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落实三项举措:实现村里工作、生活、治疗的全覆盖

深入落实三项举措:实现村里工作、生活、治疗的全覆盖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夯实帮扶责任方面,对帮扶人员及“两委一队三个人”推行“任务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机制,制定工作清单、职责清单,从严管理。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惠及贫困人口1.639万人次,实现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应治尽治;对患慢性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应签尽签;建成达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88个。

深入落实三项举措:实现村里工作、生活、治疗的全覆盖

狠抓责任落实。义龙新区落实主体责任方面,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双组长制,统筹部署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明确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帮扶全区各镇(街道)和贫困村,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镇(街道)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压实工作责任方面,优化完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坚持区镇村三级联动抓落实工作机制,构建了“1+1+4”指挥调度体系(即1个战时议事机构: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1个作战指挥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4类执行机构:3个办公室、6个工作组、14个工作专班、10个乡镇一线指挥部及91个村级指挥所)具体抓落实。夯实帮扶责任方面,对帮扶人员及“两委一队三个人”推行“任务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机制,制定工作清单、职责清单,从严管理。

狠抓政策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方面,认真落实贵州省、黔西南州控辍保学措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累计发放各级各类资助资金2.29亿余元,受助学生349583人次;新(迁、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2所,单体项目301个;安排新市民学生10625人就学。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惠及贫困人口1.639万人次,实现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应治尽治;对患慢性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实现应签尽签;建成达标卫生院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88个。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217户,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实施“三改”1120户,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2735户,农村危房改造同步实施“三改”人畜混居整治17户。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成通组公路369.132公里,实现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惠及群众9.3万人,新建“串户路”748.73公里,惠及群众13813户;完善电讯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饮水安全方面,2017年至2020年,完成饮水安全工程投资5493.25万元,解决6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人口4628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方面,“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共搬迁51710人(其中区内搬迁1429人,跨区域搬迁50281人),建成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区内应拆旧房279户全部拆除并复垦复绿。产业扶贫方面,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23个500亩以上坝区建设,调减低效作物16.9万亩,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薏仁米、烤烟等八大特色产业51.08万亩,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发展林下菌药产业5514亩,带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10635人次。就业扶贫方面,坚持“外输”“内拓”两手抓,2017年至2020年,累计培训农户14040人次(其中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11911人次),还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带动等方式,全区贫困劳动力均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金融扶贫方面,申报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13个和绿色产业扶贫基金项目2个,获批基金13.82亿余元,到位基金约3.73亿元,投放基金约1.65亿元,带动贫困户1118户就业。发放“惠农脱贫贷”1857户约1.38亿元,支持区内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十三五”期间,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特惠贷4721笔约2.12亿元。生态扶贫方面,累计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1227名;发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425.51万元、森林生态补偿补助资金895.11万元、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等补贴补助资金53.19万元,带动农户34113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989户)增收。综合保障性扶贫方面,对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孤儿等特殊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累计兜底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五保)、孤儿对象364308人次,发放低保金、供养金3.43亿余元,救助困难群众151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463.26万元。

麻山社区的学生(张德厚/摄)(www.xing528.com)

狠抓工作落实。巩固脱贫成果方面,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制定巩固提升方案,成立“四个不摘”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出列村和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工作的统筹调度;出台《义龙新区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机制,将脱贫不稳定和收入略高于贫困标准的边缘人口纳入监测对象,综合利用低保兜底、产业就业扶贫措施和“四险一金”(农调扶贫险、新市民安居险、新市民就业险、防贫扶助险、农民扶助金)进行及时帮扶,从源头上筑牢了返贫、致贫防线;持续“志智”双扶,开展感恩教育,强化典型示范,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排查问题方面,深入开展两轮“五个专项治理”,以“四逐四准”为主要抓手,持续开展多轮遍访,逐村逐户逐人逐项排查脱贫攻坚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强化资金支持方面,“十三五”期间,收到中央、省和州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401.06万元,区本级安排资金12214.37万元,共实施项目284个,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深入转变工作作风方面,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出台《义龙新区进一步严格规范脱贫攻坚一线行为的管理办法(试行)》《义龙新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奖惩暂行办法(试行)》等措施制度,常态化开展督查巡查、监督问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