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实要求与发展趋势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实要求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态势,掀起了第三次浪潮,并一直延续至今。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客观反映和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由于世界各国在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达到完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还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

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现实要求与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一体化起源甚早,远在1948年1月关税贸易总协定(GATT)生效前就已存在。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散布于全球五大洲各地区所成立的区域经济组织,起起落落,概不胜数。就连非洲、中东、中南美洲各地,亦各有数个经济组织出现,有的非但未因时代变迁而消失,而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就有逐渐由小规模、小块状经济集团结合发展成大规模、大块状经济集团的趋势,“区域一体化协议”(Regional Integration Agreement,RIAs)盛行。世界银行还曾于1996年开展过对“区域主义与发展”的研究计划。到目前为止,超过一半以上的世界贸易是发生在现有的或可望成立的“贸易集团”之间。特别是欧洲单一市场的形成,更是引起了非欧盟国家的高度关注。一些欧盟以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包括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EFTA)、东欧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均表示有加入欧盟之意。而一些非欧洲国家,由于受罗马条约规定的限制无法加入欧盟,则寻求如何组织经济共同体,以与欧盟抗衡。如北美的美、加、墨三国缔结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足以对抗欧盟,而且还有更多的双边或多边区域贸易协议正在讨论之中,其中就包括亚洲国家构建经济共同体的各种方案。

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以1956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标志。第二次浪潮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标志是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态势,掀起了第三次浪潮,并一直延续至今。这次浪潮的特点是区域贸易协定特别是双边FTA在全球各地涌现。

亚太地区最早的双边FTA是1983年签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紧密经济关系协定,在1989年以前,它一直是亚太地区唯一的双边FTA。1997年,全球GDP排名前3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唯有东亚的日本韩国、中国内地(大陆)、中国香港地区与中国台湾地区没有加入任何双边FTA。但1997年以后,东亚各类双边FTA大量涌现,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浪潮在亚太的主角。

在美洲地区,加拿大与智利达成了双边FTA,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双边FTA谈判也已于2014年完成;2000年7月墨西哥与欧盟达成了双边FTA;美国在2000年与约旦达成了双边FTA,与智利、韩国、新加坡和土耳其的双边FTA也以“快车道授权”的方式正在谈判。在加勒比地区,有13个成员的加勒比共同体与多米尼加和古巴达成了双边FTA。

随着欧盟东扩进程的加快,欧洲地区的双边FTA进一步向外伸展。在实现东扩之前,欧盟与中东欧国家通过双边协议已联系在一起,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签署了中欧自由贸易协定,波罗的海地区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也已建立了自由贸易区。(www.xing528.com)

非洲各国也开始了推进一体化的进程:西非国家共同体成员已同意实行统一税则,包括10个国家的南非发展共同体成立了自由贸易区,有20个国家参加的东南非共同市场也已于2000年10月启动。

在中东地区,海湾合作理事会于1999年1月同意到2005年实现同一税则。在众多中东国家中,以色列和约旦已经与美国签署双边FTA。2003年5月,美国已经宣布拟在今后10年内与中东各国建立一个双边FTA。

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客观反映和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由于世界各国在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达到完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还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