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定县:全面实现农村救助与福利覆盖,顺利通过国家考核

贵定县:全面实现农村救助与福利覆盖,顺利通过国家考核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贵定县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考核验收。贵定县农村低保6147户13713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291.2万元;特困供养对象968人,累计发放供养金1362.7万元;孤儿110人,累计发放生活费226.3万元;临时困难群众797户,累计发放救助金138.2万元;全县2029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办理达100%;建成农村敬老院4所、社会福利中心1所,实现贫困老人“老有所

贵定县:全面实现农村救助与福利覆盖,顺利通过国家考核

◎李 兵

“五年内实现贫困县摘帽、51个贫困村出列、8个贫困乡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内,实现整体脱贫。”这是贵定县委县政府向全县30万人民发出的庄严承诺。

“十三五”期间,贵定县各级各部门勠力同心、奋力拼搏,用热血与汗水兑现了承诺,全县12328户45540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8.38%下降到零。扶贫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贫困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面对艰巨繁重的攻坚任务,贵定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双指挥长”靠前指挥,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和6名县委常委担任8个镇(街)指挥长一线主抓,县直部门一把手任驻村工作队长一线主战,2100多名驻村干部一线主推……全县各级干部脚踏实地、尽职尽责,凝聚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2018年至2020年,先后荣获省级先进集体12个、省级先进个人21人、州级先进集体30个、州级先进个人61人。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贵定县出台了15个支农强农政策文件,从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7.06亿元。按照“长短结合、种养结合、三产融合”的发展理念,紧扣“一长两短”目标,精准安排主导产业,在一类贫困村重点安排刺梨、畜牧养殖等产业,二类贫困村重点安排茶叶食用菌等产业,一般村重点安排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示范基地118个,培育种植养殖专业村41个。同时,通过开展“百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组织116名专家、科技特派员、农业辅导员和142名农技人员,围绕种、养、加、销关键环节下乡提供技术服务,确保每个村都有1名以上专业农技人员服务指导,解决贫困户“不会种、不会养、不会卖”等问题。

截至2020年,全县已栽种茶园27.82万亩、刺梨18万亩、蔬菜125.15万亩次、食用菌3568万棒、中药材1.5万亩,畜牧养殖232.03万头(羽),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引进了经典茶叶、中企食用菌、中央厨房、森林湖中药材、海大、光华、东方希望等上市公司与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和入股分红等模式,带动农户增收。通过小额信贷入股分红,带动1830户贫困户年增收3500元;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带动3140户贫困户年增收1800元至2500元不等。

扫一扫,看报道
“一抹茶香 滋养一方”

为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贵定县创新“七个一批”就业帮扶机制,保障不同群体就业,实现户户就业增收。2014年至2020年,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7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1.4万人(次),实现了“培训有门路,就业有出路”;发放就业创业担保贷款约1.38亿元,全县1.29万户个体工商户释放用工岗位5万余个,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28万人;通过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2451人;深化与沿海发达地区劳务协作,向外转移贫困劳动力1.04万人。全县12328户贫困劳动力家庭实现就业2.32万人。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2014年至2020年,贵定县累计投入移民安置9.53亿元,完成“十三五”期间2456户9806人的搬迁任务,搬迁入住率100%,旧房拆除复垦复绿率100%。并解决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稳定就业4473人,其中公益性岗位1497人。

按照“拆除重建一批、除险加固一批”的方式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贵定县累计投入6.89亿元,完成13678栋农村危房改造、5669栋透风漏雨房屋整治,农村危房及老旧房安全隐患全面消除,老百姓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贵定县将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工作系统化推进、组合式发展。按照“自治、德治、法治”和“共建、共治、共享”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要求,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建强自治组织,制定完善自治制度,率先在全省制定《新时代文明贵定“十不做十当好”全民公约》。在新巴镇幸福村沙坡寨、谷兵村老冒沟等村寨,依托“寨规民约”广泛发动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扭转了村寨长期“脏乱差”的现象,实现了“后进寨”到示范寨的完美蝶变。

为实施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贵定县累计投入8.78亿元,建成小康寨468个,文化广场265个33万平方米,安装村寨路灯1.6万盏,农村通讯基站1827个,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2021个,“广电云”户户用1.75万户,建成17座垃圾中转站,构建城乡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无害化处理机制。2018年至2020年,全县共评选推荐出1.3万户榜样示范户。

扫一扫,看报道
“主动作为乡村振兴开新局”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贵定县全面落实控辍保学“二十条”政策,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2014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教育保障资金2.62亿元,其中贫困学生资助资金1.34亿元,“两免一补”等国家资助政策不漏一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受益。

同时,通过开展“教师大家访 温暖进万家”活动,组织2800余名教师与驻村网格员一一对应,形成“双网格”包保机制,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2014年至2020年,撤并学校53所,新改(扩)建69所,资助学生10.21万人次。2018年,贵定县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考核验收。

2014年至2020年,贵定县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5540人全部参保,参保率100%。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县域内住院“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投入5.2亿元,建成标准化卫生院21所、村卫生室14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卫生室22个);落实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403.81万人次,报销7.96亿元;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制度,签约服务率100%。(www.xing528.com)

贵定县农村低保6147户13713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291.2万元;特困供养对象968人,累计发放供养金1362.7万元;孤儿110人,累计发放生活费226.3万元;临时困难群众797户,累计发放救助金138.2万元;全县2029名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办理达100%;建成农村敬老院4所、社会福利中心1所,实现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2014年至2020年,贵定县以“水质水量100%有保障”为目标,推进骨干水源建设、完善农村供水设施。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0.23亿元,建设水库5座,新增年供水量3122.58万立方米,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和巩固提升工程188个,铺设供水管道220.14公里,修建水池355个,解决(改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6.47万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部有效解决。

贵定县累计投入交通建设16.16亿元。实施“组组通”项目172个,完成县乡道、通村水泥路、通组硬化路等1115.33公里,实现全县95个行政村30户以上自然寨全部通硬化路;实施“户户连”项目858个,完成“户户连”道路硬化652公里,全县农户家家连上水泥路。

贵定县坚持生态保护与脱贫致富双加强,认真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累计兑现公益林生态补偿金4507.97万元,受益农户10891户;兑现退耕还林补助金3357.97万元,受益农户8806户,其中贫困户2416户,户均增收3585.46元;公开选聘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085人(次),户均年增收1万元,实现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群众增收的“双增”目标。

贵定县成功打造乡村旅游村寨27个、乡村客栈(民宿)20家、乡村旅游经营户32家,开发茶叶、刺梨、娃娃鱼及民族刺绣、蜡染等旅游商品48个,乡村绿色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851户3412人,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

粤黔携手同心战贫困。截至2020年,广州市南沙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678万元,实施项目55个,覆盖农户11441户1228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60户13392人。2018年,广州市南沙区投入645万元在德新镇宝山村实施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该村11个自然寨4000多人的饮水问题。

结对帮扶期间,广州市南沙区先后选派5名党政干部和13名专业技术人才到贵定做对口交流,贵定选派25名党政干部和17名专业技术人员到广州有关部门、学校、医院挂职学习。到2018年底,南沙区共有7个医疗单位与贵定县24个医疗机构结对帮扶,开展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培训10期,共计121人。

2019年1月,广州市南沙区卫健局抽调了南沙区中医院唯一一名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赴贵定县人民医院援助建设神经外科,带领整个外科团队从零开始,创建神经外科学科,弥补了贵定县神经外科的空白。

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档案馆(贵州省地方志办)、国家能源局贵州监管办、国电能源集团贵州电力有限公司、贵州省烟草专卖局5家省直部门,选派干部11人,累计争取项目资金和投入帮扶资金2411.34万元,帮扶贵定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施道路建设、太阳能路灯、安全饮水、卫生室、文体设施、供电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50个;2016年至2019年,国家能源局贵州监管办帮助推进贵定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62个,增容改造及新建配变29台,项目总投资896.47万元;2015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帮助贵定县德新镇和新巴镇共建成9个产业项目(含8条机耕路和1个烟水项目),累计投入911.34万元;贵州省国电公司投入45万元帮助火炬村修建引水渠和购置两台冷藏车,帮助当地发展刺梨产业。

扫一扫,看报道
“鸟王村:产业调整促乡村振兴”

火炬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147户648人。2008年开始发展刺梨种植,2014年被贵定县列为刺梨专业种植村。如今,全村刺梨种植面积1.2万亩,人均15亩。“小刺梨”变“大产业”,“野果”变“金果”,刺梨成了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带动全村51户贫困户189人全部脱贫。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贵定县各级干部通过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帮助群众转变思想,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越来越强。

脱贫摘帽后,贵定县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进一步提升精准落实能力、精准施策成效、精准脱贫质量和规范管理水平。同时,在县、镇(街)、村三级攻坚体系不变的基础上,组建脱贫巩固提升促进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确保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有机结合。

在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中,贵定县出台《抓党建促脱贫促治理促文明促振兴和村村有示范寨实施意见》,帮助各村建立和完善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民主议事协商制度,通过组建乡贤会、成立组管委,推动党组织下沉到村民小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