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的开埠与西方文化接触历史

上海的开埠与西方文化接触历史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645年上海地区归入清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是在中央集权的绝对控制下的。上海最初与西洋文化的接触应当是通过基督教的传播才开始的。在上海开埠以前的1832年,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为了寻找新的商机及探察中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于6月20日清晨,停泊到了吴淞口的海面上。“阿美士德号”被“逐出”上海十年以后的1842年,英军攻占上海,直下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上海第一次开港了。

上海的开埠与西方文化接触历史

上海曾是在中央政府严格控制下的一个沿海县城,1277年就在上海镇设立了管理海上贸易的市舶司,成为全国七大市舶司之一。据《宋史》记载,市舶司是管理中外商船货物税收的管署,即区域经济建设的一个机构。1645年上海地区归入清政府的统治,可以说是在中央集权的绝对控制下的。上海由一个渔村发展成一个商港。明朝中叶开始上海的商业日渐繁荣,人口渐密,故而史书上对其有“东南名邑”“江海通津”之称。由于倭寇的频繁来犯,1553年上海县建起了城墙。这一城墙对击退倭寇和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城内设有各种行政机关,如知县管署、警察署等机构,还有敬业书院、城隍庙等建筑

上海最初与西洋文化的接触应当是通过基督教的传播才开始的。[13]而将西方文明带入上海的就是上海徐家汇出生的民末官僚徐光启,他于1608年与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一起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教堂。他从中央到地方,以及与英国传教士的人际网络关系对上海地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清朝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除了广东一个通商口岸以外,其他沿海城市一律不对外开放,然而英国商人加紧了在我东南沿海地区的活动,另一方面英国政府则不断派使团来中国,试图能改变清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但是这种努力都付之东流了。在上海开埠以前的1832年,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为了寻找新的商机及探察中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于6月20日清晨,停泊到了吴淞口的海面上。广州英国商馆的办事员林德赛等人乘小艇,在晨曦中不顾清兵的阻拦,径直闯入了黄浦江。他们测量了航道,观察了江边的农村生活,下午,他们终于进入“驰名的商业中心上海”。对于当时的上海,林德赛在日记中写道:“上海县城位于江流左岸,如同我所见过的其他中国城市那样,这很可能与中国人以左为尊的传统观念有关。宽敞的码头和巨大的货栈占据了江岸,泊岸的水深足能使帆船停靠和沿码头卸货。”[14]经过多次交涉,最后在“钦命海关监督、苏松道台吴札谕英商胡夏米(胡夏米为林德赛的中国名,笔者注)等知之”谕示中说:“尔等商人孤船万里至此,越洋经年,唯愿开市通商。无奈天朝定例,向不准与英商贸易于上海。本地商民无敢犯禁与尔等交接。”[15]最终拒绝了英商的开港请求。这一时期的上海官员主要来自其他省份,如知县温纶湛,贵州人;道台吴其泰,河南人等。这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城市掌控的严密程度,也表明从政府体制角度来看,地方政府也从来没有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网络组织与中央抗衡。(www.xing528.com)

“阿美士德号”被“逐出”上海十年以后的1842年,英军攻占上海,直下南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上海第一次开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