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不同之处

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不同之处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官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使行政管理职责。因此,政府官员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仍属于行政领导。政府官员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替代的。从上面的论述来看,企业家有别于政府官员,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不同之处

一、政府官员的涵义、特点与职能

所谓“政府官员”是指负有一定领导责任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及政府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发展并趋于成熟的。其特点是,无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还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都由各级党政机关统一管理,统称为“国家干部”,即与一定行政级别相联系的政府的“干部”。实际上,在党政机关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与企事业单位中的经济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等等,是有严格区别的。前者是政府职能的承担者,而后者则不是政府职能的承担者。在当代社会生活过程中,特别是在国际交往过程中,人们逐渐地将我国党政机关负有一定领导责任的国家干部称为“政府官员”,而不把其他国家干部称为“政府官员”,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政府官员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使行政管理职责。这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领导活动;它具有一般领导的共同特点,又有自身固有的特质。这些特点通过政府官员的构成和与其对应的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等表现出来。

(1)从概念上看,政府官员的领导首先是对政府“行政工作”的领导。他们虽然也要代表政府对社会生活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在本质上仍属于政府行政的范畴。因此,政府官员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仍属于行政领导。在一定的环境中,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政府官员依据法律,对纳入行政活动的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从而保证国家权力的行使,有效地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协调、控制、监督。

(2)从政府官员活动方式上讲,行政领导的执行性,是它的明显特点。在我国,国家机关实行党的统一领导,立法机关、执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不像西方那样完全分立。而且,各级党政官员大多实行层层委任。因此,他们必须把贯彻上级权力机构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指令等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这些方针和指令。他们工作中的创新一般不能损害对上级制定的方针和指令等的执行。这不仅是由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决定的,与此同时,这也是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保证。

(3)从社会属性来看,政府官员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府机关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使命而建立的组织;政府机关按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法律规定来进行活动,实行国家的统治职能。行政机关的使命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的意志。国家机构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行政机关也不例外。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政府,主要通过大量的组织工作,来保证国家的安定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政府官员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替代的。

首先,政府官员的行政领导活动是行政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行政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正如前已引述,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的二重性时指出的,“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社会劳动必然要有“一个指挥的意志”。为保证行政活动的协调和统一,“这就只有使成百成千人的意志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就需要行政领导的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行政机构日益庞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行政管理日常事务日趋复杂,行政人员不断增加,统一意志和统一指挥的行政领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为突出。行政管理有纵向层次的区别,又有横向领域的划分。但形成统一的意志,实施统一指挥,则是对所有行政管理的共同要求。

其次,政府官员的行政领导贯穿于社会政治经济管理的全过程。一般而论,行政领导是推动他人去做,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来表现的,这符合管理的特征。因此,行政领导是一种具有管理性质的社会活动,行政管理过程与行政领导过程是交叉的。就具体过程看,行政管理是通过各环节连接起来的链条,其中主要环节有建立行政组织、选才用人、收集信息、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调节完善,这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决策即“出主意”;“使这一切主意见之实行,必须团结干部,推动他们去做”,即“选用干部”。所以,“出主意”、“选用干部”是行政领导干部的根本职责。正是这两种领导职责构成了政府官员有效的管理活动,并贯穿于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过程的始终。

最后,政府官员行政领导是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成败的关键。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大系统,每个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由于行政领导具有“统领”、“引导”的整体管理功能,尤其是行政决策规定了目标及达标的途径和措施,因而成为行政行为的指南和准则。行政效能是由行政决策和效率决定的。要求得高效能,就不仅要提高效率,更要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导向。否则,方向错了,效率愈高,损失愈大。正是这样的决定作用,规定了担负行政决策责任的行政领导的状况,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因此,正确认识政府官员的职、权、责,建立、完善科学的领导制度,掌握和运用科学的领导管理方法、方式与艺术优化政府官员的素质结构,无不都对社会政治经济管理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二、企业家与政府官员的区别

在第一节中,我们已详尽地叙述了企业家的职能和作用。在第二节里,我们就政府官员的涵义作了清晰的界定,同时对政府官员的特点以及他在社会政治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地位、职能也作了全面的论述。从上面的论述来看,企业家有别于政府官员,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1.两者的身份不同

市场经济中,企业家是一种私人职业,是专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职业人员。他需要有极强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崇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哲学,鄙视任何安于现状和墨守陈规的态度;他需要有极强的把握市场风云变幻的能力,善于在这种变换中发现获利的机会,战胜这种变换中所蕴含的风险;他需要有极强的统领产业军的能力,这不是一般的领导才能,而是商业才能、技术才能、管理才能和知人善任等才能的总和。政府官员是一种公共职业,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他们必须按照公众的意愿来办事。政府官员虽然也需要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经济头脑和组织协调能力等,但这里更加强调的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诚,是组织纪律观念,是对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等等。因此,出色的企业家未必能够成为合格的政府官员,而合格的政府官员也未必能够成为出色的企业家。

2.两者产生的机制不同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中,通过优胜劣汰机制形成并在资本所有权的主导下被确定的。其产生和存在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进行,并且受到市场的检验。我国当前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并非都能配得上企业家的称号,因为其中仍有70%~80%是经各级政府任命的。即便如此,大多数经营者被任命的依据也和政府官员不同。经营者被任命的主要依据主要是他们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而政府官员被任命的依据则主要是其以往的政绩。而政府官员是经由国家权力机关任命的。他们的产生虽然也可以通过某种竞争的形式,但是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决定力量是各级党政机关,而不是资本的所有权。即使在我国,党政机关也只是国有资本所有权的化身,是各种社会管理权的综合载体。政府官员的选择程序和选择依据中必然会加进很多与企业家不同的因素。在有些情况下,政府官员不可能像企业家那样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产生。

3.创新程度不同

企业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组织和管理企业。企业家作为一种职业,领导的企业时时刻刻处于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和壮大,除了有市场环境的影响外,企业家的因素是决定性的。尤其是企业家的开拓创新的能力。所谓的开拓创新能力是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未有过的有关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从而打破市场原有的均衡,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而政府官员则主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进行社会政治经济的管理活动;主要听命于上级领导的支配,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立性。虽然有时工作方式和组织形式有新的变革,但大多数情况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作出的适应性变化,是被动适应而非主动创新。

4.承担风险不同

企业家是完全承担风险的专门经营者。企业家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舵手”,需要制定企业应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生产多少等决策,并承担所作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决策正确,企业将获得利润,从而得以生存壮大;决策错误,企业将承担相应损失而亏损甚至破产。由此可见,企业家承受的风险是很大的。而政府官员既不必负责盈利,也不必担心亏损,因而不是风险的承担者。

5.报酬机制不同

企业家是一种稀缺的人力资本,由市场确定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企业家制订报酬政策的基础和依据是企业绩效,根据绩效和每个成员的贡献份额提供报酬,报酬的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而政府官员本质是行政官员,其人力资本的价值由行政定价,由政府规定,一般报酬较低。报酬获取的形式也比较简单明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