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始县乡村公路实现全覆盖,通达率达96.6%

建始县乡村公路实现全覆盖,通达率达96.6%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07个小乡尚有五分之一不通公路。全县107个乡镇有104个乡镇通公路,占乡镇总数的97%。共建成乡村公路和经济断头路79条626.76千米,公路通村率达96.6%。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村通客车”工作领导小组。经营农村客运的公司11家,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16条,农村客运班车342辆4641座,其中经营“村村通客车”的公司9家,村村通客运线路54条,车辆91台

建始县乡村公路实现全覆盖,通达率达96.6%

建始两次修路高潮 建始革命老区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先后掀起两次修路高潮,20世纪50年代末的第一次修路高潮中,修建了纵贯境内南北的建官公路和通往北部边陲的建磺公路。7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修路高潮中,修建了一批通往各公社的社队公路,这些社队公路以巴石公路和建官公路主干线为依托辐射四周,初具路网雏形。这些等级较低的公路,在一定时期起到了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积极作用。

路网建设持续开展 20世纪80年代初,建始全县仅有公路里程963公里,大、中型永久性桥梁22座1354延米。107个小乡尚有五分之一不通公路。80年代中期,县委、县人民政府因势利导,发动群众,用“以工代赈”方式修建县乡公路和经济断头路,使当时的24个大公社的公路进一步向107个小乡镇延伸连通,农村路网建设向纵深发展。

1984年,县委、县政府利用国家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扶持贫困地区修建县乡公路的机遇,采用民办公助的方式,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新建通往邻省、县和辐射33个乡的公路。1990年末,全县公路达到122条。其中:国道过境段2条,省道1条,县道3条,区乡道43条,乡村道30条,专用道23条。总通车里程1347.46公里。有永久性公路桥梁86座3196延米。全县107个乡镇有104个乡镇通公路,占乡镇总数的97%。

20世纪90年代,建始根据县内交通运输状况的实际,规划交通运输发展方略,继续抓住国家“以工代赈”扶持贫困地区修建县、乡公路的机遇,以提高公路通乡率、通村率、通户率为目标,持续开展公路建设,县境交通运输状况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1992年8月,枇(杷坦)门(坎岩)公路建成通车,全长14千米12月,建(始)碚(四川巫山碚石)公路完工,这条全长94.3千米公路,是建始北部地区的一条通往长江岸边且终年无霜的省际干线公路。

1992年冬季,为解决一直制约建始发展的交通瓶颈,全线开工建设业红公路,全县开展捐款活动,机关干部职工每人捐款20元,农民每人捐款5元。采用大兵团作战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划段修路,到1996年10月1日基本建成通车。全路段路基路宽10米,行车道8米,全线无一道回头线,最大纵坡8%,有大桥2座中桥1座,公路隧道一处。

路网不断扩展升级 1996年,县交通部门针对全县尚有81个行政村未通公路,还有12条经济断头路的实际情况,全面规划修建县内村级公路。1997年—1999年,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开展民工建勤修路会战,先后完成209国道城区段改扩建工程、建官公路业(州镇)红(岩寺镇)段改扩建工程和三里乡河水坪至蟠龙村山岭重丘三级公路油路铺筑工程等。共建成乡村公路和经济断头路79条626.76千米,公路通村率达96.6%。2000年底,全县公路达到346条3215.17千米,全县11个乡镇78个管理区全部通公路,407个行政村有393个村通公路,通村率达96.6%,初步形成以“两横(209、318国道)一纵(天二线)”为主骨架、干(线)支(线)相连、城乡一体、周边通达的公路网络结构雏形。

21世纪初,县交通部门争取到位国债资金、统贷统还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银行贷款以及社会集资等公路建设资金,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6500万元,义务投工57万个。共改扩建公路10条,开工里程204.22千米。到2003年,先后完成的建设项目有:建官公路景阳镇至官店镇22.8千米路基工程、红岩寺镇至小溪口16千米路面改善、景阳镇新集镇出口接线至官店油路工程、景阳镇关口至景阳河大桥接线路基工程、长梁乡云桂桥至重庆市巫山县天珠坝41千米路基工程、16个村的13条29千米油路建设工程。2007年12月31日,景阳河大桥建设竣工。“十二五”期间,全县通车里程达3336.2千米,其中:农村公路2929.45千米,比重为87.8%。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高速公路2条98.405千米,国道2条132.87千米(G209、G318),省道4条250千米(S339、S460、S462、S465),县道4条143.65千米(X017、X018、X019、X050),乡道40条362.63千米,村道347条1412.86千米,此外还有等外级连接线1010.31千米。县境内形成以“五横两纵”(五横:209国道、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清江航道;两纵:天二公路、高巫公路)为主骨架,以广大农村公路为依托的较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www.xing528.com)

红景绿色生态旅游公路、209国道马栏溪至奇羊坝绿色生态旅游公路、318国道野三河大桥至红岩寺和S339省道红岩寺至建始城区、景官公路等改扩建和完善工程的完工,进一步优化了县域路网结构,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

新中国成立前,建始县境内仅有9条人行大道,1条过境公路。新中国成立后,自1958年起开始公路建设。到2019年底,全县有宜万铁路过境段、沪渝高速公路过境段、银百高速公路过境段和209、318国道过境段,全县通汽车里程2770千米。其中:农村公路2387千米。按公路行政等级划分:高速公路2条98.405千米,国道2条133千米(G209、G318),省道4条250公里(S339、S460、S462、S465),县道4条144千米(X017、X018、X019、X050),乡道40条363千米,村道1881公里,此外还有等外级连接线3753千米。

通过几代人的攻坚克难,建始交通运输事业得以跨越发展。建始人民“看到屋走到哭”的无奈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状况也得到根本改变。

村村通客车方便千家万户 建始革命老区交通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村通客车”,它对于农村的生产生活的改变起到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村通客车”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行政村通客车率100%的目标,县里制定农村客运市场发展规划,确定开通农村客运线路81条。经营农村客运的公司11家,开通农村客运线路116条,农村客运班车342辆4641座,其中经营“村村通客车”的公司9家,村村通客运线路54条,车辆91台807座,采取包车和约租方式的有45个行政村,全县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

全县共有客运站11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60个、招呼站296个;有客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27家,危货企业1家,汽车维修企业49家,驾培中心3家,车辆技术检测站1家;共有营运车辆2149台(464台客运车辆、1541台货运车辆、44台公共汽车、100台出租车);开通客运班线129条,其中农村客运班线103条(含对开)。全县民用汽车拥车辆8.37万辆,新注册汽车增长11%,私人汽车增长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