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照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4%筹资,个人缴费37.5%、医保补助25%、财政补贴37.5%。成立市、县两级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站(分站),失能程度由第三方评定,医保经办机构不参与评定。目前,荆门市已参保210万人,筹资1.68亿元,享受长期护理待遇2000余人。

荆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荆门坚持“制度可持续、群众可接受、财政可承受”原则,推动形成了“一个制度覆盖全民、一个标准适用全员、一个部门服务全程、一个网络贯通全域”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

(一)在制度保障上形成“五位一体”。一是筹资“三模式”。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按照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4%筹资,个人缴费37.5%、医保补助25%、财政补贴37.5%。相比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采取由医保基金独家划拨筹集的做法,荆门实行的个人、医保、财政“三方共担”的筹资模式,更适合全国广大三四线城市。二是护理“三方式”。根据保障对象的护理需求,提供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医院护理三种方式,其中居家护理分为全日和非全日护理。三是经办“三统一”。统一申请条件、统一评定办法、统一支付方式,将包括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在内的所有人员纳入同一制度覆盖范围,同等缴费、同等待遇,相比青岛等城市仅将城镇职工纳入保险范围的做法,更加公平普惠。四是待遇“三层次”。建立差异化待遇支付标准,护理费用按床日实行限额管理,由基金按比例支付,居家护理限额100元、支付80%,养老机构护理限额100元、支付75%,医院护理限额150元、支付70%。五是定点“三原则”。坚持“自主申请、公平竞争、择优确定”的原则,对护理机构实行准入退出机制和倒逼激励机制,将定点管理延伸至护理服务从业人员,实行登记备案机制,全流程规范管理。

(二)在经办服务上实行“五化同步”。一是服务机构立体化。统筹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护理机构发展,加快建设“长护专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护理服务网络。二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出台《关于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的意见》,采取培训、补贴、奖励等方式,推进护理服务职业化、专业化。三是服务标准规范化。编制《护理服务规范》《护理服务项目及操作规范》《失能等级评定标准》《护理服务质量考核标准》,填补护理服务标准空白。四是服务手段信息化。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研发长护信息系统,嵌入保险经办、需求评估、服务监管、大数据决策、护理服务管理、智能健康管理等六大功能,实现从参保到结算的一体化服务。五是经办服务市场化。成立市、县两级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站(分站),失能程度由第三方评定,医保经办机构不参与评定。按照“家属申报—初评人员入户评定—专家集中鉴定—家属选择服务方式—商业保险公司协议管理、支付待遇—服务质量监督”的流程进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开招标,由泰康保险公司经办长护保险。(www.xing528.com)

(三)在推进落实上坚持“五抓并举”。一是抓关键。实施领导上阵、部门协作、经费保障,推进改革试点形成合力。二是抓宣传。召开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动员会,开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厂矿“五进”宣讲活动。三是抓征缴。个人缴纳费用、财政补助资金、医保基金划拨资金,由市县同步征缴、补助、划拨到位。四是抓经办。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建立长期护理与门诊、住院互通机制,对首批申报的护理机构,快受理、快审核、快定点。五是抓督办。制定工作方案,倒排推进工期,建立任务告知书、进度预警书、督导意见书、问责认定书“四书”督办机制,加快改革进度。

目前,荆门市已参保210万人,筹资1.68亿元,享受长期护理待遇2000余人。参保人员年人均缴费30元,基金支付享受待遇对象月人均2380元,全年达到28560元。荆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受群众欢迎,赢得普遍赞誉,既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又促进了医养护产业发展,特别是让许多失能家庭逐渐摆脱了“入不敷出、困窘忙乱”的阴影,被群众形象比喻为“关键时期伸出的一双温暖大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