是数年到数十年发生一次。调控的重点则在于防止这种中长期的、比较大型的危机发生。要熨平的周期,也是这种比较大型的周期。

这种改变貌似只是程度上的,但笔者相信,它可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变化。这就好比算法理论固然也可以被贴上原子论或还原论的标贴,但是,正如我们所论述的,退回到“指令”一级的原子论和还原论,可以带来何其巨大的理论进步啊!调控手段可以局限于已有的手段,也可以(正如我们已经推荐并将继续推荐的)增加新的手段;但是,即使手段仍旧维持不变,围绕现有宏观经济政策的混乱局面和紧张局势也必将因此而大为缓解。

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算法式的立场与主流微观经济学立场之间的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受到比宏观经济学家更为“主流”的微观经济学家们的批评,原因在于后一类学者在原则上倾向于认为,市场总能纠正它自己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所要做的主要只是限于等待而已。其中的一部分学者认为危机是一种偶然的病理性状况,拒绝把它作为一种必定会发生的规律性现象来予以正式的考虑。这些学者不能认识到“自然经济”状态下经济周期以及危机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鉴于危机具有某些益处,因此无需对它进行刻意的治理。

与以上观点和立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算法经济学认为,鉴于经济大体上是单向扩张和发展的,因此其在总体上和长期内绝不会是稳定的;原则上,现有的任何事物可能早晚都面临着毁灭和被取代的命运。经济体会变好,而且会变得越来越好,但这并不保证它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局部都是令我们舒适的。因此,经济体需要政府的存在和干预。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增加经济福利。此外,政府的管理和干预能够用来控制经济变动的节奏,使之可以为我们所承受和适应。我们与主流学者反对短期政策的理由是不同的。主流学者们认为无需干预,而我们则认为,既然各种各样的经济变动都具有不可避免的性质,既然今后随时都可能有大量的不稳定因素等待着我们,倘若能够设法避免中大型的危机已经不错了,哪里还顾得上对短期的波动“精益求精”“吹毛求疵”呢?由此可见,凯恩斯主义者把干预的重点与优先次序搞错了,他们的做法虽然可能避免了某些小波动,但却有可能引起更大的危机。可以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恰好印证了这种危险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