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

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从13世纪北欧诸城市的汉萨同盟开始算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大规模发展浪潮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共体的发展而出现的。本节着重分析欧洲、美洲、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从成立伊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数目未发生变化。

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

如果从13世纪北欧诸城市的汉萨同盟开始算起,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大规模发展浪潮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欧共体的发展而出现的。本节着重分析欧洲、美洲、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

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同时存在过不同的一体化组织,但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到关税同盟,再到欧共体,最终发展到欧盟是最主要的趋势。

1.欧共体的筹建阶段(1946—1958年)

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提出了建立“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也是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年4月18日,在让·内莫的提议下,法国、意大利、荷兰、联邦德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1952年7月25日该条约生效。同时在1957年,以上6个国家又签订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以及《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该条约提出了共同体内部实行自由贸易,对外实行统一贸易政策,建立其关税同盟,于1958年1月1日生效。

2.建立关税同盟阶段(1958—1968年)

从1958年底到196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逐步取消了彼此间的进口关税,并逐渐统一了对外贸易壁垒。1965年4月8日,共同体6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进行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这个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成立。1968年7月1日,欧洲共同体成功地取消了商品贸易的内部关税和数量限制,实行了共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建立了真正的关税同盟。

3.建立共同市场阶段(1968—1993年)

20世纪70年代的三次危机(70年代初的货币危机以及后来的两次石油危机)打断了欧洲经济深化一体化程度的进程,但危机时期,欧洲共同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好于美国,人们认为一体化组织提高了成员国共同抵御危机的能力。因此,80年代初,欧洲经济走出滞胀危机后,欧共体决定进一步深化一体化程度。同时,70年代的危机并没能阻止欧共体扩大的步伐。1972年1月22日,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9个。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为成员国,从而实现了成员国的第二次扩大。

1985年,欧洲议会主席雅克·德洛尔(Jacques Delors)重新提出了建立统一大市场的计划。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实现第三次扩大。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该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于1987年7月1日正式生效。《单一欧洲法》并不是《罗马条约》的简单延续,而是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一次新飞跃的起点。该法案提出在1992年底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提出要取消所有的有形障碍、各种技术障碍、各种财政税收上的差别,以及商业投资法律方面的差别。1993年1月1日,欧共体12个成员国间拆除了内部边界,取消了海关,进入了共同市场阶段,实现了《单一欧洲法》提出的目标。

4.建立经济联盟阶段(1993年至今)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了特别首脑会,通过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马约》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单一货币体系、实现政治一体化等目标。1993年11月1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于是更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芬兰3个国家加入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数量达到了15个。1999年1月1日,欧洲进行了货币的统一,启动欧元,并允许银行证券交易所进行欧元交易,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11国达到了《马约》提出的向欧元过渡的四项统一标准,将欧元作为他们的官方货币。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至此,欧元区成员国达到12个。2002年1月,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2002年7月,欧元区各国原货币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唯一的合法货币。

2002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对2004年欧盟东扩的10个国家名单进行了公布,其中包括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4年5月1日,上述10国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欧盟实现第二次扩大,成员国达到25个。(www.xing528.com)

随着欧盟成员国的不断增加,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大市场。2008年初,欧盟总人口达4.95亿人,经济也一直处于增长态势,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的深化,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与发展

1965年,为了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两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美国和加拿大签署了《美加汽车贸易协定》,在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领域实行自由贸易。尽管这一局部自由贸易使两国汽车产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美、加两个大国在20世纪70年代并没有加大其经济一体化程度。1986年开始,美、加两国就组成自由贸易区事宜展开谈判,并于1988年1月2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该协定于1989年1月1日生效,其目标是在10年内彻底消除双方贸易壁垒。

1991年2月5日,美、加、墨三国总统同时宣布,三国政府代表从同年6月起就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展开谈判。经过14个月的谈判,1992年8月12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了一项三边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该协定正式生效,其目标是在10年内逐步消除所有贸易和投资限制(几个敏感行业的过渡期为15年),实现区域内自由贸易。

从成立伊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数目未发生变化。到200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总人口达4.3亿人,总国民生产总值达11.9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组成对美、加、墨三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94年12月,在首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克林顿总统与34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1998年,在智利举行第二届首脑会议上宣布正式启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2001年,在加拿大举行第三届首脑会议,并将2005年作为实现这一计划的最后期限。但是,美国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乌拉圭等国家在农业补贴、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进展缓慢,最终陷入僵局,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一个未知数。

(三)亚洲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起步晚,一体化程度较低。1975年的《曼谷协定》只是一个优惠关税协定,覆盖面窄,对成员间消除关税壁垒作用有限;196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于1992年才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1995年南亚国家签署的《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优惠贸易安排框架协议》才标志着南亚的贸易自由化出现实质性进展;而西亚的经济一体化起步比南亚还晚。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整个东亚(包括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只有东盟自由贸易区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而东亚的主要经济体,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当年各自的GDP均名列世界前30位),均未加入任何一个区域贸易协定或自由贸易协定。

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亚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国间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尽管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还是处于加速发展态势,中国也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成立初期,其组织有12个成员,包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湾和香港以地区经济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3年11月,墨西哥、巴布亚新几内亚加入;1994年,智利加入;1998年11月,秘鲁、俄罗斯、越南加入。目前,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总人口达26.2亿人,占世界总人口1/3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22.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达8.5万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量的近一半。

APEC成立之初仅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在推动区域贸易及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加强了与APEC成员国的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同时中国在与APEC成员国推动WTO“多哈回合”谈判,加强APEC投资贸易自由化与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