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方式及影响分析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方式及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学者根据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从信息共享、可追溯系统、关系契约、权力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信息的有效流通、创新技术的引入、稳定的合作关系等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影响。邱洪全和罗键提出了一种基于CPFR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以多家供应商、一家批发商和多家零售商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为例,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的库存损耗随时间和库存量的变化,允许缺货,且由批发商协同集中订货的订货策略[66]。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方式及影响分析

部分学者根据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从信息共享、可追溯系统、关系契约、权力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信息的有效流通、创新技术的引入、稳定的合作关系等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协调的影响。例如:Lin等 (2010)探讨了四种情境下,即合作双方不共享信息、供应商占主导地位、零售商占主导地位、供应商和零售商合作且共享信息,供应商和零售商变质品库存的最优决策,通过数值算例发现供应商和零售商共享信息能达到双方共赢[57]。Rong等(2011)考虑了食品供应链生产和分销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来模拟食品质量的退化,并将此模型应用于案例研究[58]。但斌等 (2013)构建了销地批发市场运营商与批发商之间的主从博弈模型,在批发商完全隐藏、部分隐藏和共享采购价格信息三种情形下的动态博弈过程。研究发现,批发商共享采购价格信息,不仅能提高批发市场运营商的期望利润,同时也能稳定生鲜农产品的供给,平抑生鲜农产品的价格波动[59]。王丽娟和侯云先 (2014)研究在价格和市场需求同为灰色变量条件下,两级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中一对一博弈问题,通过分析公司和农户之间的灰色博弈矩阵,设计了供应链绩效最大化的动态合作机制以使供应链双方达到Nash均衡[60]。Wu等(2015)假设经销商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其物流服务质量和价格将影响生鲜产品可销售数量、质量以及分销商的订货决定,研究了权力结构对合同设计、双方决策行为和渠道绩效的影响。同时考虑到第三方物流商的风险偏好,进一步开发了两个激励机制来协调分散式决策下的供应链系统[61]。Taleizadeh等 (2015)针对由一个供应商和几个非竞争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开发了供应商管理变质品库存 (VMI)模型,假设市场需求是确定性且价格敏感,讨论了最优零售价格、原材料的补充频率、产品的补充周期和生产率以最大化供应链的总利润[62]。Shah等 (2015)假设合适的保鲜投入可以使库存系统保持稳定的变质水平,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固定信用期,零售商向客户提供固定信用期,讨论了最佳保鲜投入水平、零售价格和购买数量以最大化单位时间的总利润[63]。朱长宁 (2015)对比研究了应用可追溯系统前后供应链成员在系统投资、定价及订货方面的决策以及利润水平,结果表明,可追溯系统应用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后的整体利润取决于系统对农产品双重损耗的改善程度及消费者对可追溯农产品需求增加的程度[64]。熊峰等 (2015)通过构建两种供应链组织模式下的利润模型,研究了关系契约对农产品生鲜度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分析不同组织模式下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关系契约的稳定性,研究表明,选择恰当的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可提升农产品生鲜度及农户盈利水平,最终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的稳定性[65]。邱洪全和罗键(2016)提出了一种基于CPFR的供应链协同运作模式,以多家供应商、一家批发商和多家零售商构成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为例,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的库存损耗随时间和库存量的变化,允许缺货,且由批发商协同集中订货的订货策略[66]。(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