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发放职工薪酬及相关账务处理详解

企业发放职工薪酬及相关账务处理详解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在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中,国家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账户。

企业发放职工薪酬及相关账务处理详解

·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费等,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 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 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活动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放给职工的,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同时,还应结转产成品的成本。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支付租赁住房等资产供职工无偿使用所发生的租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在行权日,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1. 货币性职工薪酬

(1) 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进行分配,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具体应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管理部门、福利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 “研发支出”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在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中,国家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比如,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等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 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 、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国家没有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如职工福利费等,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的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于预计金额的,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 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小于预计金额的,应当冲回多提的应付职工薪酬。

【例2.9】某公司本月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为205 000 元,其中,车间生产工人工资150 000 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 000 元,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5 000元,从事专项工程人员工资10 000 元,福利人员工资5 000 元,生产工人其他福利5 000 元。

该公司月末进行如下的会计处理:

(2) 发放职工薪酬。(www.xing528.com)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账户,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账户。

【例2.9】中,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向银行提取现金:

(2) 发放工资、支付现金:

(3) 代扣款项:

2. 非货币性职工薪酬

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贷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账户。

【例2.10】甲公司为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200 名,20 ×8 年2 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每台成本为1 000 元的电视机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型号电视机的售价为每台1 400 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公司职工中170 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人员,30 名为总部管理人员。

该公司此项职工福利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在【例2.10】中,应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为:

200 ×1 400 ×17% +200 ×1 400 =327 600 ( 元)

其中,应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金额为:

170 ×1 400 ×17% +170 ×1 400 =278 460 ( 元)

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金额为:

30 ×1 400 ×17% +30 ×1 400 =49 140 ( 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