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产业革命带来增收喜讯

农村产业革命带来增收喜讯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江大坝是榕江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一个缩影。2020年3月,榕江县结合省内确定的十二大产业,在贵州省政协的指导下,明确发展“四种三养”的发展思路。在贵州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到2020年12月底,榕江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喜人:完成百香果种植1.02万亩,覆盖贫困户3445户14121人;完成蔬菜种植17.79万亩,覆盖贫困户5078户20771人。产业累计覆盖带动贫困户5039户17583人。

农村产业革命带来增收喜讯

九山半水半分田,产业小、散、弱,一直是榕江的隐痛。

“木头财政”曾经支撑着榕江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脱贫攻坚事业的推进,单一的林业产业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

2012年2月,曾在浙江安吉务工的榕江县两汪乡农民闵继武在该乡承包坡改梯耕地470亩,开启了白茶种植,成了榕江农村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2015年,白茶栽下的第三个年头,闵继武收获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

青白茶烘烤房内,员工在烘槽上摊青鲜茶。(李长华/摄)

2016年,看到白茶发展前景的两汪乡党委政府决定将青白茶作为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创建“榕江青白茶”品牌,以党支部牵头组建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动贫困户用“特惠贷”入股合作社抱团发展,同时,全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用国家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入股,项目覆盖全乡所有贫困户,按“622”(纯利润60%入股贫困户分红,纯利润20%作为全村贫困户所有,20%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比例分配。

2017年8月,两汪乡7个村集体合作社组建尖尖冒公司,由公司解决加工与销售,形成“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整乡抱团发展格局。集体合作社按公司要求抓好青白茶生产,负责好生产环节各项工作。公司负责青白茶的加工、包装、销售,做好品牌打造和产品宣传,并根据经营范围做好劳务承包、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农产品加工销售。

2019年底,两汪乡村集体合作社建有茶园5000亩,散户种植3000亩,全乡达到8000亩规模,贫困户人均达到了2亩茶园。新增灵活就业岗位3300个,贫困户户均解决就业人口2人以上。随着茶园开始丰产,脱贫成效越来越明显,小康步伐日渐加快。

而在两汪乡的另一边,车江万亩大坝正悄然蜕变。

地势平、土壤肥,又有三条河流滋养,车江大坝一直是榕江县名副其实的“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

之前,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车江大坝迟迟走不出产业“零散乱”困境,曾经“聚宝盆”里金黄稻浪、菜花飘香的景象渐淡。

2019年11月,榕江县开始有序推进坝区产业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确立“果、蔬、药、菌、猪、鸡”六大扶贫产业,分别成立六大扶贫产业工作专班、产业发展工作指挥部以及电子商务工作领导小组,采取超常规措施迅速扩大规模,大力推动传统农业现代农业转变。(www.xing528.com)

随着贵广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的陆续开通,榕江县农产品走向外地市场变得更加便利。瞅准了这里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榕江县计划拿出5亿元,将车江大坝打造成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为了迎接首批蔬菜上市,贵阳农投公司对接联系多家国内一级批发市场和省内二级批发市场,组织142家生鲜超市及有实力的商家签订订单。同时,榕江县销售专班也积极对接广东农垦、京东等大宗市场和大型企业,建立健全农超、农企、农校产销对接和销售机制,确保产销一体化无缝衔接。

车江大坝是榕江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一个缩影。

2020年3月,榕江县结合省内确定的十二大产业,在贵州省政协的指导下,明确发展“四种三养”的发展思路。“四种”就是种植水果、蔬菜、中药材、栽培食用菌;“三养”就是养猪、养鸡、养鱼。

在贵州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到2020年12月底,榕江产业结构调整成绩喜人:

完成百香果种植1.02万亩,覆盖贫困户3445户14121人;

完成蔬菜种植17.79万亩,覆盖贫困户5078户20771人。完成食用菌种植5005.8亩,其中木耳769.8亩,林下红托竹荪4155亩;

完成草珊瑚种植3.86万万亩,覆盖贫困户5657户24078人。金钩藤种植4.41万亩,覆盖贫困户6012户22152人;

生猪存栏5.45万头,累计出栏9.84万头。产业累计覆盖带动贫困户5039户17583人。生态禽存栏102.4万羽,累计出栏197.65万羽,累计带动贫困户26930户11.64万人。铺就了万千群众奔向小康的快车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